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張思南:美國6億美元對台軍援,瞧不起誰呢?,歡迎閱讀。
直新聞是深圳衛視全媒體新聞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團隊出品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直新聞
直新聞:我們注意到拜登政府最新抛出的 2025 财政年度預算案中,美國國務院首次編列了 1 億美元的經費,用于專門所謂 " 協助台灣強化防衛能力 ";美國防部也編列了 5 億美元,允許将美軍庫存的武器裝備直接用于武裝島内軍事力量。對此,中方表示強烈反對。你怎麼看美方在台灣問題上的最新舉動,這是否意味着拜登政府正在謀求更進一步突破一個中國原則?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首先回答你的問題,我個人認為美國國務院的 1 億美元和五角大樓的 5 億美元,加起來這 6 億美元翻不了天。讓我們用數據說話,2023 年 8 月,島内通過 190 億美元左右的防務預算,6 億美元不過是這個數字的 3.1%;此外,僅 2023 年一年,美國五度對台軍售,總金額超過 18.7 億美元,是 6 億美元的 3 倍有餘;而 2024 年台當局更是編列了近 30 億美元的特别預算,用于購買新式武器以及更新 F-16 戰鬥機。
不要錯誤理解我的意思,我不是認為美國國務院的 1 億美元和五角大樓的 5 億美元性質不惡劣,而是正如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曾言,民進黨當局妄圖 " 以武謀獨 ",不過是蚍蜉撼樹,不自量力。就數字來說,區區 6 億美元在國家統一必将到來的歷史大勢,和中國軍隊的決心與實力面前,就是個笑話,它最多只具備某種陰暗的象征意義。
我知道有的人也許會說,象征意義也是意義啊,這畢竟是美國國務院首次在财政年度預算案中将台灣地區單獨列出,調門不可謂不高;而五角大樓的 5 億美元撥款,允許将美軍庫存武器直接用于武裝台軍,是否意味着美國正在着手将台灣問題 " 烏克蘭化 "?這是否是某種 " 切香腸 " 式的、一點一點突破一個中國原則的企圖?
我倒認為,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以中國台灣對于中國大陸的重要性,來理解中國台灣對于美國的戰略意義。曾經有一個觀點,那就是中國台灣是美國遏制中國大陸的關鍵,但現在來看,中國台灣何嘗又不是中國大陸反制美國的關鍵?美國傲慢地将台灣地區視為自身國際領導地位的某種 " 連帶責任 ",如今不得不承受這種愚蠢的反噬。一方面,華盛頓的決策者希望向盟友體系保證自身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又不願意接受中國對于美國戰略決心和能力的世紀考驗,不願意将足以争奪局勢變化的資源置于與中國對抗的第一線。事實上,随着中國的崛起和國家硬實力的不斷提升,美國實際上處在矛盾且尴尬的兩難之中:美國想要脫身又無法脫身,美國需要保持必要的存在感,但這個存在感強了又輸不起。
這就是為什麼外界多少感到這 6 億美元實屬 " 調門上去了,錢卻下來了 ",美國正試圖采取 " 低成本 " 的方式,以更刺激的政治信号來制造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從而為自己在中美博弈中謀得威懾力和先手優勢。這和美國在台灣問題上的 " 戰略模糊 " 是一個道理,同時它也在某種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近期有消息傳出,美軍長期派駐特種部隊顧問訓練台軍,從越南到阿富汗再到伊拉克,歷史充分表明,美軍在想要脫身的時候都會高度重視所謂 " 本地防務能力的提升 ",背後的潛台詞就是 " 别找我 "。
直新聞:那我們該如何理解台灣問題對于中美戰略意義的不同?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這是個好問題,只有正确理解這一點,才能有效理解中美圍繞台灣問題的表态和動作。
對于中國而言,這個意義非常明确,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 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而在歷史和政治表述之外,在地緣政治上,解決台灣問題将把所謂的 " 第一島鏈封鎖 " 徹底掃入歷史的垃圾桶之中,中國将獲得前出西太平洋的戰略主動權,包括日本、韓國、東南亞在内的整個西太地緣戰略都将發生根本性的扭轉。換言之,台灣問題無論在歷史、在政治,還是在地緣戰略角度,都是中國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解決的問題。
那對于美國呢,台灣問題意味着什麼?就像我剛才所言,有一個概念是如此的深入人心,那就是美國利用台灣問題來遏制中國的崛起,也就是所謂的遏制理論。但今天這個概念還在多大程度上成立呢?中國人對遏制理論的認識大多來自美蘇冷戰那段歷史,當時美國所采取的實際上是杜魯門主義式的遏制,其背後的戰略邏輯叫做 " 多米諾骨牌理論 ",也就是美國的敵對勢力每控制一個國家或地區,都将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随後落入敵對勢力的掌控之中。因此美國要做的不是在接連的骨牌倒下後,手忙腳亂地将骨牌扶起,而是以最大程度的努力确保第一塊骨牌不倒下,這就是杜魯門主義式的遏制理論。
如果這套遏制理論在台灣問題上依然成立,那我們今天看到的就不會是 6 億美元,而是 60 億、600 億美元,是美國與台灣當局籤訂類似于北約式的共同防務條約,甚至是美軍的直接介入,就像我們在 1978 年中美發表建交公報前所看到的那樣。但是這一切今天都沒有發生,它只能說明兩點,要麼美國已經沒有能力繼續在台灣地區落實杜魯門主義式的遏制戰略,要麼美國已經在實際層面上放棄了這一戰略,而這兩點就結果而言實際上是一樣的。當前美國對于台灣地區的很多幹涉性舉措,都是象征意義大于實質的行為,對外,美國需要保持持續的存在感來印證自身的控制力,證明自身對于盟友體系的可靠性;對内,美國又要向保守主義政治力量表明 " 沒有向中國屈服 ";與此同時,美國又不肯下本,或者說已經下不起本了。事實上,據美國國防部透露,此次特别撥款的 5 億美元本來是 10 億美元,但最後被硬生生砍了一半。
但這是否意味着美國不會在台灣問題上铤而走險?也不是。一方面,當前美國客觀上仍是世界第一強國;另一方面,不斷崛起的中國在實力上正不斷逼近美國,美國不可避免寄希望于在中國超越自己前施行某種反制。随着中美間實力的此消彼長,越發焦慮的美國會更加陷入這種想法之中而無法自拔,而台灣問題作為 " 中美關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問題 ",必然将承受巨大的危機考驗。危機将源于美國不肯接受現實和一步步走向困獸之鬥,同時也源于中國社會自身的某種激進主義。中方要做的,是以絕對的戰略定力,保持足夠的戰略威懾力,拒絕随美國起舞,直至在西太區網域實現對美國的全面超越,迫使美國不得不打破幻想,接受現實。
作者丨張思南,深圳衛視《直播港澳台》特約評論員
編輯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編
排版丨張靜,深圳衛視直新聞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