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對話索尼中國高管:中國對索尼很重,要用中國技術解決全球問題,歡迎閱讀。
2023 年 5 月 25 日,索尼在上海舉辦了名為 Sony Expo 2023 的大型品牌活動,旨在向國内消費者和合作夥伴展示索尼在中國各業務部門最新動态,同時也為未來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
而在充滿了手機、相機、電視和耳機新品的會場中,有這麼一個展台有些「格格不入」:他們的技術成果體現在索尼各個業務部門的產品中,但大部分索尼粉絲都不知道索尼在中國還有這麼一個部門。
這也不難解釋大家看到 Sony Expo 中索尼中國研究院的展區時,臉上會露出驚訝的表情了。
在 Sony Expo 現場,索尼中國研究院(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 China,簡稱 RDC)展示了多款技術概念項目,比如結合 3D 内容生成和動作捕捉技術的「虛拟舞蹈實驗室」、可以取代人力實現機械臂自動拍攝的「智能機械攝影室」以及利用觸覺反饋技術助力演唱會等欣賞體驗的「沉浸式觸覺劇場」。
圖片來源:雷科技
根據索尼中國研究院的介紹,此次展出旨在對外溝通和交流索尼在華技術研發舉措及階段性成果,進一步貼近本土創意娛樂社群,攜手更多優秀合作夥伴共同進行新時代下新應用場景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是一個高速發展和充滿無限可能性的市場,并且人才濟濟,在中國做研發能夠更貼近本土的實際需求、加快研發成果的概念驗證,從而推動實際落地。」在 Sony Expo 的主題演講中,索尼中國副總裁、索尼中國研究院院長竹中幹雄就向在場媒體分享了索尼中國研究院的定位以及中短期目标:
「從中短期來看,我們會特别聚焦在中國的娛樂(元宇宙)領網域,期待通過索尼的人工智能、通信、傳感、機器人、3D 内容制作等前端技術,結合索尼旗下影視、音樂、動畫、遊戲等豐富的娛樂内容,打造更『貼近人,感動人』的娛樂内容創作和欣賞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Sony
而在會後的媒體采訪環節,雷科技受邀參加了對索尼中國研究院院長竹中幹雄的訪問。在交流中,竹中幹雄也向在場媒體解釋了索尼如何借助索尼中國研究院和中國本地的技術與人才實現更好地發展。
在被問及「為何研究院在中國還有三個研究中心?」「三個中心各自有何優勢?」時,竹中幹雄表示「這是由每個城市自己的特點決定的」。以最早的北京研究中心為例,該中心成立于 2005 年,主要和中國知名大學進行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北京匯聚了中國頂尖學府,因此可以更深入地與相關學校的人才進行合作研究。
「深圳這個城市的電子、技術行業很發達,非常适合進行傳感器、機器人方面的研究研發」,竹中幹雄補充道,「我們在上海成立研究院分支機構的主要原因就是一些索尼旗下和娛樂相關的公司,比如說安尼普和索尼互動娛樂這些娛樂相關的索尼在華企業更集中在上海,我們希望能夠跟他們一同合作,開展相應的研究開發,所以就在上海也設立了分支機構。」
圖片來源:sony
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索尼選擇的這三個城市作為索尼中國研究院的落腳點,倒不如說是這三個城市的地方特色、或者說「區位優勢」吸引了像索尼中國研究院這樣的研發機構。比如北京研究中心以無線技術和人工智能作為研發目标,而這個選題其實是索尼中國研究院和中國知名大學合作選定的,「在中國的大學裡有很多水平非常高的研究人員,通過與他們的合作和共同提案,我們選擇了這兩個領網域相應的研究方向。」
在深圳的研究中心也是同樣的道理。得益于深圳及其周邊城市共同打造的區位優勢,在深圳從事機器人及傳感器的研發,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地區優勢,加速相關產品的迭代速度,從而加快整體研發進程。
