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他們給居民免費發雞,為了解決廚餘垃圾,歡迎閱讀。
大家好,這裡是環境小喇叭欄目的第 31 期。這一期,我們為大家搜羅了以下值得一看的環境研究和新聞:
1)英國高等法院裁決雞糞是工業廢物
2)又旱又澇,全球 15% 的大城市正在經歷 " 氣候鞭撻 "
3)生產了世界上最多輪胎的樂高,開始用漁網造輪胎
4)歐洲小鎮免費發雞來減少食物浪費
5)2024 年全世界只有七個國家的空氣質量達到世界衛生組織設定的标準
英國裁決雞糞是工業廢物
近日,英國高等法院作出一項裁決,認定工業化養雞場產生的雞糞屬于工業廢棄物,必須按照嚴格的環保要求進行處理。
本次判決的核心背景是英國懷伊河(River Wye)水質的持續惡化。懷伊河全長約 250 公裡,流經威爾士和英格蘭,近年來水質評級從 " 狀況不佳但在改善 " 下降至 " 狀況不佳且持續惡化 "。研究發現,該流網域的農業活動是主要污染源,其中約70% 的磷污染來自農業,而雞糞則是重要因素。
英國養雞場|NFU
在密集養雞場中,雞糞含有高濃度的磷。長期以來,當地農民将雞糞作為肥料施用于農田。然而,多餘的磷會随着雨水滲入土壤,并最終流入河流,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加劇藻類瘋長,破壞水生态系統。因此,研究建議,該流網域應減少 80% 的雞糞排放,并采取限制養殖規模、将糞便運輸到其他地區等措施。
這一裁決意味着新建養雞場在申請規劃許可時,必須提交詳細的雞糞處理方案,包括糞便的去向、處理方式以及透明的監管流程。英國國家農民聯盟(NFU)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一裁決将增加農民的負擔。
又旱又澇
全球 15% 的大城市正經歷 " 氣候鞭撻 "
3 月 12 日,國際非政府組織水援助組織(WaterAid)與全球多所大學聯合發布了最新研究報告《水和氣候:城市人口面臨的風險不斷上升》。這份報告揭示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100 個城市裡,哪些城市越來越容易受到洪水和幹旱的影響。
報告發現,全球約 15% 的大型城市正越來越頻繁面臨水文氣候 " 鞭笞效應 ",即極度潮溼與極端幹旱氣候交替頻發的現象。中國的杭州、埃塞俄比亞的斯亞貝巴和印尼的雅加達等城市,都受到這一現象的影響。大約 20% 的城市正在經歷極端氣候的 " 翻轉 " ——其中 13% 從幹旱轉向極端潮溼,如斯裡蘭卡科倫坡和巴基斯坦拉合爾;7% 則由溼潤轉為極端幹燥,如埃及開羅。
經歷潮溼(藍色)和幹燥(紅色)的高風險城市排名前 20 名|Wateraid
報告指出,全球 90% 的氣候災害與水資源短缺或過量有關。過去 50 年間,由天氣引發的災害增加了 400%,給城市供水和衛生系統帶來了巨大壓力。嚴重的洪水不僅會破壞供水系統,還可能導致霍亂、傷寒等水傳播疾病暴發。而幹旱時期的水資源短缺,則直接威脅到數百萬人的生活需求。貧困、基礎設施落後等社會因素,讓居民面臨着更大的風險。
為了應對水危機,水援助組織還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案:收集雨水,以在幹旱期間提供清潔水源;監測水位,幫助地方提前應對極端天氣;建立防洪廁所,能夠在洪水來臨時防止污水溢出,從而避免污染水源。
生產了世界上最多輪胎的樂高
開始用漁網造輪胎
全球產量最大的輪胎制造商是誰?不是米其林,是樂高!自 2006 年以來,樂高每年生產超過 3 億個橡膠輪胎,頂峰時期 2010 年甚至達到了 3.81 億個,比 2024 年米其林生產的近 2 億個真車輪胎還多(雖然它們造的是迷你小輪胎)。
最大的輪胎生產商生產着最小的輪胎|LEGO
為了減少對塑料的依賴,樂高宣布将用回收材料來制作輪胎。這些材料主要來自廢棄的船用繩索和漁網,再加上回收的發動機油加工而成。樂高表示,每個輪胎至少有 30% 的成分來自這些回收材料。現在,有回收材料的輪胎已經出現在部分樂高產品裡。預計到 2025 年底,這種環保輪胎将出現在約 120 套不同的樂高套裝中。
除了拿漁網造輪胎,樂高在可持續方面已經做出了不少嘗試。早在 2018 年,樂高就開始嘗試用甘蔗提煉的生物塑料來制作人仔配件和植物造型的積木,目前超過一半的產品中都含有這種更環保的材料。從去年起,樂高又把一種來源于人造大理石(就是廚房台面常用的材料)的塑料,用于透明零件,如光劍、窗戶等。
