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剝奪真相是一種犯罪,歡迎閱讀。
文 | 一口老炮
前段時間,我母親給我轉了一個短視頻,她問我某某汽車現在這麼厲害嗎?曬太陽就可以充電,我看了一眼之後,告訴她,這是 AI 做的假視頻,他們還沒有這個技術,我母親說,這不是拍的視頻嗎?怎麼會假?
在大多數人眼裡,眼見為實。
很顯然,在 AI 時代,她無法分清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我的朋友程苓峰現在已經拒絕跟他父親交流,因為他認為,他的父親被短視頻吃掉了,就像我之前寫的——《我的媽媽被短視頻搶走了》。
但如今來看,短視頻,可能只是人類思維變遷十字路口的一道前菜,AI 才是正餐。
昨天,雷軍在兩會上提出了 " 關于加強 AI 換臉拟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的建議 ",華為公布了鴻蒙智行被黑背後的產業鏈,這場傳播革新背後的陰暗面,已經被揭開。
與此同時,傳播工作也進入了一種很有意思的狀态,主動傳播越來越容易,防御卻越來越難,撒芝麻很容易,撿芝麻很難,同樣的道理。
于是,AI 被大量應用在黑色傳播,蔚來還活得好好的,但是春節前後,他們已經在 AI 的加持下,倒閉幾萬次了。
AI 傳播時代已來臨
不知不覺間,在 2024 年到 2025 年這個區間,我們已經迎來了 AI 傳播時代,只是還沒有人定義過這件事,作為一個長期觀察傳播行業的公眾号,我認為這個轉捩點已經發生了,無論是圖文、視頻、音頻所有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内容,含 AI 量已經很大很大。
我是一個喜歡唱反調的人,我不喜歡 AI,這是我一直的觀點,我認為 AI 應該應用在科研上,而不應該應用在社科,移動互聯網已經讓整個人類信息社會,烏煙瘴氣,真假難辨,謠言滿天飛,AI 進來之後,只會讓這種情況變得更加混亂。
如果約束力不足,我們将會迎來一個沒有真相的世界。
就連所向披靡的華為,現在都有人敢于下黑手了,看了看細節之後,驚呼高手,各種海外鏈路穿插,AI 批量生成,還用到了區塊鏈技術。
我絕對不是危言聳聽,因為我們這個行業,有很多水下不為人知的事情,公眾是感知不到的,我總是幹一些很讨厭的事情,就是把水下的事情,拉到水面上。
車圈是目前整個中國傳播行業,最魚龍混雜的陣地,我去年寫過一篇文章《公關要警惕一種新玩法,流量霸凌》,詳細講解了一些以車圈為主戰場的公關戰新玩法,可能當時也啟發了一些企業,在 2024 年,我看到了很多變種,接下來,我們看看這些騷操作的 2.0 版本。
首先,AI 的出現,讓 " 内容傾銷 " 變得更為容易。
春節過後,我突然發現,蔚來公司在網上,每天都在上演着倒閉大戲,我最後實在都忍不住了,去問了問蔚來的同學,你們是不是要黃了?
這就是 " 内容傾銷 " 的能力,我後來用我們的輿情軟體跑了一遍,單單一個小紅書平台,内容、話術幾乎一樣的 " 蔚來倒閉 " 的帖子,就數不勝數,這很明顯,是有人在投放,然後再看微博、抖音等平台,情況一樣,清一色的素人賬号,批量投放,只要有一個觸發流量機制,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收益率。
很多傳統媒體抱怨,為什麼車企每年的預算越來越少,廢話,你一篇文章收人家幾萬塊,這種批量的 AI 内容,連寫帶發,才三四百,換算下來,能折幾百次,所以業内才盛傳某些車企每年要在水軍上花掉幾千萬。
傳播行業的人太明白一個道理了,斷言、重復、傳染,量只要足夠大,就可以掩蓋真相,當甲方可以選擇無節操且便宜的 AI 後,為什麼還要去一手拿着錢,一邊還要舔有節操的媒體人和知識分子?
