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小米13 Ultra真比蘋果旗艦好用?100天後我有答案了,歡迎閱讀。
在去年的這個時間點,我手上還拿着小米 11 Ultra 和 iPhone 13 Pro。面對市面上一眾新機我毫無換機欲望,原因很簡單,它們都不具備讓我做釘子戶的特性,起碼在性能和硬體上都得滿足我的需求。
終于,在去年 8 月,小米帶來了搭載第一代骁龍 8+ 處理器的小米 12S Ultra,總算把這個發熱的問題解決了,而且它還擁有小米史上最強的影像能力,也短暫提升了我對攝影的熱情。我當時心想,這台手機我起碼能用個一年多兩年。
(圖片來源:雷科技制圖)
但結果呢,口口聲聲喊着「絕不買首發」的我,還是在小米 13 Ultra 發售當天就拿到了 16+512G 版本,而那台才用了不到八個月的小米 12S Ultra,最終也以虧損 3600 元的價格出給了一位同城米粉。
那麼,在使用了整整三個月後的小米 13 Ultra,能對得起我的一時衝動嗎?
7000 多買小米,值得?
實際上包括我父母在内,聽到我花了七千多買了一台小米 13 Ultra,他們的反應都是相當一致的:「七千多買台安卓,劃不來啊」。畢竟在大部分用戶眼中,安卓手機大多是一些兩三千元的產品,難登大雅之堂。
雖說如今已是 2023 年,但信息差依舊存在,我在多次聽到這些言論後也早已釋懷,只要我自己覺得值得,那這錢就沒白花。
所以,小米 13 Ultra 真的對得起 7000 多元的支出嗎?
(圖片來源:小米官方)
就我個人的體驗來看,它絕對是值得的。
首先,相比之前的小米 12S Ultra,小米 13 Ultra 在設計上更得我心,在後置相機模組做了一個小坡度的過渡,不會像 12S Ultra 那樣用一塊大金屬板做分割,不管是視覺統一性還是握持手感都比較一般。最重要的是它終于彌補了沒有白色配色的遺憾,雖說使用的是我不太喜歡的素皮後蓋,但總好過沒有白色可選。
當然,人無完人機無完機,小米 13 Ultra 在設計上也有一些讓我有些難以理解的地方,比如這個很莫名其妙的直角邊框,雖說沒有達到 iPhone 那種硌手程度,但搭配 230g 左右的重量還是會給手掌帶來不小的壓力,有時候給我一種手上拿着一台曲面版 iPhone 的錯覺。白色素皮的設計對于我這種汗手黨來說,基本也告别裸奔使用了,只能盡可能選擇一個足夠輕薄的手機殼。
其次是它的拍照表現,在擁有第一台相機的那幾年,我巴不得把相機粘在自己身上,去哪都能用相機把眼前的景色給記錄下來。但我也跟大多數用戶一樣,當新鮮感過去後就會開始覺得相機反而成了累贅,出門背一個三五斤的雙肩包可不是什麼好選擇。
但小米 13 Ultra 的影像表現完全滿足了我日常的拍攝需求,小米 13 Ultra 雖然沒有用上比 IMX989 更大的傳感器,但在影像表現上的優化明顯要比 12S Ultra 更加用心,無論是影調變化、啟動速度以及更多水印模板的選擇,都讓我更願意拿它出門去拍照。至于為什麼不用 iPhone 13 Pro 拍照,我希望問這個問題的人可以去線下親身體驗一波,兩者的差距真的很難用文字來形容。
至于 OPPO Find X6 Pro、vivo X90 Pro+ 以及小米 13 Ultra 誰的影像表現最好,我很難給出答案,三者的影調方向明顯不同,但在成像素質上幾乎沒差,所以這個也是建議大家親身體驗後再做決定。
雖說重量有些壓手,但在各方面硬體配置都拉滿的小米 13 Ultra 确實是我當下為數不多的好選擇。
安卓和 iPhone,為何我更看重前者?
