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讓韓國人沉淪的MBTI,已經快統治中文互聯網了。,歡迎閱讀。
當你自我介紹、與他人第一次見面,或是跟曾經不太熟的老同學再度重逢時。
據說,為了快速拉近和對方的距離,有個百試不爽的小技巧——
那就是開口說一下自己是 E 人還是 I 人。
比如我們前兩天剛入職的這位同事。
為了避免誤會,先給歲數大的差友們解釋一波,這個 E 人、I 人是啥意思。
首先,這是 MBTI 16 型人格測試( 邁爾斯 - 布裡格斯性格分類法 )中的兩類測試結果。
而測試方法,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回答 100 多道心理向題目,最終确定自己的人格偏好。在目前,MBTI 也是所有人格測試中,相對來說最大眾化、綜合接受度最高的。
其中的 E,代表了 Extraversion,I 代表了 Introversion。
如果你不太懂這些,那就簡單理解成 E 人通常比較外向,而 I 人通常是那種内向、社恐的性格,也行。
測試嘗試分配四個類别:内向( Introversion )或外向( Extroversion )、實感( Sensing )或直覺( Intuition )、思考( Thinking )或情感( Feeling )、判斷( Judging )或感知( Perceiving )。取各類别的首字母來組成測試結果之類别名稱,如 "INFJ" 或 "ENFP" 。
wikipedia
但要是你從來沒測過,甚至沒聽過 MBTI,那可能跟年輕人群體多少有點脫節了。
畢竟現在甭管是各路社交媒體,還是朋友圈裡,到處都有 ENTP、INTJ 這種字母組合出現。
前陣子,我們一位同事,就因為随便發了條相關朋友圈,便炸出了十幾年從未聯系的小學同學,那位同學還表示,雖然逃過了星座,卻沒能逃得過 MBTI。
網友對這個話題也足夠感同身受,甚至不久前一條諧音梗微博,就因為玩了 MBTI 的梗,還上了微博熱搜第一。
而得益于大數據推送,你只要刷到一條,就可能收到越來越多的 MBTI 帖子。
遠在韓國,MBTI 更是早已成為了現象級的存在。大街小巷裡,遍布着相關元素。
總之,作為一個新時代話題,MBTI 就火得挺離譜的。
圖片來源微博:過度表演鑑賞——
韓國人就差把 MBTI 寫身份證上了
韓國男團 MBTI 主打歌
其實 MBTI 人格測試,幾乎每年都會火一次。
去年我們曾寫過,前年也寫過,但今年,MBTI 似乎已經徹底成了一種在 " 流行文化層面 " 上,取代星座的存在,傲視群雄。
不僅在互聯網上人盡皆知,甚至開始滲透進大夥的日常生活裡。
比如出去相親,都不再是提前復習一遍水相、土相星座的适配關系,而是直接試探一下對方是哪種人格。
不知道哪種性格和自己相配也沒關系,網上一找一大堆。
平日裡的種種行為,都會從社牛、社恐,被重新總結成 E 人行為,I 人行為。
在初級 MBTI 愛好者看來,E 人敢于表達,人生字典裡就沒有 " 尴尬 " 這倆字。
而 I 人,則是那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與人接觸、怕麻煩的性格代表。
不過,只要稍微多了解 MBTI 一些,就會知道這裡面一共有 16 個人格屬性,每種都有所區别,不能一概而論。
即便這些字母組合看起來比 12 個星座還要復雜難記,但懂了每個字母代表的含義後,其實就能快速推斷出性格類型了。
那些關于 E 人和 I 人的梗圖,也潛移默化地幫大夥加深了對某個群體的印象。
當然,還有一些不成文的總結規律,比如:
J 型人格都比較會做飯;
NT 性格的人理科能力強;
又或是 ISFP 人裡遊戲宅很多,等等等等。
反正你要是肯刷社交媒體,無論有心還是無意,肯定能時不時 Get 新知識。
現在回過頭來看,MBTI 之所以能在 2023 翻紅,其實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各類梗圖的爆發。
因為有很多人,本來是一點也不信這玩意的,感覺 MBTI 就跟鬧着玩一樣。
可一看相關梗圖時,還是忍不住大呼一聲:卧槽,這不就是我麼!
