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國内利潤低,寵物醫療盯上海外,歡迎閱讀。
國内養寵市場正飛速增長,2024 年,中國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突破 3000 億元人民币。然而作為寵物經濟中的重要一環,寵物醫療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一方面,是養寵人對高費用的抱怨。" 本來想省錢選擇領養,結果生病幾次身價上萬。" 社交媒體上,這樣的吐槽非常多。
" 主要是檢查費用貴,寵物不會說話,要想确認病因,不得不靠多項檢查。" 萬德康總經理石海燕告訴虎嗅,萬德康是萬孚生物旗下的子公司,致力于為寵物和動物提供檢測診斷服務。
再加上寵物醫療保險尚處于起步階段,根據艾瑞咨詢的研報,截至 2024 年一季度,中國寵物保險的滲透率僅為 1%,相比之下,瑞典、英國等國家的滲透率超過 30%。
但另一方面,寵物醫院仍然叫苦不迭。
" 寵物醫院的利潤确實比較低。" 邁瑞動物醫療董事長尹倫濤告訴虎嗅。" 寵物醫院的成本構成中,房租與人力成本占據了相當大的比例。通常,超過 1/3 的收入需要用于支付房租。這是因為寵物醫院往往要開在較為中心、房租較高的地區,這些地區居民為寵物付費的意願更高。"
以小紅書某寵物醫院員工的分享為例:一家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小型寵物醫院,每月支出包括,房租 7 萬元、物業水電約 8200 元、耗材 3 萬元、員工工資約 6.8 萬元,總結月支出 17.62 萬元。該醫院平均客單價 700 元,每天需要客流量 8 人以上,才能勉強維持 5873.33 元的日均支出。
許多寵物醫院的接診量也并不樂觀。國聯證券研報統計顯示,近 60% 的寵物醫院日均接診量不足 10 例,超過三分之一的醫院利潤率不足 10%。在成本高昂而接診率低迷的情況下,為了維持運營,寵物醫院不得不提高單個顧客的客單價。
在國内寵物醫療行業痛點較多的情況下,一些企業開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寵物醫療出海是否是一門好生意,也成了業内人士思考的問題。
海外市場觀察
貝思倍健就是選擇出海的寵物醫療公司之一,其產品以醫療耗材和小型醫療設備為主,也包含獸藥、疫苗、保健品,目前探索海外一年有餘,主要市場在東南亞。
在貝思倍健海外負責人張帆看來,東南亞市場分散、消費能力有限,并不是一個能快速撈錢的 " 金礦 ",而是一個需要耐心培育的長期市場。
具體來說,東南亞市場規模相對較小。" 一個國家的市場規模甚至不及中國一個省,從寵物醫院數量上看,泰國有約 2500 家寵物醫院,而廣東省就有約 3000 家。" 張帆告訴虎嗅。
與中國 5~10 年前的市場類似,東南亞的寵物醫療產品以國際大牌為主,主打高質高價;本土品牌次之,更多服務于中低端市場。相比之下,中國產品在市場占比很小,而且往往以 " 價格低、品質差 " 的形象出現。
在張帆看來,開拓東南亞市場有以下難點:
首先是語言,許多地區不講英文,并且缺少了解動物醫療行業的翻譯,溝通效率很低。
二是渠道,初來乍到,貝思倍健主要通過本地代理商觸達市場。目前面臨的挑戰在于,本地合作方主要承擔銷售職能,而在設備安裝、維修等售後服務領網域顯得力不從心。
三是注冊。醫療相關的藥品、器械的準入要求比較嚴格。而東南亞國家眾多,每個國家都有特定的準入要求,這無疑增加了注冊的難度。并且表面規定和實際操作之間相去甚遠,潛規則盛行,要投入的時間和金錢成本都難以預計。
萬德康從 2017 年開始拓展海外市場,覆蓋了歐洲、中東、拉丁美洲等多個地區。石海燕也認同注冊是醫療產品出海的必須邁過的一道坎," 合規出海對公司的要求是相對來說比較高的,需要專業的注冊團隊與研發團隊相互配合。"
除此之外,張帆還有一些特别的觀察:
相比于中國,東南亞的客單價偏低,他調研的越南寵物醫院客單價僅為 100 元人民币左右,而據國聯證券研報統計,中國寵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費是 500 元。
東南亞國家中,他最看好泰國,絕大多數泰國人信仰佛教,對寵物比較友好;其次是印尼,盡管目前養寵人群不多,但考慮到其龐大的人口基數,印尼無疑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東南亞有不少穆斯林人口,一些傳統伊斯蘭教教義解釋中,狗被認為是 " 不潔淨 " 的動物,他們更傾向于養貓。此外,越南北部由于地理位置靠近中國,居民從淘寶上比價、采購都更方便,主打低價的小商家在這裡競争力微弱。
另外,南美市場增長也很迅速,巴西規模最大,寵物數量全球排名第三。據巴西寵物用品協會數據,約 70% 的家庭養有寵物。
