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不可思議!“愛因斯坦的腦子”網上熱賣 70000+,到底都是誰在買?,歡迎閱讀。
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愛因斯坦恐怕不會想到,有一天他的 " 腦子 " 會被挂在電商平台上熱賣。
一個腦子 1 分錢到 5 毛錢不等," 拍下後自動長到你的腦子上,可饋贈親友 ",還有加強版—— " 逢考必過 "" 命裡帶編 "" 考研上岸 " 等細分領網域的腦子。沒有實體貨物,主打意念接收,銷量還很高,有些店鋪下單量甚至超過了 7 萬 +。
左滑查看更多 圖源:網絡截圖
為什麼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會熱賣?這是智商稅嗎?大家買的到底是什麼?
這是一種情緒價值的消費
在訂單評論裡,我看到有很多人抨擊 " 傻子才買 ",但我并不認為這是智商稅,因為這太便宜了,不算。
我問湊過來看熱鬧的娃:" 愛因斯坦的腦子,你會買嗎?"
娃說:"1 分錢我買,1 毛錢我也買,但是一塊錢我就不買了。"
我問:" 為什麼?"
娃說:"1 分 1 毛,本來也買不了什麼,不如買個希望,因為我們中國人要相信奇迹呀!但如果是 1 塊錢,那我還不如去買根老冰棒兒呢。比起不可能發生的奇迹,我還是抓住眼前的老冰棒兒吧。"
明白了,超過一塊錢,那就是迷信,低于 5 毛錢,那就叫情緒價值。
情緒價值,是指我們的情緒收益和情緒成本之間的差值。在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這個購買行為中,情緒價值是考前焦慮時收到朋友祝福那一瞬間的開心大笑,或者是給自己加油打氣 " 逢考必過 " 時的信心;而情緒成本幾乎為 0,因為幾毛錢對我們的情緒不會造成什麼負面影響。直到這個成本到達一定的數值——比如對于我的娃來說,高達 1 元時他的負面情緒才有可能會產生,因為這可是要放棄一根老冰棒兒啊!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除了情緒價值之外
這也是一種控制感的獲得
然後我發現了,生活中其實類似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這樣的事還蠻多的。比如有一天,我的愛人鹿老師回來激動地握住我的手說:" 你猜我今天在燕園理發店排隊時遇到了誰?我遇到了韋神(韋東奕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研究員)!而且他跟我說了好長一句話!"
我問:" 牛啊!韋神給你說什麼了?"
鹿答:" 韋神說:‘今天的理發店裡怎麼這麼多人!我上次來的時候人就沒有這麼多!’你看他跟我說了這麼多個字兒,一定能給我帶來智商的加持!來,握緊我的手,讓我給你加點智力,保佑你多發 papers。"
我說:" 懂了,就和‘愛因斯坦的腦子’一回事。"
鹿說:" 不不不!不是一回事。愛因斯坦不會中文,他幫不了我們大中華區的事兒,還得是韋神的腦子才是真的管用!"
我發現了,這好像和平時在各大評論區 " 接好運 "" 沾喜氣 "" 沾财氣 ",還有在我後台留言 " 求叨叨昕開光保佑我期末全過 " 的同學們是同一種心态啊。
我們相信,看不見摸不着的好運、智慧、财富,會附着在某種物理上存在的介質(這個介質可能是一個網絡連接,一句話,一件個人物品)來傳遞——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好運的具象化(Concretization)。
具象化這個概念最初由心理學家莫裡諾(Moreno)提出,之前用在心理治療領網域,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做情緒表達和自我認知,其核心在于将抽象的想法和情緒轉變為更為具體的外部表征。
具象化的好處之一在于增加控制感、降低不确定性。人們往往在面臨不确定性和缺乏控制感的情況下尋求某種方式來減輕焦慮。通過這種可以摸得着的操作(買 " 愛因斯坦的腦子 "),将某種不可控的期望化作可控的實際動作,由虛入實,通過加強控制感來降低焦慮。
畢竟我們現實生活中壓力這麼大,不可控的事情這麼多……有些努力也無法左右的結果,只能訴諸于祈禱。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心理暗示的力量
除了增加控制感外,具象化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增加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一些人通過具象化好運來增強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他們相信這種做法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更積極的結果。就好比這種 " 接好運 "" 接智商 " 的行為,可能并非完全荒謬無稽,這背後可能就有 " 心理暗示 " 的作用。
心理暗示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由于主觀上肯定它的存在(我能考出好成績),心理上就會趨向于讓這件事發生(我真的考出好成績)。
因為我們并非被動地接受外界環境影響和命運的安排,而是會根據自己的期望發揮主觀能動性,使期望中的事情發生。
而有時候," 自我催眠 " 就顯得很重要——比如對着鏡子說 " 我很美 ",對着韋神說 " 把你的腦子給我 " ——這是在潛意識中不斷強調某個認知,使得潛意識接受這種 " 洗腦 ",從而給自己的潛意識施加某種影響。
所以,在完成某個目标任務之前接收一些祝福的信息,或者做出一些給自己增加好運的儀式 / 動作,往往會真的提高我們的表現。
甚至有些心理活動,真的會在生理上引起相應的變化(比如在商品評論中有的人覺得拍下 " 愛因斯坦的腦子 " 後,考試真的發揮更好了),心理學上稱之為" 心身反應 "。比如一些信仰治病、發功治病的成功案例中,就是心理暗示導致了生理上的真實改變。
那麼再說回來," 愛因斯坦的腦子 " 是智商稅嗎?
很多時候,人們進行一些迷信類的儀式、動作、療愈,只是為了求得一個心理安慰,只要行為不過分,不害人害己,不傷财惹氣,花點小零錢圖個吉利,也沒什麼不行。
但是要注意,如果有人打着 " 療愈 " 的名義,騙取錢财、騙色、洗腦、讓你有病不治,慫恿你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那就要交給警察叔叔了!
策劃制作
作者丨張昕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
審核丨賀嶺峰 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院教授
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鍾豔平
責編丨鍾豔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相關推薦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復 " 轉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