此外,廣闊的中國市場也讓索尼可以學習中國的社會模型,以此探讨一些現存的社會課題,「比如說像農業、老齡化,還有教育等,我們希望運用索尼的技術在本地找到合适的合作夥伴,共同開發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個是需要花更長的時間來推動和進行的。」比如索尼此前已在非洲薩赫勒地區驗證成功、扭轉了當地沙漠化趨勢并提振了當地經濟的協生農法,就在中國找到了合适的合作夥伴。
在 Sony Expo 中,索尼中國研究院也展出了多項實驗性技術的具體應用。可能有人覺得這些技術看不到使用場景,但這些技術只不過是索尼中國研究院推廣技術的起點。
「在活用這些基礎技術之上,我們在向應用型研究轉型,就是怎樣把我們的基礎技術應用到實際場景當中,應用到實際產品當中,這樣我們是想以我們現有的技術再加上其他的技術進行一些适合中國國情的 PoC 驗證,并在中國尋找合适的合作夥伴,比如說產學研三者合作來加強未來的技術力量。」
竹中幹雄補充道,「其中運用了人工智能的技術,還有我們開發的算法,通過這三種技術的有機組合,我們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新的應用方法提案,然後進行實驗價值驗證。目前我們主要是在娛樂領網域運用這幾項技術,以及在元宇宙世界制作的方面集中我們的技術力量,我們也認為元宇宙的 3D 内容制作在中國可以得到迅速地應用。」
而在具體的推廣層面,索尼沒有選擇将這些技術「掖着藏着」。以剛剛提到的裸眼 3D、動作捕捉等技術為例,索尼并不會将這些技術限制在自己的硬體或軟體當中。「或者是解決方案的形式,我們希望能夠在中國尋找到比較合适的夥伴一起開發全面的解決方案,共同推進業務,為中國的娛樂事業發展做出貢獻。」
比如 5 月 26 日,索尼中國研究院就組織了一場由大學研發機構、創新企業和索尼業務合作夥伴共同參與的溝通會。「我們不僅自己推動技術研發和技術應用,我們在中國還有一些合作夥伴,希望能夠和他們共同推動娛樂事業在中國的發展。」
「通過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研究開發新的解決方案和新的應用,能夠改進我們的技術。整體總結來說,基礎技術研究這部分是由我們獨自完成的,但是在基礎研究上面一層的應用研究方向我們是希望能夠積極地和外部合作夥伴一起共同開展的。」
在索尼中國研究院看來,在 SonyExpo 這樣的活動中露面,不但是想讓潛在合作夥伴了解索尼中國研究院,還要了解整個索尼,喜歡整個索尼,為我們以後共同合作創造更多的機會。
雖然這次交流時間并不長,但無論從索尼中國研究院的展示、竹中幹雄本人的回復,還是整個 Sony Expo 主題演講中,我們都不難得出一個結論: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中國市場的話語權正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市場也成了索尼至關重要的市場。
「中國是索尼非常重要的市場」,索尼中國總裁吉田武司說,「我們要集索尼全集團之力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才能在中國持續成長,所以索尼中國正加強内容產品與硬體產品之間的合作」。
而作為索尼中國眾多事業部中并不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機構,索尼中國研究院不僅肩負着推動索尼技術進步的職責,同時也承擔着推廣中國本地技術,利用中國市場獨一無二的創新能力推動行業發展的使命。
以索尼中國研究院展出的智能機械攝影室為例,該應用在原理上屬于索尼虛拟制片技術的延伸,用來探索人工智能在攝影工業中的具體應用,從而推進攝影行業的發展。
而在展廳 10 公裡外的愚見觀池空間裡,就有着代表索尼影視工業技術結晶的「索尼•觀池黑彩晶虛拟制作影棚」。讓中國的影視從業者也能以更低的成本用上行業領先的技術,從而為當地影視行業「賦能」。
「索尼中國研究院目前的着眼點在于可持續發展,利用現有的 IoT(物聯網)技術,加上傳感器設備和傳感技術,輔以索尼中國研究院開發的人工智能和無線移動通信技術,在農業、老齡化社會以及教育等領網域」,在分享的最後,竹中幹雄也向我們透露了索尼中國研究院的最新動态與探索方向,「希望能夠找出新的、能夠解決中國現有社會問題的機會,也希望能夠為中國社會的發展作出一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