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雷軍首登百人會:小米汽車不是來晚了,而是來得剛剛好,歡迎閱讀。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
2025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期間,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帶來了小米汽車過去一年在市場表現、技術投入、智能化能力與產業生态協作等多方面的系統性總結,以 " 後來者 " 姿态,勾勒出其 " 人車家全生态 " 戰略下的技術投入與智能布局。
"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百人會論壇。" 雷軍在發言伊始坦言。小米汽車于 2024 年正式發布,不到一年時間實現了交付 20 萬輛的成績。他表示:" 我們不到一年的時間交付了 20 萬輛,算是在行業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迹。"
雷軍回顧小米 SU7 上市之初的用戶反響,特别提到在 2024 年 4 月產品發布首月即鎖單 88,000 輛,其中 60% 為 " 天使單 ",即用戶未試駕、未見實車即完成訂單。雷軍強調,小米過去 15 年的品牌積累,是其得以在新賽道迅速獲得市場認可的基礎。
在性能層面,小米 SU7 Ultra 成為其樹立技術标杆的重要抓手。該車型搭載三電機系統,總動力達到 1548 匹馬力,零百加速 1.98 秒,極速超過 350 公裡 / 小時,定價為 52.99 萬元。
雷軍透露,上市不到三天即銷售破萬輛," 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務 "。
更重要的是,小米 SU7 Ultra 在德國紐博格林賽道跑出 6 分 46 秒 874 的成績,成為史上最快的四門量產車,随後也在國内五大賽道中均取得第一,獲得了包括保時捷、GTR 在内的國際品牌點贊。
雷軍在現場坦言,超豪華市場對小米的接納 " 出乎預料 "。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售價 50 萬元以上的豪華轎車年銷量為 12.1 萬輛,小米 SU7 Ultra 上市不到三天即實現萬輛交付,已顯露其破圈潛力。
與其在消費電子領網域的經驗類似,小米在造車領網域也試圖掌握核心技術。雷軍透露,小米過去五年在技術研發方面累計投入超過 1050 億元,2025 年這一數字預計将超過 300 億元。
在電驅動系統上,小米完全自研并量產了自家主驅電機,具備目前行業中轉速最高的量產能力。這種對底層能力的持續投資,也支撐了其在高性能車型上的表現。
雷軍将電動化稱為智能電動汽車的 " 上半場 ",而智能化是 " 下半場 ",他指出小米過去三年在智能駕駛領網域快速追趕,并完成了從高速 NOA、城區 NOA 到無圖 NOA 和端到端大模型的全面覆蓋,目前任何一輛小米汽車用的都是端到端的自動駕駛。
除了智能化本身,小米還将重心投向整車智能生态的構建。在雷軍看來,軟體之外的 " 硬體生态 " 是提升用戶體驗的另一個關鍵支點。小米汽車配套開發了智能香氛機、對講機、智能表盤、底盤燈等電子周邊,同時鼓勵行業夥伴共享标準接口,實現生态件互聯互通。
其 " 人車家全生态 " 戰略希望将手機、智能家居、汽車打通,實現無縫連接。" 希望同行們共享資源,共建統一标準 ",雷軍在演講中多次強調開放協同的重要性。據悉,目前已有多家車企與小米達成生态共建共識。
雷軍在發言中坦言,當小米宣布進軍汽車行業時,外界普遍質疑其 " 來得太晚 ",但站在今天回望,雷軍認為," 今天看來可能是剛剛好 "。
在技術成熟、消費心智成熟、供應鏈完善的當下,小米汽車以後來者姿态迅速切入賽道,雷軍描繪的 " 人車家 " 願景已初具雛形,小米汽車能否持續兌現性能突破與智能生态的承諾,還需時間驗證。
(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 編輯|李玉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