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這屆中年人,不愛出去吃飯了?,歡迎閱讀。
工作日的餐廳裡,80 後一代中年人的身影似乎愈發稀少。只有在雙休日,才能看見他們拖着疲憊的身軀攜家帶口出現在那些口味平淡的餐廳裡。
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80 後曾經捧起紅過小龍蝦,吃火過烤魚,擠爆過火鍋店,更讓無數路邊攤主變成了網紅 … …
然而,那些放蕩不羁、任性嚣張、追逐自由、目空一切的 80 後在人到中年,早已忘了凌晨的簋街小龍蝦是什麼味道,不記得廣州大排檔的炒米粉價格,更不敢再奢望外灘江邊的下午茶 … …
如今,職場的内卷、老板的臉色、kpi 的壓力、家庭的負擔、孩子的花費、信用卡的賬單,讓 80 後出去吃頓快樂的晚餐,似乎都變得遙不可及。
通過一個 80 後自白,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們如今真實的境遇。
圖|來源網絡
作為一個典型的 80 後中年人,我突然發現,已經很久沒有跟家人和朋友出去吃飯了,似乎也越來越不愛出去吃飯了。
曾經,和朋友聚會、同事聚餐,吃遍這座城市裡的每一家網紅店、每一家美味餐廳,是我每周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項内容,不知從何時開始,外出吃飯的頻率從一周變成兩周,又變成了一個,直至現在變成幾個月一次。
現在,我更願意選擇在家簡單地做一頓飯,或者幹脆點一份外賣解決溫飽問題。只有當孩子提出需求時,我才會花時間在吃上作出選擇。
作為一名職場上的 80 後,每天,我都要面對繁重的工作,處理各種復雜的職場關系。加班、熬夜、出差,這些已經成為我生活的常态。記得有一次,為了趕一個項目進度,我連續加班了半個月,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那段時間,我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吃飯的問題,更别提出去享受一頓美食了。
我曾看到過一組數據,80 後中年人在職場中的壓力指數持續攀升。根據某職場調研機構的報告,超過 70% 的 80 後表示,他們每周工作超過 50 小時,其中近半數的人每周工作超過 60 小時。而我,正是那個每周工作超過 60 小時的 80 後。
在這樣的工作壓力下,我們真的很難抽出時間出去吃飯,更不用說享受美食帶來的愉悅,聚會帶來的歡樂。
除了繁重的工作任務,職場競争也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随着年輕一代的崛起,我們 80 後中年人在職場中的位置變得岌岌可危。為了保持競争力,我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還要為了鬥米谄媚老板笑對同事,甚至在下屬面前也要盡量裝成老好人。
事實上,這種持續的壓力讓我感到焦慮不安,根本無暇顧及朋友聚會的邀請,早已關心哪家餐廳好吃與否,失業遠遠大于好好吃頓飯。
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失業風險時刻威脅着我們每一個人。作為 80 後中年人,一旦失業将意味着什麼?失去收入來源、生活陷入困境、社會地位下降 …… 這些後果讓我不寒而栗。
圖|來源網絡
我曾經親眼看見了一個同事因 kpi 無法完成在會議中被當場辭退的場景。那一刻,職場競争的殘酷讓我膽戰心驚如履薄冰。為了不被淘汰,我不得不拼命加班,更加努力地工作。宵夜、大排檔、小龍蝦這些年輕時的午夜快樂生活,只能成為美好的回憶了!