他們裡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沒測過 MBTI,但已經能從各類梗圖中得知自己的人格。
從某種程度來說,看梗圖分析人格,可能還比測試的結果更準。
其實事情發展到這裡,還沒有什麼不妥,連世超這個對 MBTI 不感冒的人,也看得津津有味。
但一件事火了,難免出現魔怔人。
比如,有人不喜歡心理學測試,只是喜歡 MBTI 人設。
喜歡哪個性格,自己要是沒測到,就會多測幾遍往上硬靠。
這種偏飯圈化的想法,還催生了 MBTI 虛拟主播這種新門路。
說白了就是什麼東西一旦火了,就總有人想從中搞點米恰恰。
如果說以上行徑,還算不上魔怔,那下面這種可就有點邪乎了。
比如,某些人會給每種人格加上刻板印象,煽動對立。
這種刻板還會和其他領網域的刻板印象相結合,突出一個抽象。
甚至,還有人會給 16 種性格劃分三六九等。
這類人認為自己的人格比泰森都牛逼,其他性格皆是凡夫俗子。
尤其在 INTP 貼吧,簡介裡直接自稱神的孩子。
雖然大多數人都是在開玩笑,但耐不住真有人信。
感覺這幫人只是在微信小程式做了個測試,彷佛就實現了階級躍遷一樣。
很難不懷疑他們是來反串的
除了這種魔怔人以外,還有更超前的。
那就是,他們已經從不同人格之間互相抵制,演變成了同一種人格間的對立。
因為現在每種人格裡,根據成分濃度不同,還會分為 " 高階、中階、低階 "。。。而高階的,自然可以鄙視低階的。
反正,由于這些魔怔人的加入,讓 MBTI 這個測試,越發魔幻了。
這部分極端的人,都期待自己是天選之子,但又不想努力,而 MBTI 給了他們十六分之一幾率陷入天才的幻覺,或是一個失敗和甩鍋的借口。
看上去,這類人不屑于跟星座、塔羅牌這種玄學為伍,畢竟 MBTI 有科學論據作為支撐。
但事實表現,卻又和狂熱的星座粉沒什麼區别,常常陷入自我感動。
其實在世超看來,只要不魔怔,MBTI 本就是個不錯的社交工具。
不說科學與否,只因為它的出現和火爆,精準狙擊了當代年輕人的社交需求。
畢竟在當下這個紛亂復雜的網絡社會中,大家的愛好已經被細抽成了頭發絲。
愛打遊戲的分手遊、主機;愛看小說的也分科幻和耽美;更别提聽歌了,别人的歌單通常都是垃圾桶。
所以,對于有頻繁社交需求的年輕人來說,如今若是還用愛好當話題,未免有點 old school,想找個共同愛好也費大勁。
但 MBTI 不同,它看似復雜,卻又比星座和生辰八字直觀得多,能迅速拉近人與人的距離,互相獲得認同感,既沒有社交負擔,又省腦子。
你說年輕人群體裡,還有比它更有效的社交手段麼 ? 世超反正一時半會想不出來。
尤其是在相親這種急需話題的場合,MBTI 也算是個聊天小竅門。
對方恰好也感興趣時,那你們可以順水推舟多聊點;
而如果對方覺得這玩意扯淡,那你也大可一起吐槽,總比倆人幹瞪眼強。
往大了說,MBTI 方便了當代所有年輕人的社交。
往小了說,性格測試這種東西,也确實讓一些人能重新認識自己,勇敢面對生活。
已經有太多 I 人,開始時苦于自己的封閉,而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終學會了打開心扉。
總之,MBTI 已經是一種圈子足夠大的亞文化。
雖然在很多人看來,每天測來測去的沒意義。
但當你偶爾要用到它的時候,說不定就會發現,這玩意真好用。
畢竟,社交通常都是人們互相尋找認同的過程,可 MBTI 能幫你省掉那些繁文缛節,直接進入正題。
當然了,前提是别把這玩意當做人生信條,認為它堅定不可動搖。
而抛開背後的理論和學術研究,世超覺得,人們總需要這麼個類似的東西存在。
從五行八字到屬相,再到星座塔羅占卜,有多少人真玩懂了?又為啥有這麼多人對此深信不疑呢?
說白了,我們只是想找一個懂自己的人,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