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這下好了,流量明星要完蛋了!,歡迎閱讀。
誰都沒想到,《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竟然能那麼火爆。
票房,從起初預測的 10 億,落到現在的 24 億。
這當然得益于觀眾的鼎力支持。
很多觀眾應該都經歷了這種變化:看片前狠狠唱衰,看片後果斷成了精神股東,動不動就要關注下它的票房走勢,還要抱怨一句:" 怎麼漲得那麼慢!聞太師何時能回朝!"
那麼。
當我們在支持《封神》時,到底在支持什麼?
《封神》給我最大的震撼是:影片真的太考究了。
比如殷商恢弘壯闊的龍德殿中的屏風、柱子,都是手工雕琢。
比如服裝上的細節,都是手工縫制。
即便再微小的配飾,都有精美設計。
做這麼細致,觀眾又看不到,真的有必要嗎?
當然,它提供了一種真實的質感,即便看電影時難以聚焦全部,但也會被無形的感覺所震撼。
而一部成功的史詩電影,最終是關于人的。
《封神》也不例外。
演員的選擇,就變得無比重要。
這也是今天着重想聊的内容。
《封神》裡的演員們也有着當下内娛所缺乏的質感。
它做了一個漂亮的、史無前例的示範,這對整個行業都起着無比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烏爾善嚴選
導演烏爾善拍《封神三部曲》,最重要的改編是将故事設定為 " 年輕人的成長歷程 "。
從戲劇角度看,其核心是父子關系。
電影要扎實,纣王很重要," 質子團 " 同樣至關重要。
片中,費翔诠釋的纣王魅力四射。
論英勇,他是戰士們心中的神;論妩媚,妲己也要避其鋒芒。
費翔,擁有出眾的形象與演技。
那年輕演員呢,上哪去找?
烏爾善想到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想法:海選。
時間:從 2017 年 1 月到 2018 年 4 月,歷時 16 個月。
範圍:包括中國各地的全球華人地區,這也意味着,劇組把全球有意或有條件做演員的亞裔都挑了一遍。
什麼樣的人可以入選?
導演烏爾善看重" 天賦 ",不僅是個人形象,還包括鏡頭前的靈性。
表演指導劉天池看重素人身上散發的" 野性 "。
同時,他們面臨任何事務時都能極度專注、永不屈服。
總之,《封神》劇組想要的效果是,演員的本色與角色的氣質要有某種契合度。
為此,以烏爾善為首的團隊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選角工作。
在全球設立 8 個試鏡小組。
大規模面試,組織了 20 次以上。
烏爾善看了 15000 個人的資料,并親自面試了 1400 人左右。
最終進入演員訓練營的,只有 30 多人。
除了質子團,妲己的人選也非常難找。
拍攝《封神三部曲》,烏爾善想塑造一個全新的妲己形象,扔掉 " 紅顏禍水 " 的小耳朵。
重要的标準是,要美,但不能妖豔,更不能庸俗。
海選的意義在哪裡?
最簡單的一層是,參與面試的人幾乎都是普通人,他們無比看重這個機會,并願意為這個機會孤注一擲。
比如于适在接受采訪時,就表露過這種興奮之情。
但在進入演員訓練營之前,他們絕對想不到自己将要面臨什麼。
成為戲中人
可以說,《封神》的演員訓練營,就是這些素人演員所經歷的一場大型醫美。
來看看 " 訓練前 " 與 " 訓練後 "。
能有如此脫胎換骨的蛻變,必然要經歷痛苦的磨砺。
前不久,《封神》官微 po 出了訓練營的課程表。
訓練時間從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6 月,為期 24 周。
導演烏爾善要求很高,他希望這些入選者可以擁有古代戰士的精氣神,有健壯的體魄,會動作戲,能騎馬射箭。
課程安排循序漸進,也非常科學:表演課、動作課、馬術課、古典文化課、音樂課、舞蹈課。
其中,表演課是訓練的核心。
烏爾善特意邀請業界前輩親自指導。
表演藝術家李雪健傳授表演方法。
金牌編劇蘆葦,從劇本的角度,講述演員在表演時應當注意的細節。
這些表演課的目的,不是傳授速成的表演技巧,而是激發演員們的真摯情感,走進自己所飾演的角色。
馬術課,存在着一定的危險性。
演員們必須要從最基礎的知識學起,然後才是上馬、練習。
導演烏爾善還提出去草原拉練,2 天,跑 60 公裡。
在采訪時,于适就曾講述過騎馬需要注意的細節,比如怎樣控缰、給腳、切缰。
馬術課給他最大的啟示是明白了控制的意義。
有意思的是。
在結束訓練營後,他就參與了馬術比賽,還拿了獎。
古典文化課。
老師以專業知識的形式,讓演員們回到古代,對自己将要飾演的角色有輔助性的認識。
音樂課。
讓演員們接觸知名的或者前所未聞的樂器,學習演奏的方式,展示樂器的魅力與韻味。
舞蹈課。
掌握舞蹈的動作要領,并憑借舞姿傳達人物的個性與情感。
以娜然為例。
導演烏爾善講戲時特意強調,她要演出角色身上的 " 動物性 "。
為此,劇組做了半年的狐狸研究,并讓娜然觀察狐狸的習性,學習它們的動作細節。
此外,《封神第一部》中,有場戲非常重要。
伯邑考為了救回父親姬昌,想盡辦法讨好纣王。
纣王精神激越,猛烈擊鼓,伯邑考吹奏着篪,而妲己則在大殿内翩然起舞。
這場戲有着明顯的情色意味,要傳達出這層隐晦的感覺,舞蹈便至關重要。
而一段不到 2 分鍾的舞蹈,娜然練習了半年。
進入訓練營,除了專業的指導與訓練,還有什麼好處?
