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ResNet孫劍何恺明團隊加冕未來科學大獎!曠視張祥雨成該獎項最年輕獲獎人,歡迎閱讀。
今天,2023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三大獎項共 8 人獲獎:
柴繼傑和周儉民獲得 " 生命科學獎 "
趙忠賢和陳仙輝獲得 " 物質科學獎 "
何恺明、孫劍、任少卿和張祥雨獲得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每個獎項獎金分别為 100 萬美元。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何恺明、孫劍、任少卿和張祥雨四人獲獎的研究工作是殘差學習 ResNet,目前論文在 Google Scholar 的引用次數超過 18 萬次。
2012 年 -2016 年期間,四人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完成了這項工作,任少卿和張祥雨當時是實習生。
何恺明,剛離開 Meta 的 FAIR,并在 7 月底官宣将于 2024 年加入 MIT EECS(電子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
孫劍,生前擔任曠視首席科學家、曠視研究院院長。2022 年 6 月 14 日,孫劍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去世。
任少卿,現任蔚來自動駕駛研發首席專家、助理副總裁。
張祥雨,現任曠視科技研究院基礎科研負責人。
現場與何恺明、任少卿、張祥雨進行了視頻連線。
何恺明連線時笑談,接到電話的時候非常意外,他當時正在遊泳,上岸過後看到很多未接來電,最後是溼着頭發獲知了得獎消息:
我們的團隊非常年輕,包含了 80 後和 90 後的成員,祥雨和少卿是未來科學大獎最年輕的得主。
很感謝獎項對年輕人的認可,希望能激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學領網域。
任少卿特别感謝了 MSRA 提供的研究環境,以及孫劍提供的教導和幫助," 他教導我做不僅有創新,同時真正有效的方向,深刻地影響到了我們每個人此後持續地工作 "。
" 我的兩位導師,尤其是我的 mentor 何恺明和我在 MSRA 的指導老師孫劍,讓我們始終堅持簡單和本質的原則。" 張祥雨同樣表達了對孫劍的感謝," 尤其是已故的孫老師,我永遠記得他的教導,‘持續創新,拓展認知邊界’。"
獲獎理由:
獎勵他們提出深度殘差學習,為深度學習提供的基礎貢獻。
ResNet 本身雖為計算機視覺領網域研究,但其核心思想殘差連接已經跨界成為現代深度學習模型的基本組件。
開啟上一次 AI 熱潮的 AlphaGo Zero 就是結合了 ResNet+ 強化學習 + 蒙特卡洛搜索共同完成。
而開啟最新 AI 熱潮的 ChatGPT,其中的 "T" 也就是 Transformer 網絡中同樣使用了殘差連接。
物質科學獎
趙忠賢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國家超導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同時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武漢大學、北京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陳仙輝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教授。
未來科學大獎監督員高西慶宣布了獲獎名單,物質科學獎獎項委員會代表陳諧宣讀了獲獎工作成果。
表彰他們對高溫超導材料的突破性發現和對轉變溫度的系統性提升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
生命科學獎
柴繼傑一周前剛剛宣布加盟西湖大學,任植物免疫學講席教授。
周儉民則是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 2023 輪值主席,西湖大學講席教授管坤良宣布了獲獎名單。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曉東宣讀了獲獎工作成果。
獎勵他們為發現抗病小體并闡明其結構和在抗植物病蟲害中的功能做出的開創性工作。
他們重要的突破性工作,是利用冷凍電鏡手段,從原子水平了解了植物對抗病蟲害的分子機器。
關于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共同發起的民間公益組織頒發的世界級科學大獎。
目前設定" 生命科學獎 "、" 物質科學獎 " 和 "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三大獎項,單項獎金 100 萬美元(約 650 萬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此前,已有 27 位科學家獲得該獎。
今年 10 月,頒獎典禮将在中國香港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