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深圳民營企業平均存活幾年?權威數據來了!,歡迎閱讀。
每經記者 孔澤思 每經編輯 陳柯名 陳俊傑
深圳罕見地在周末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
2 月 23 日上午,深圳市政府新聞辦召開 " 打造最好科技創新生态和人才發展環境 " 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深圳就如何打造科技創新生态等情況進行了介紹。
市委科創委辦公室主任、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在會上透露,深圳為高校應屆畢業生來深求職提供免費住宿天數,将從 7 天延長到 15 天。
深圳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在會上介紹,我國民營企業平均存續期 3.7 年,深圳民營企業平均存續期 6 年,17% 的民營企業存續在 10 年以上。
同時,深圳民營企業成長速度相對較快,一家初創型民營企業從設立到成長為科創板上市公司,平均年限為 13.35 年,比全國(平均)速度快 1.05 年;成長為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需要 13.25 年,比全國(平均)快 1.71 年;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别需要 7.65 年和 6.83 年,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深圳市委科技創新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深圳市科技創新局局長張林在會上介紹,深圳 90% 以上的創新型企業是本土企業,90% 以上的研發機構、研發人員、研發資金都在企業,90% 以上的職務發明專利和重大科技項目發明專利都出自企業。因此,深圳将持續推動政策、資金、項目、平台、人才等創新資源更多布局在企業,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開天辟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發布會現場 每經記者 孔澤思 攝
市人工智能產業辦主任林毅在會上表示,深圳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網域基礎雄厚、未來可期。下一步,我們将在政策、場景、創新、機器人四個方面持續發力。此外,近期我們還将發布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通過 " 揭榜挂帥 " 等方式,對開放應用場景、突破關鍵技術、構建專用數據集、提升規模化制造和應用能力等予以精準支持。同時,還将在全市科技重大專項中安排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專項,鼓勵產、學、研、用組成創新聯合體進行協同突破瓶頸。
提升對中小微企業扶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場了解到,2024 年,深圳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2.5 萬家,平均每平方公裡擁有 12 家,密度居全國第一。2024 年,深圳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業 296 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29 家,總數分别達到 1025 家和 95 家,增量均居全國第一、總數均居全國第二。
而近期在市場 " 嶄露頭角 " 的公司中,不少都是中小微企業。在這次發布會上,多部門一共 8 次提到中小微企業,并表示要提升為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和保障力度。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張林表示,深圳将建立完善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既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又充分調動廣大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鼓勵和支持科技領軍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瓶頸的同時,鼓勵中小微企業自由探索、自主申報,承擔研發突破瓶頸項目,推動各類公共半公共創新平台、創新載體、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設備向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以及社會各方面青年創業者開放共享。
" 接下來,市、區财政将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并逐步提高對中小微科技企業的資助比例。" 張林說:" 我們還很關注中小微企業的研發投入,我們将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全社會研發投入還要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增長。"
堅持長期主義
在 2024 年,深圳就不止一次提到培育壯大耐心資本、長期資本,并發布了政策引導,促進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在本次新聞發布會上,長期主義亦是關鍵詞之一。
2024 年 10 月,深圳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發布《深圳市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 — 2026)(公開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目标,到 2026 年,深圳要力争形成萬億級政府投資基金群、千億級 "20+8" 產業基金群、百億級天使母基金和種子基金群;全面激發社會資本活力,力争經備案的股權投資及創業投資基金超過 1 萬家。方案還在彼時首次提出引領發展 " 大膽資本 "、培育壯大 " 耐心資本 " 等方面的舉措。到 2026 年,深圳市要成為聯通港澳的創新資本集聚地和耐心資本、大膽資本發展高地。
張林在會上介紹,2024 年新增私募股權、創投基金 152 支,管理規模超 1.5 萬億元。創新推出研發貸、并購貸等信貸產品,2024 年末全市科技貸款餘額達 9873 億元。支持科創企業赴海内外上市融資,2024 年境内外新上市企業 22 家,累計上市企業達 579 家。健全融資風險分擔和補償體系,設立了 50 億元風險補償資金池,對科技貸款損失最高補償 50%。
" 接下來,我們将進一步健全促進科技創新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引導銀行業加強科技信貸支持,保險業積極發展智能駕駛、無人機等科技保險產品,證券業加大企業上市、再融資、并購等支持,創投業持續壯大耐心資本、大膽資本,依托前海股權交易中心建設‘專精特新’專板,近期将出台促進風投創投高質量發展政策檔案,引導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張林表示。
記者 |孔澤思
編輯 |陳柯名 陳俊傑 杜恒峰
校對 |湯亞文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