就連濃眉大眼的一些 G 字頭車企也在幹這種事,小鵬公關王晨前幾天微博說一南一北兩家車企圍繞 mona 長期發黑帖,多達七千多條,但是又沒有辦法反擊,只能匿名喊話,随後攻擊停止。
其次,AI 可以幫助五毛黨更方便獲取優質評論内容。
最近半年,我突然發現,五毛黨們的文學素養大幅度提高了,以前的五毛黨,真的是連字都打不清楚,就知道無腦走量,但是有了 AI 之後,情況立刻發生變化了,我經常可以看到大段的評論出現,說得有鼻子有眼,也沒錯字。
如今玩評論區,是需要上下配合的,找一個有說服力的大 V,含沙射影的抛出問題,或者一套假設,引導性其實已經很強了,大家都知道在說誰,但是大 V 自己不給結論,然後評論區開始形成民意。
比如某大 V 之前在微博發布過一個話題 " 符合以上 4 條及以上的車企,很難活過 3 年 ",人家沒啥問題啊,開放式的話題,但是在評論區,一位網名為 " 雞老師的肉球 " 的網友,就成功把話題引到了蔚來身上。
我以前一直認為,評論區會是互聯網最後一片淨土,因為沒有 AI 加持,批量生成高質量的評論的代價是很大的,廉價的五毛黨很難寫出有說服力的評論,大部分利益方沒辦法養得起那麼多高級五毛,最後,技術浪潮滾滾而來,一切都被碾碎了。
第三,深度文章也在被 AI 逐漸侵入。
DeepSeek 的出現,其實讓很多媒體從業者出現了危機感,毫不誇張的說,AI 今天寫出來的文章,只要給的提示詞足夠好,要比 80% 從業時間沒有三年的媒體人寫得好,當然我的前提是大家都不采訪,勤勤懇懇去采訪的年輕人,哪怕只從業一天,AI 也幹不過你。這種情況下,我們在很多圖文平台上看到的長文,也開始被 AI 侵入,大量同類型的稿件被投入各個信息聚合平台。
如果傳播鏈路裡,閱聽人分為三個等級,那就是無認知、認知搖擺、獨立思考,這三個等級的人,選擇接受信息的方式是難度遞增狀态的,未來社會的等級大概率也在這裡劃分,原本中間的人,還是有機會看到真相的,但是深度圖文被攻陷後,他們的未來,也很危險。
就像春節的時候,我還認為,給父母們裝一個 AI,就可以讓他們少獲取很多假信息,但是當我得知一幫人,已經在研究如何幹擾 AI 搜索結果的時候,我知道,被污染,只是時間問題。
說句不好聽的話,媒體從業者,都在逐漸遠離真相,很多人從去年開始寫稿,已經嚴重依賴 AI,AI 也是網上去搜數據,被污染後的搜索結果,就會導致你寫的文章錯誤百出,不經核實的文章再一次進入流量池,形成惡性循環。
第四,眼見耳聽都不再是真實的東西。
我曾經跟一家國内領先的多模态大模型公司的人聊過,他說他們的語音建模是故意降低模拟度,也就是說,如果不降低,就可以以假亂真,你的聲音被復制,你就會陷入很尴尬的局面,你的家裡人可能會被騙,你也可能會 " 被進行 " 一些你完全不知道的對話。
視頻也是如此,在雷軍提交了兩會建議案之後,我很好奇的去搜羅了一些關于他的視頻剪輯,也算是大開眼界,一邊感慨網友們的腦洞大開,一邊替名人們捏一把汗,誰知道,你會出現在什麼不堪入目的 AI 神劇之中呢?
這其實也是 AI 參與内容制作後,最可怕的一點,連音頻和視頻,都失去了真實性,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最後,我們還能用 AI 幹什麼?
我們可以在作惡之前,把我們的策劃案發給 AI 看看,讓其給我們風控一下,告訴我們如何更高級的規避潛在的風險,更安全隐蔽的把這件事做成。
最重要的是,還可以甩鍋給 AI,比如蔚來 ET9 還沒交付,鹿姐說車就在公眾号發布文章,開始替車主維權了,鬧出了天大的烏龍,最後一句,這是 AI 弄的,抱歉,删除文章結束;"69 雲購車 " 今日向蔚來道歉,解釋也是甩鍋給 AI,經查該賬戶為我司兼職人員自行注冊,發布信息為該員工擅自使用 AI 平台輔助生成。
AI 竟然有了新的身份,背鍋俠。
平台應該承擔法律責任
綜上所述,我們有沒有能力避免這一切呢?