這裡有着濃郁的比拼氛圍。
說白了就是卷。
為了拿到更好的角色,為了塑造好自己的角色,每個演員都竭盡全力,以呈現出最好的狀态。
你讓我每天訓練我不會慌 我不會害怕
你讓我在酒店休息 人家在上課
我會很慌張
經歷了這些訓練,這些演員們真的成了鮮衣怒馬的少年,成了威武的殷商勇士。
所以,觀眾才能看到質子軍團跟随殷壽在戰火中騎馬狂奔的場面,才能看到龍德殿上那段鬥志昂揚的、洋溢着無限榮光的戰舞。
而不管是從《封神》幕後紀錄片彈幕,還是輿論場上的反饋看。
一種聲音,越來越難以忽視。
無意識地反流量
《封神第一部》上映,将一眾新人真正托舉了出來——
于适(姬發)、陳牧馳(殷郊)、娜然(妲己)、此沙(楊戬)、武亞凡(哪吒)、侯雯元(崇應彪)、黃曦彥(姜文煥)、李昀銳(鄂順)……
在接受采訪時,導演烏爾善還心有餘悸——
這個項目比較有風險的地方是,主要的演員都是素人,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表演訓練,也沒拍過戲,這是他們第一部作品。 回頭來看,是一個比較冒險的選擇。
他們經過海選,脫穎而出,他們就是萬裡挑一。他們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努力,争取到了相應的角色。從電影最後的呈現來說,超過我的預期,我非常滿意。
從這段話中,你能聽出導演曾經的擔心和現在的欣慰。
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流量演員是項目的保證。
但這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演員片酬高,導致其他部分必須縮減成本;演員實力若不夠,必須調整劇本或者拍攝方式,以配合演員完成工作;乃至宣傳,也要圍繞演員來做話題。
一句話:項目要圍繞着流量演員轉,成敗也往往由流量演員決定。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
而《封神三部曲》的一個創舉便是,它改變了這種看似穩妥實則傷害創作的做法。
選擇合适的新人。
讓演員遷就戲,而不是讓戲遷就演員。
選擇合适的新人。
将項目成本投資到資料搜集、劇本創作、服化道、特效等後期的制作上去,從根本上提升作品的品質,并培育更加健康的影視生态。
從戲說起吧。
這是《封神第一部》最後一個重場戲,也是演員于适出演的第一場戲,騎着雪龍駒逃回西岐。
有要求:必須要等日出,光線到位了才能拍攝。
為此,于适每天三點開始化妝,他的狀要化四個小時。
每天早起,只為一個鏡頭。
因為安達盧西亞種馬性格非常暴躁,出于安全考慮,導演組建議用替身演員完成部分馬戲。
于适拒絕,決定親身上陣。
于适這麼拼,不僅僅是要演好一場戲,更是想讓所有人證明——
你們選擇我,沒錯。
試想。
流量演員,哪一個敢有這樣的魄力?
或者退一步問,又有誰有基本的騎馬能力?
縱觀當下的影視劇中。
但凡有騎馬戲或者動作戲,鏡頭基本稀碎,全靠剪輯拼湊。
而在《封神》中,個個新人,都有不輸于适的實力。
再比如飾演鄧婵玉的那爾那茜。
還記得聞太師回朝的彩蛋嗎?
鄧婵玉只有 2 秒的騎馬鏡頭,威風凜凜,既飒又酷。
之後不久,演員那爾那茜又憑借訓練時的動圖上了熱搜。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評論區不乏這樣的聲音:" 内娛有救了!"
所以,在我看來。
我們支持《封神》,正是因為。
它意味着花了重金、投入了巨大心力的作品能夠赢得尊重。
同時也證明了,好演員是可以培育起來的。
不必将寶押在流量身上,内娛能夠自我淨化,蕩滌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