作為家中的頂梁柱,除了工作上的壓力,還要面對家庭的重重責任。父母年邁,需要照顧和陪伴;孩子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關愛和教育。這種上有老下有小的夾縫生活,是 80 後一代最現實的寫照。
記得有一次,孩子突然生病,我白天要上班處理工作,晚上還要去醫院點滴。那段時間,我幾乎在崩潰邊緣。在這樣的家庭壓力下,我根本沒有心情和時間出去吃飯。即使偶爾有空閒時間,我也會選擇在家簡單地做一頓飯,因為這樣可以更好地照顧家人,也能讓我稍微放松一下。
随着孩子的成長,撫養壓力也越來越大。除了日常的生活開銷外,我還要為孩子的教育、醫療等方面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精力。為了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未來,我希望孩子能夠接受優質的教育資源,但現實卻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競争激烈。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我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各種教育政策、培訓機構等。這種教育焦慮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和孩子共處的時光,而出去吃飯則顯得相對次要。
我知道,我的經歷并非個例。在我身邊,越來越多的 80 後中年人開始減少出去吃飯的頻率。他們有的因為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張而選擇在家做飯;有的則因為經濟壓力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這,并非偶然現象,而是多重壓力交織下的必然結果。我們面臨着巨大的工作壓力、職場壓力、家庭壓力、撫養壓力和失業壓力,這些壓力讓我們在時間上、經濟上、精力上都受到了嚴重的限制。
圖|來源網絡
根據某餐飲行業的調研報告,近年來,中年人群體的餐飲消費占比呈現下降趨勢。其中,80 後中年人的餐飲消費占比下降尤為明顯。同時,該報告還指出,随着消費者把錢包捂得越來越緊,更多人選擇在家做飯或者點外賣來解決餐飲問題。
餐觀局分析發現,80 後一代中年人相比 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時期的中年人,确實有點難。
50 年代人的中年時期正趕上改革開放初期的餐飲供需失衡期,有錢也不一定能找到吃飯的地方,餐飲完全是賣方市場。在商場上大把撈金的中年人,吃起來肆無忌憚,根本不用考慮家庭壓力。
60 年代、70 年代人的中年時期正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期,公務接待、大基建、房地產等利好因素的疊加,讓眾多餐飲品牌賺足了紅利時代。麻辣誘惑創始人韓東曾介紹,2000 年初期,北京某川菜餐廳一年可以營收上千萬元,淨利潤能達到三四百萬。而靠着公款消費的俏江南、湘鄂情等品牌,甚至紛紛衝擊 ipo。那個年代的中年人是真敢吃,也真有錢吃。
圖|來源網絡
再看 80 後人到中年時的境遇,獨生子女造就 421,甚至是 422 的家庭結構,讓夾縫中的 80 後上有老下有小,既要養老,也要養小。09 年金融危機、20 年的黑天鵝事件,全部讓 " 幸運 " 的他們趕上了。時代紅利沒吃到,倒是吃了不少灰。
在這樣的境遇下,80 後既要面對工作和職場雙重壓力,又要承擔家庭支柱角色,還要背負着焦慮拼命前行,真正做到了 " 既要、又要、還要 "。減少外出就餐,自然成了理性且無奈的選擇。
根據艾瑞咨詢等市場調研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雖然疫情後消費者整體就餐的頻次有所增加,但這一趨勢在不同年段人群存在差異。對于 80 後而言,由于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他們更傾向于減少外出就餐頻次,以減少開支。
圖|來源網絡
民以食為天,吃是人的基本需求。通過這三張圖可以看出,在就餐消費上,70 後最舍得花錢,人均消費金額 186.53 元;80 後其次,人均消費金額 159.04 元,可見,這兩個年齡段人群最能 " 吃 "。但 80 後卻沒有吃過 70 後。
其實十幾年前,80 後曾靠自己的工資,把餐飲圈吃得風生水起。2010 年左右,江邊城外在北京東二環某小區内開了個 200 平米店,80 後憑借一己之力,讓這家店排隊到晚上九點,一年營業額一千四五百萬。
2002 年時,北京簋街小龍蝦價格普遍都在一兩元每只,2010 年左右,小龍蝦均價直奔每只 10 元,8 年幾乎翻了 5 倍。80 後讓簋街小龍蝦價格跑赢了房地產漲勢。
寬板凳老灶火鍋創始人王一達曾在接受餐觀局專訪時描述,2012 年時,每天上午十一點開門就排隊,一直排到夜裡十二點,生意好到錢都數不完。主力客群幾乎都是 80 後。
如今,随着 80 後的沉寂,簋街冷清了許多,烤魚也落寞了,麻辣誘惑更是倒閉了四年。
圖|來源網絡
2024 中國餐飲大數據白皮書顯示,1-9 月,中國餐飲人均消費僅為 39.2 元。僅為一線城市一頓快餐的價格。這份數據讓人既無奈又無助。
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生活節奏、家庭責任将曾經純真的 80 後變成了油膩大叔和中年大媽,變得整日忙于奔命家庭和疲于應對生計,并提前結束了餐飲紅利時代。而這一趨勢,終将那難以改變!
希望未來,80 後們無論在家做飯還是外出吃飯,能夠多一分歡樂,少一分壓力!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餐觀局 ",作者:富察,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