中東地區異寵多,一些富豪甚至會飼養老虎、獅子等猛獸,不過早就有人看上了這塊商機,現在,許多富豪也都已經養成了 " 見面砍一半 " 的砍價習慣。
行業怪圈:大公司不願做、小公司做不了
當然,從國内寵物醫療市場來看,近年來也出現一些變化。
一個明顯變化是,寵物醫療產品有降價的趨勢。
石海燕向虎嗅舉例,幾年前,她所在公司代理的進口三聯 Elisa 抗體檢測試劑的終端價格在 200~240 元,而現在有了更加具有性價比的國產免疫熒光檢測設備和試劑,檢測結果相當、檢測用時更短,大眾點評上的單次費用僅需不到 100 元。
另一方面,随着越來越多廠家湧入市場,寵物醫療產品的價格被打了下來,出現 " 國產化平替 " 的趨勢。"5 年之前,疫苗和驅蟲藥這類剛需產品,80~90% 都還是被國際大廠壟斷的。但是近幾年,國内動保企業在研發上持續乏力,特别是在貓三聯疫苗領網域,得益于政府的應急評價機制,產品上市的速度快了許多。" 石海燕告訴虎嗅。
數據顯示,2023 年 - 2024 年,已有超 20 家企業生產的 8 款貓三聯產品通過農業農村部應急評價。國產貓三聯疫苗的價格大約是 35 元一針,而進口貓三聯疫苗的價格大約在 45-60 元一針。
另一趨勢是,寵物醫院的連鎖化和專科化趨勢明顯,一些大型連鎖機構如新瑞鵬、瑞派等正在加速整合市場,推動行業往規範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
但在寵物醫療行業内部,仍然存在自己的 " 怪圈 "。
作為邁瑞醫療集團下屬的子公司,邁瑞動物醫療在全球市場上已經積累了大約 20 年的經驗,海外業務占比高達七成,產品主要集中在醫學影像、呼吸麻醉和臨床檢驗等領網域。
其董事長尹倫濤告訴虎嗅,現在寵物醫療行業存在這樣的怪象:大公司不願意做,小公司做不了。
大公司不願意做,原因是投入回報比太低——跟人醫相比,寵物醫療市場太小,而研發投入又大。
《白皮書》顯示,國内寵物醫療市場規模約為 840 億元,占整個寵物市場的 28%。寵物醫療產品又分藥品、設備和耗材。以醫療器械為例,萬德康生產的體外診斷的產品,消費端市場規模只有 90 億元。這一數字還需減去寵物醫院和經銷商的利潤分配,留給生產廠家的實際利潤空間就更小了。
人類醫療不僅規模大,國家政策的扶持、器材的使用頻率,都是寵物醫療不能比拟的。" 同樣是 CT、核磁共振儀等設備,人用和獸用的價格是差不多的、每台成本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但是放在人的醫院,一台機器能從早拍到晚,成本很快就攤銷了;而在寵物醫院,也許幾天才用上一次,單次使用的成本肯定是高的。" 石海燕告訴虎嗅。
成本上,醫療設備的研發本就復雜且耗時。萬德康平均在研發上的投入占公司營收的 12%,其 SDMA 項目歷經了約兩年開發,貓三聯抗體、犬三聯抗體也是經歷了三年多的研發才上市。
另外," 動物 " 只是區别于 " 人 " 的一種概念,其包含的生物種類很多,因此,研發投入也必須覆蓋廣泛的動物類型。尹倫濤告訴虎嗅,他們雖然主要做貓狗的醫療產品,但也要考慮其他動物,比如在中東人養的獵鷹和駱駝等異寵。邁瑞的血球分析儀器能适用于 20 多種動物,包括海豚、熊貓和烏龜等。他們的產品不光用在寵物醫院,還服務于科研機構、畜牧業、動物園和野生動物保護基地。
過去在行業内,動物醫療產品往往是 " 步人醫的後塵 "。人類醫療產品的研發往往領先許多,早期,甚至少有專為動物設計的醫療設備。許多用于寵物的醫療設備都是從人類醫療領網域淘汰下來的二手設備。" 很多人認為,人用醫療設備的要求往往更高,人能用,動物就也能用。" 尹倫濤告訴虎嗅。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動物的生理特性與人不同,因此動物與人類使用的醫療設備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比如動物監護儀的心率、血壓、血氧、呼吸等算法與人類不同;腎病檢測項目中,動物與人類使用的标志物不同;動物在醫療過程中,還會出現一些特有的 " 難題 ":動物更容易緊張和應激,會亂動亂咬,設備需要進行無線化處理,同時要耐受毛發亂飛、電磁幹擾或者野外復雜的醫療環境,保證儀器穩定運行。
" 相比人用醫療產品要經過嚴格而漫長的審批才能投入使用,寵物醫療產品,特别是醫療器械,在合規要求上相對寬松。這對小公司來說是個機會,他們可以更快地将產品推向市場。另外,一些寵物醫院确實也會看重性價比大過品牌。" 尹倫濤向虎嗅透露。
" 然而實際上,小公司在市場上往往是‘昙花一現’ ",尹倫濤繼續補充道," 小型寵物私人診所復購率低,買一次就夠了。大公司產品多,能增加顧客粘性,小公司產品單一,顧客買了一次就不回頭了。而小公司的產品又達不到高端或大型寵物醫院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