當然有,任何技術,都可以被規則約束,這就是人類社會最大的魅力所在,我們可以用規則優化、反思、提煉、壓制、剝離。
立法的方面,我就不說了,這不是我該寫的東西,我也沒有能力和膽量去思考這些問題,我想世界各國政府,聚集了那麼多精英,這方面的思考肯定已經在日程了,只是時間問題。
我想說的是平台能做什麼,畢竟信息傳遞最終還是要落到流量上來,掌握流量的公司就那麼多,大家想不想管這件事,這就是核心,因為一旦你管了,别人不管,别人就可能會超越你,誰會承擔這個風險?
這種糾結,其實在全球互聯網信息平台企業中,普遍存在,大家都在走鋼絲,維持一個度,我年輕的時候,還相信谷歌說的不作惡,現在年紀大了,這方面的信仰在大打折扣,企業都是逐利的,我認為最終是法律對流量平台進行強制要求,而且是連帶責任,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所以去年,鍾睒睒抛出的問題,并不是老年人的痴言妄語," 連帶責任 " 應該打破 " 避風港原則 ",掌握流量的人,不能做第三者。
現在,任何問題,平台都可以把責任推給用戶,就像一個商場,永遠把責任推給商戶,只有利益捆綁了,平台才有動力去強監管用戶的行為,商場才有動力去讓商戶提高服務水平。
另外,甲方其實要主動減少流量作惡投入,這是一把雙刃劍,就像某汽車傳播一号位私下跟我說的,中國汽車行業現在水軍已經成了各家标配,黑來黑去也能出成果,比如理想 mega 就被 " 棺材車 " 阻擊,有這種示範效應,誰都想學,這個惡性循環已經形成了,每年整個行業砸在這裡的錢,令人瞠目結舌。
當然,AI 可以運用在壞事上,也可以運用在好事上,為了對付上述那些問題,我們一直在想辦法讓 AI 賦能新的輿情系統,可以利用更加準确的語義分析,來定位惡意攻擊事件,幫助梳理規模、源頭、原委,也可以幫助我們批量生成澄清、辟謠的内容,然後迅速用對等的量來對衝負面。
史上有個叫哥白尼的人
我是做互聯網行業新聞報道出身的人,擁抱新技術,應該是我的本性,但是自從移動互聯網後,我開始反思技術,電商、外賣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玩、好吃了嗎?短視頻讓人變得更聰明、高尚了嗎?
我始終認為,這個世界,是圍繞着人類精神世界在運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世界的走向,我其實能夠看見,身邊很多優秀的人,包括很多優秀的企業家,每天都在消耗大量時間在刷短視頻上,甚至試圖去做網紅,他們似乎忘了馬斯克的一個觀點:未來只有特權階層能進行數字戒斷,80% 的底層将被綁定在智能手機上。
我原本認為,會有一群傳統媒體人,知識分子,會堅持采訪,會堅持獨立思考,做 " 真相守門人 ",但是這兩年我明顯看到,這是一種痴心妄想,越來越多的媒體人,正在淪為算法的質檢員,很多甲方傳播人,也從 " 創意生產者 " 淪為 "AI 擦屁股工 "。
如今到了 AI 時代的前夜,我感覺到的不是興奮,而是深深的寒意,之前有個人在朋友圈諷刺我,說汽車來臨前,馬車夫也是如此心事重重。
我不這麼認為,之前的數次工業革命,改變的都是物理世界,但是從計算機出現的那一刻,就有了新的變化,人類的精神世界開始被改變,一切都在加速,如果在 PC 時代,你看不清,還情有可原,但是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短視頻已經證明了這是一次精神層面的變革,所有人的大腦都被格式化,人類的思維模式,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
人的大腦有兩種機制,一種是吸收,一種是思考,現在吸收被調用的越來越多,沒有算力調配給思考,久而久之,思考這種模式就會大幅度退化,這就是為什麼我覺得,為什麼很多人會有腦霧,很難深度思考的原因。
你有多久沒看完一本書了?你有多久沒有把一件事情想清楚了?
如果精神世界被篡改了,人類幾千年以來形成的文明系統,也會被篡改,這種篡改,還是不是基于人類為主體,我都抱有極大的懷疑,我們這些脆弱的碳基生命,拿什麼去跟算力強大的矽基對抗?失去了人類為主體的世界,對于我們來說,又有什麼意義?
有一條寬的路,大的門,人們自然不會去選擇窄的路,小的門,但是通往真理的,往往是後者。
當然,我很希望如今質疑 AI 的人,是馬車車夫,那樣大家起碼還能安度餘生,杞人是幸福的。
但是别忘了,歷史上還有一些人,他們的名字叫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塞爾維特以及達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