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北上》大結局崩了:祖先很敷衍,父輩很狗血,這一代人更失敗,歡迎閱讀。
這些日子,一直都在追《北上》,只覺故事精彩、意境優美、情懷真摯,即使這個星期事多心煩,也沒有放棄追劇。然而到了最後幾集,竟是越看越失望,幾條線索全部爛尾,我已經無力吐槽了,決定沉默吧。
昨天看到一位好友的吐糟文章,立刻留言深感共鳴。沒想到她回說,當初是因為讀了我的劇評而入坑的 ...... 我當即深感愧疚。
這真是,開局有多驚豔,結局就有多糟爛。
這部根據作家徐則臣獲得茅盾文學獎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基本上摒棄了小說的情節與架構,差不多是另開爐灶寫了一個 " 運河人家 " 的故事。
我雖然很喜歡原著,但也并非要執着于小說。是不是,怎樣改編不重要,只要運河的精神氣質在,劇情好看就好。
電視劇将小說中濃墨重彩的、一百年前意大利人小波羅沿着運河北上尋找弟弟的故事放入背景,而精心描摹了 6 個花街少年的成長歲月、6 個家庭的守望相助的年代故事。
前半部分氛圍感很好,真是很好看。
青梅竹馬的 6 個孩子都讓人喜歡,而鄰裡之間既有分寸感、又彼此信任互助的情誼,更是讓人感動向往。
孩子們長大後各奔東西,陳睿留在運河邊研究運河民間史,4 人則攜手 " 北上 " 來到北京打拼——這時候故事也還行,除了馬思藝出走失蹤之外。
然而到了結局,幾條線索卻全都崩塌了。
年輕人的 " 北上 " 失敗了,這一代年輕人是真不行啊
《北上》以 " 花街六子 " 為故事主線,描寫了他們兩小無猜的少年時代、青春激情的高中時代後,馬思藝出走後失蹤,陳睿留下進行運河民間史的研究,其餘 4 個人攜手 " 北上 ",來到運河的終點,在繁華的都市打拼。
謝望和最成功,夏鳳華和周海闊也不錯,唯有邵星池比較坎坷,他也最先回來,拜師周海闊他爸,當上了廚子。
周海闊雖然事業不錯,但失戀灰心,回來開了個 " 運河書苑 ";夏鳳華生病,也辭職回家。除了謝望和的最終選擇不太明确之外,這群 " 北上 " 的年輕人基本失敗,兜兜轉轉又回到了運河邊上。
唉,這一代的年輕人是真不行啊!
故事不夠,狗血硬湊
除了 " 花街六子 ",劇中還着力展現了六家鄰居患難相逐的美好情誼。
當然,各家有各家的煩心狗血。
馬思藝親媽硬塞來了個弟弟,馬思藝開始讨厭這個弟弟,可等到與弟弟有了感情,竟然還意外死了。
夏鳳華奶奶重男輕女時不時來搗亂,謝望和家因為運河生意不好,母親辛苦開貨車,周海闊媽媽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也離家北上。
就剩下邵星池家沒故事了,編劇大約不甘心,眼看到結尾了,幹脆直接上大招,爸爸原來不是親爸爸 ......
這是故事不夠,狗血來湊嗎?
一百年前莫名其妙的 " 北上 "
最崩盤的是大結局時對一百年前小波羅故事的交代。
最後一集,馬思藝回到花街,她說弄明白了這一切的來龍去脈。
一百年前有個意大利人小波羅為了尋找他失散在運河邊的弟弟,雇了一艘船,從南京出發。在這條船上,謝望和祖先是翻譯,夏鳳華祖先是船老大,邵星池祖先是挑夫,周海闊祖先是徒弟,然後小波羅意外死在路上,臨終前将自己的物品分給這四個人。
那,百年後這幾家人怎麼住到一起的呢?
我還以為,這四個人為了完成小波羅的遺願,千方百計找到了馬福德一家,然後共同住在了運河邊,才有後來的相親相愛、守望相助。至于後人們為何不知道,那是因為在那特殊年代裡," 海外關系 " 容易招災惹禍,便相約守口如瓶 ......
可誰知,竟是 " 冥冥之中的天意 ",是緣分。
雖然與小說鏈接上了,也與劇情開始前後呼應了,但這麼敷衍刻意,還不如不呼應。
雖然結尾時謝望和與夏鳳華的船上婚禮十分浪漫美麗,卻依舊挽救不了崩盤的大結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