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媒體:不戴着有色眼鏡看環衛工,也别帶着歧視卡年齡,歡迎閱讀。
近日,廣州市白雲區人民政府新市街道辦事處發布環衛工人招聘公告,其中要求年齡 35 周歲及以下,持有汽車駕駛證照者可以适當放寬至 40 周歲。
據大皖新聞 2 月 18 日報道,該辦事處工作人員稱,主要是考慮崗位的用人需求,這次招聘不屬于公務員和事業編制。還說," 不能戴有色眼鏡去看待這個行業,認為環衛工作只有年齡偏大的人才會選擇。"
不只是年齡偏大的人才能選擇環衛工作,這句話沒錯。職業無貴賤,勞動最光榮,任何選擇都值得被尊重。只是,要搞清楚,究竟是誰戴上了有色眼鏡?限制 35 歲以上求職者的意思是,環衛工作只能由年輕人來做嗎?" 可以 " 變 " 必須 ",簡直是 " 倒打一耙 "。
招聘自然是要選擇合适的人,但環衛工作的門檻相對較低,對體力、學歷沒有那麼高的要求,所以司機、路面保潔、搬運等崗位上,向來不乏年長勞動者的身影。" 卷 " 年齡不僅有争議,還可能涉及就業歧視,違反勞動法公平就業原則。
根深蒂固的年齡歧視是人心中的有色眼鏡,這在各行各業都是不可接受、不該默許的。沒有人能夠永遠年輕。對年齡 " 一刀切 ",無異于販賣焦慮、區别對待,本質上就是一種短視行為。誠然,在勞動力紅利充裕的時代,很多用人部門習慣把年齡當作招聘必要條件,但需要強調的是,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今天," 年輕崇拜 " 已不再适用,并且應該得到及時糾偏。
破除 "35 歲門檻 " 的社會呼聲越來越高。相關部門應加強監管,叫停職場歧視。法律、機制、社會觀念等也需積極調整應對,保障勞動者權利,讓合理優化人才配置更成熟一些。眼下,公考年齡逐步放寬,有利于給企業用人确立新的參照标準。不拘一格、務實選才、人盡其才,别再因為年齡、性别、地網域等因素,而将有經驗、有能力、有熱情、有理想的求職者拒之門外。
35 歲正當年,不該絆住無數人的 " 就業自由 "" 出行自由 "" 婚育自由 "…… 不要被 35 歲困住,也不要用這座偏見的大山困住别人。(正觀評論員 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