對于我來說,iPhone 是工作必備的設備,畢竟我桌上有着 MacBook、iPad、 AirPods Pro 等一眾蘋果設備,它們在工作上的聯動和同步能力确實給我省了不少時間。
但說實話,我個人并不怎麼喜歡 iPhone,稀爛的手感、讓人無法忍受的信号表現、慢得離譜的充電速度都讓我對 iPhone 13 Pro 沒有什麼好感,要不是工作需要的話我肯定不會花八九千塊錢買這麼一台設備。去年推出的 iPhone 14 Pro 更是沒有任何吸引我的點,為個沒啥意義的靈動島多花幾千塊換新機,這種事情還是讓富哥們來做就好。
而安卓才是我的日常歸宿,作為一名從 2011 年就開始使用安卓手機至今的用戶,實在是無法舍棄廣闊的應用資源、可玩性極高的 root 模式以及更為接地氣的操作 UI。如果說小米 13 Ultra 的硬體是吸引我更新的點,那它搭載的 MIUI 絕對是讓它成為我主力的理由。
說白了,硬體只是決定手機體驗的下限,但拔高上限的還得看軟體方面的優化。作為數碼愛好者我自然也把市面上幾乎所有的安卓品牌都體驗了一遍,但最後還是選擇了搭載 MIUI 的小米,原因也很簡單,它是目前最适合我的操作 UI,沒有之一。
或許在我某位非常中意原生安卓系統的同事不同,我并不會過于去在意什麼無處不在的廣告(而且現在 MIUI 的廣告确實比前兩年少太多),我最在意的就是一點——好用,我需要的各種功能都能一鍵點出來。
舉個我日常最常用的功能,筆記。在小米 13 Ultra 上,只要我的螢幕是亮的就能直接從邊緣呼出,随時随地記錄一些文字或是語音消息。
對于我們這些靠碼字吃飯的人來說,靈感總是稍瞬即逝,真的很需要一個能夠随時記錄的軟體。而 MIUI 不但把這個功能做得非常好用,還能以最快的速度呼出和收回(甚至日常你都察覺不到它的存在)。
然後是老羅的褲衩——大爆炸功能,在 MIUI 上這個功能被稱作是傳送門,當你想保存螢幕上的圖片或文字又不想把一張圖都截下來再後期裁切,就能通過雙指按壓或是三指按壓的方式觸發傳送門功能,這一功能的出現大大提升了我查詢各種資料時的效率。
再比如,我家中的智能家電基本都是米家,我想打開某個家電時只需下滑狀态欄并點擊智能生活就能完成,而不用像其他品牌需要單獨進米家 APP 中一個一個選擇,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操作,就非常影響我對這台手機的好感。可以說,MIUI 的對 Android 的定制更多地是「潤物細無聲」地延伸。
當然 MIUI 也不是完美的,在某些細節方面,它的表現還是要比 iOS 稍遜一籌,例如當我想要在相冊搜索一張好幾年前的照片,但我并不清楚具體是哪一天,只記得一個大概的輪廓和部分文字。
在 MIUI 上基本很難依靠如此模糊的搜索詞搜到我需要的照片,而 iOS 能夠精準快速地把這張照片帶到我面前,以至于我如今的小米相冊中設定了多個相冊,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
至于我同事說的什麼 "MIUI 失去了原生安卓的味道 ",我倒覺得無所謂,只要能夠滿足我需求的系統那就一定是好系統,而目前看來,唯一能滿足這個需求的只有 MIUI。當然了,這裡的對與錯僅僅是我個人跟我的使用場景作出的判斷,适合我的并不一定就适合大家,這一點希望大家能夠明白。
國產高端旗艦,早已站穩腳跟
關于國產衝擊高端這個事情,我相信各位讀者已經聽得耳朵生繭了,從銷量來看,iPhone 依舊是難以撼動的大哥,我也确實承認 iPhone 雖然有着這樣那樣的問題,硬體更新也越來越沒誠意,但它确實是最穩定耐用且上手門檻最低的智能手機。
平常朋友來找我推薦手機時,只要他們的預算足夠(例如 6000 元以上)我都會優先推薦 iPhone,起碼出的問題要少很多,而安卓我還不敢打包票能夠做到 iPhone 那樣穩定。
但你說國產衝擊高端遙遙無期?那你也錯了,在我個人看來,從 2020 年開始,安卓手機已經在高端手機市場早已埋下了一顆等待生長的種子。而到了 2023 年,這顆種子已經萌芽,以小米、OPPO、vivo、華為為首的國產廠商,已經在 5000 元價位段以上的手機市場占據了不少份額,像我身邊也越來越多的朋友開始把手中的 iPhone 換成各款安卓旗艦。
像 vivo 那用過都說好的超聲波指紋識别、華為的多平台互聯、OPPO 和小米的超大杯相機等等等等,這些都是之前那些 iPhone 老用戶從未體驗過的,也難怪他們會被快速被安卓旗艦們俘獲。
國產手機品牌的產品定位已不再是「50% 的價格買 80% 的體驗」,而是用「100% 的價格提供 200% 的體驗」。
可以預見的是,國内品牌在未來都還将繼續發力衝擊高端市場,從而實現品牌調性和手機售價的「雙重提升」。而未來的國產手機,也将繼續在越來越多的地方實現品牌的自我價值,并将更多更好的產品帶給一路支持他們的用戶。
至于小米 13 Ultra,雖然我對它也有着這樣那樣的嫌棄,但它依舊是我目前用得最舒服的一台智能手機,如果未來的小米 14 Ultra 甚至是 15 Ultra 不會在影像方面帶來太大的提升的話,小米 13 Ultra 可能會成為我玩機生涯中壽命最長的一台手機,沒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