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稀土小強”緬甸,為何如此重要?,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城市進化論,作者淡忠奎
地震中的供應鏈焦點
3 月 28 日,發生在緬甸中部的 7.9 級地震," 如同一把巨刀切入地球 ",引發全球關注。
這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發生的第 17 次六級及以上地震,是今年以來的最大地震,也是全球近十年來大陸最強地震。據緬甸國家管理委員會當地時間 30 日下午 2 時許通報,緬甸強震已造成全國死亡人數約 1700 人,另有約 3400 人受傷、約 300 人失蹤。
圖片來源:中國地震台網
目前,各方救援力量陸續抵達。而作為全球重要的銻、錫和稀土生產國,緬甸也正在成為相關供應鏈的焦點。
緬甸處于中國西南和印度洋之間,是中國多種重要礦產的進口來源地。近年來,緬甸稀土占我國稀土進口總量的 60% 左右,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這次地震,又将帶來哪些影響?
01
向東北是中國,向西北是印度和孟加拉國,向東南是老撾、泰國,向西南是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緬甸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其國土面積(67.66 萬平方千米)不大,但是礦產資源卻十分豐富。
根據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何學洲等在《西北地質》期刊發表的《緬甸地質礦產特征與礦業投資環境分析》,依據緬甸礦產時空分布規律,結合緬甸的地質構造演化過程,緬甸地質礦產可分為 7 個成礦區帶,包括:
若開油氣成礦帶、印緬山脈鎳–鉻成礦帶、西緬金–銅–油氣成礦帶、葡萄–道茂–密支那鉻–鎳–金–鉑族金屬–寶石成礦帶以及騰衝–德林達依鎢–錫–銻–稀土成礦帶等。
圖片來源:《緬甸地質礦產特征與礦業投資環境分析》
其中,騰衝–德林達依鎢–錫–銻–稀土成礦帶處于實皆斷層以東,南北向貫穿緬甸全境,是全球知名的錫鎢成礦帶,主要產中生代—新生代的鎢、錫、 稀土礦化和晚古生代的銻礦化。
而最受關注的,當屬稀土這一重要的戰略資源。
稀土被譽為 " 工業維生素 ",是一組包含 17 種金屬元素的統稱,包括镧、铈、镨、钕等,具有極為豐富的磁、光、電、熱等特性。從電動汽車電池、半導體制造到戰機隐身塗層,許多尖端技術都強烈依賴稀土材料的特殊性能。
過去十餘年間,緬甸稀土產量一路飙升,跻身全球第三位,堪稱成長迅速的 " 稀土小強 "。
據統計,2014 年緬甸稀土產量只有 200 噸,其後一路飙升,2020 年達到 3.1 萬噸,占全球 12%,僅次于中國(58%)、美國(16%),而後波動上升。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顯示,2024 年緬甸生產稀土礦 3.1 萬噸,較 2023 年下降 1.2 萬噸,占全球產量 7.9%。盡管產量有所波動,但全球稀土生產第三國的地位依舊穩固。
緬甸也是我國最大的稀土進口來源國。根據國泰君安研報,2024 年我國全口徑進口稀土總量約 7.73 萬噸,同比下降 30%;其中自緬甸進口量 4.4 萬噸,占比 57%。
數據來源:USGS,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特别是資源較為稀缺、應用領網域更加廣泛的中重稀土—— 2024 年我國自緬甸進口的中重稀土礦體量達到 3.2 萬噸,是國内重稀土礦配額的 1.6 倍,對國内中重稀土礦的供給尤其重要。
國泰君安此前分析,2024 年 10-12 月,緬甸因内戰封關,12 月國内自緬甸進口的稀土量急劇下滑至 300 噸左右。盡管去年 12 月已經通關,但礦商和當地政府利益協商難度加大,緬甸進口量仍未恢復。
而眼下,緬甸地震又給稀土出口帶來更多不确定性,引發市場擔憂。盡管此次地震震中距離克欽邦等緬北稀土礦核心產區較遠,但是仍然可能影響稀土的安全生產及運輸,外界預期 " 進口稀土礦短期難以恢復 "。
02
與 " 稀土小強 " 地位類似,緬甸還是全球第三大錫生產國,也是錫(精錫、錫礦)的主要出口國之一。
錫產品廣泛運用于半導體芯片、5G 通信、光伏電池、國防軍工等多個領網域。在緬甸地圖上,一條成礦帶(騰衝–德林達依鎢–錫–銻–稀土成礦帶)縱貫緬甸全境,其不僅是稀土的主要產區,更是錫礦的核心產地,主要涉及佤邦地區。
據 USGS 統計,近 20 年全球錫資源儲量不斷收縮。全球錫礦儲量分布主要集中在幾個主要國家,2023 年緬甸錫資源儲量和產量均居全球前三,其中佤邦地區貢獻了緬甸 90% 的產量。
盡管佤邦地區離震源地較遠,但國信期貨首席分析師顧馮達分析指出,地震仍可能對緬甸錫供應鏈產生直接衝擊。
" 地震可能導致礦山塌方、設備損毀、人員傷亡,使得礦區短期内停產風險增高。另外,緬甸北部山區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運輸道路損毀可能阻礙礦石的運輸及出口。"
回顧過去十餘年,緬甸錫產量起起伏伏,也影響着全球錫供需市場的波動。2013 年,緬甸錫礦產量 1.9 萬噸,到 2017 年上升至 6.75 萬噸的峰值,其後產量逐步下降。
2024 年,緬甸生產錫礦 3.4 萬噸,較 2023 年持平,占全球產量 11.3%。也是在這一年,佤邦地區武裝衝突更新,導致當地錫礦停產數月,全球錫市缺口擴大。
受此影響,過去一年中,錫價大幅走高,滬錫價格從 21.1 萬元 / 噸低位持續上漲,最高漲至 29.05 萬元 / 噸,最高漲幅達到 36.68%,走出一波 " 錫牛 " 行情。此後價格震動回落,年底降至 24.5 萬元 / 噸。
此前有分析指出,緬甸錫礦的復產進度不及預期,預計 2025 年下半年才能正式投產。中信證券預計,2025 年錫供應缺口會進一步放大,錫價有望突破 30 萬元/噸。而緬甸地震可能對當地錫供應鏈產生直接衝擊,影響錫礦的運輸及出口,疊加供需形勢可能導致 " 錫牛 " 行情再現。
值得注意的是,除核心產區佤邦地區外,曼德勒等在此次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地區,也是重要的錫礦產區。
圖片來源:" 中國應急管理 " 微信公眾号
" 多寶之城 "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城市,除了是重要的錫產地,也是緬甸最大的翡翠交易地。
它連接着緬甸北部翡翠礦區帕敢等重要產地與中國的消費市場,承擔着約 70% 緬甸翡翠的中轉任務。也因此,許多中國商人在此從事翡翠生意,當地号稱 " 人口的三分之一為華人華僑 "。
在此背後,橫亘在中國西南與印度洋之間,緬甸與我們的聯系,遠比想象中更加密切。
記者 |淡忠奎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