歐洲小鎮免費發雞
免費發雞蛋見過,但沒見過免費發雞的!法國和比利時的一些小鎮正在推廣一項環保措施——向居民免費發雞,以減少食物浪費。
早在 2015 年,法國東北部小鎮科爾馬(Colmar)就開始實施免費發雞的計劃。當地政府與附近養雞場合作,給每個想要領養雞的家庭發兩只雞,鼓勵居民用廚餘垃圾喂養小雞。雖然雞是免費的,但居民需要籤署協定,承諾善待小雞,同時保證它們的生活環境符合基本标準——每只雞需要至少 8~10 平方米的活動空間。
科爾馬居民吃上新鮮雞蛋|BBC
這個項目很成功,後來陸續有二十多個城市也加入免費發雞的隊伍。迄今為止,已經有 5282 只雞找到了領養家庭,成功減少了約 273 噸廚餘垃圾。這些垃圾本來會進入填埋場、產生甲烷等溫室氣體,如今它們變成了雞的食物,而雞又能生新鮮雞蛋,讓這些家庭有了穩定的雞蛋供應。為了保證項目順利進行,比利時的一些城市要求領養雞的家庭必須養夠兩年,這兩年内不能把雞吃了;政府還會不定期檢查,确保雞們生活無憂。
雖然這個項目在法國和比利時挺成功,但在其他地方推廣起來存在困難。比如在英國,出于對禽流感等疾病傳播的擔憂,法律禁止居民用廚餘喂養家禽。此外,城市化程度較高的地區,居民可能缺乏養雞的空間或經驗。
去年,全世界只有七個國家的空氣質量過關
根據瑞士空氣質量監測公司 IQAir 的數據,2024 年,全世界只有七個國家的空氣質量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設定的标準。這七個國家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愛沙尼亞、冰島、巴哈馬、巴巴多斯和格林納達,後三個國家都在加勒比地區。
衡量空氣污染的主要指标是 PM2.5。PM2.5 是直徑小于 2.5 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可以深入呼吸系統,誘發心肺疾病甚至縮短壽命。根據 WHO 的建議,年均 PM2.5 濃度不得超過每立方米 5 微克;然而,全球只有 17% 的城市符合這個空氣質量标準。在查德和孟加拉國,這一數值甚至高達 90 微克以上,是标準的 15 倍多。
因為不是每個城市都有監測數據,所以在統計時,IQAir 的标準是只要一個國家所有有監測數據的城市,PM2.5 年均濃度都低于世衛組織建議的每立方米 5 微克,這個國家就算達标。
霧霾重重|Reuters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政府近期關閉了其在全球駐外使領館部署的空氣質量監測計劃。這個項目運行了 17 年,為 34 個國家提供了公開實時的空氣質量數據。許多發展中國家都依靠安裝在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大樓上的空氣質量傳感器來跟蹤霧霾水平,這些監測點往往是唯一是數據來源。項目的關閉意味着這些地區将失去關鍵的污染監測工具,不僅影響公共健康管理,也可能削弱改善空氣質量的政策依據。
參考文獻
[ 1 ]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5/mar/11/chicken-manure-can-be-classified-as-industrial-waste-judge-rules
[ 2 ] https://www.wateraid.org/uk/media/global-cities-wateraid-report
[ 3 ] https://www.bbc.com/future/article/20250317-these-european-towns-in-france-and-belgium-hand-out-free-chickens
[ 4 ] https://www.yahoo.com/news/world-largest-tire-manufacturer-turns-152401138.html
[ 5 ]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only-seven-countries-met-who-air-quality-standards-2024-data-shows-2025-03-11/
作者:黃線狹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