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Beats Studio Buds+評測:透明外殼下,強大實力顯露無遺!,歡迎閱讀。
5 月 17 日,在沒有官方預熱之下,蘋果旗下聲學品牌 Beats 的新款耳機 Beats Studio Buds + 上線發布,給不少果粉和 Beats 粉絲們帶來了個「意外驚喜」。
Beats Studio Buds + 是 Beats 主動降噪入耳式系列 Beats Studio Buds 的迭代款。Beats Studio Buds 發布于 2021 年 6 月,是 Beats 的首款 TWS 降噪耳機,當時,我愛音頻網就對其進行過詳細測試,也對它的高品質音質和主動降噪印象深刻。
如今,兩年過去,Beats Studio Buds + 也到了迭代更新的時刻。新品耳機在上代優秀性能的基礎上強化了主動降噪性能,讓主動降噪深度提升了 1.6 倍,麥克風尺寸更提升 3 倍,在續航和兼容性等層面也經增強。
那麼,兩年磨一劍的 Beats Studio Buds + 的實際聽感和使用體驗究竟如何?「+」帶來的「Plus」更新,是否又能将這款明星耳機推向新高度?帶着這些疑問,就讓我愛音頻網帶領大家一步一步揭開 Beats Studio Buds 的面紗吧 ~
導覽
Beats Studio Buds + 是一款在 TWS 入耳式形态下,将聆聽感、降噪、續航、連接兼容性等層面都達一線水準的旗艦新品。因此,在對 Beats Studio Buds + 進行測試時,我愛音頻網采用了我們針對耳機的一貫測試框架,從「開箱」「上手」及「數據實測」三大層面對這款旗艦新品進行了深度體驗。
本評測的主要邏輯結構如下:
Beats Studio Buds + 產品開箱:經典 Beats 風格,簡約又潮酷
包裝及配件
產品外觀
Beats Studio Buds + 上手體驗:主動降噪再更新,遁入寂靜
連接與操作
佩戴感
聆聽體驗
降噪體驗
Beats Studio Buds + 數據實測:iPhone 安卓皆可連
重量實測
充電與續航
連接能力測試
設備兼容性測試
我愛音頻網總結
你可以依據評測文本中的一級标題和二級标題快速找到想要看的特定評測項目。
Beats Studio Buds + 產品開箱:經典 Beats 風格,簡約又潮酷
包裝及配件
Beats 品牌及產品有其獨特的設計風格,而這套風格在 Beats Studio Buds + 的包裝上也得到了貫徹。在剛拿到 Beats Studio Buds + 的盒子時,我們的第一感受就是——「這也太 Beats 了」。
從外包裝上看,Beats Studio Buds + 采用了 Beats 及蘋果系產品常見的小盒式設計,頂部設有挂環,方便挂于零售商貨架中。
包裝正面中央為 Beats Studio Buds + 的產品圖,新款產品的一大亮點——透明色外觀相當惹眼。正面左上角放置了 Beats 的 Logo,下方位置則标注了產品名 Beats Studio Buds + 及耳機的兩大特性:主動降噪和最長達 36 小時的續航時間。
另外,本次我愛音頻網拿到的版本為「透明」色版,耳機的外殼采用了半透明的設計,但外殼本身卻帶有淺灰色的主色調,包裝盒也以灰白色為主。除了「透明」色以外,Beats Studio Buds + 也提供了「鎏金黑」和「象牙白」兩色可選。
需注意的是,除顏色不一樣以外,「透明」色與另外兩色在操控鍵的材質上還有一個小小的區别——「鎏金黑」和「象牙白」兩色的控制鍵為亮面,而「透明」色的則為磨砂面。
包裝盒背面如上所示。包裝盒背面放置了耳機的產品圖,列出了盒中的包裝清單——真無線耳機、充電盒及充電線,左下方還标識了耳機同時支持蘋果設備及 Android 設備。
另外,比較特别的一點是,Beats Studio Buds + 和很多蘋果設備類似,在包裝上采用了撕拉開啟的設計。要打開包裝,撕開包裝背面的開封條即可,節省了塑封,做到了「環保」。
包裝左側标注了 Beats Studio Buds + 的「plus」新特性——更強的主動降噪及更持久的電池續航。
包裝盒右側則标注了耳機在空間音頻及兼容性上的提升。
包裝盒底部為產品細節及監管信息貼。貼中可見,透明色 Beats Studio Buds + 耳機型号為 A2952,耳機盒的型号為 A2870,國行型号号碼為 MQLK3CH/A,產品為中國制造。
拉開易撕條開啟包裝,取出包裝内所有物品如上圖所示。Beats Studio Buds + 的包裝内物品包括耳機及耳機盒、線纜、三組替換用耳塞、安全操作指引、Apple Music 半年免費試用卡及一張 Beats Logo 的貼紙。
替換耳塞一覽。和其他 Beats 入耳式耳機一樣,Beats Studio Buds + 提供了三款替換替換耳塞可選,連同已安裝在耳機上的則共四款,為 XS、S、M、L 四個不同大小。Beats 還在耳塞包裝得標識,「出色音質始于舒适貼合」,相當具有 Beats 的個性。
線纜方面,因耳機充電盒采用 Type-C 接口充電,因此配備了一根雙頭 Type-C 線纜。線纜總體長度較短,易于攜帶,雙頭 Type-C 則适配目前已相當普及的 PD 标準充電頭,對于近幾年的蘋果系產品用戶,就無需再額外配充電頭了。
產品外觀
視線回到產品。Beats Studio Buds + 的充電盒外觀如上所示,充電盒的整體設計較為圓潤,為「鵝卵石」派别,大小則和上代 Beats Studio Buds 一致,在 TWS 入耳式中會稍稍偏大。
值得一說的是,此次 Beats Studio Buds +「透明」色中透明外殼的加入,讓耳機的個性色彩得到大大提高。
透明色 Beats Studio Buds + 的外殼為一種磨砂透明材質,透過半透明的外殼,可觀察到耳機充電盒内部的電路板、電池、磁吸磁石甚至是結構加強筋等元件,配合蘋果一貫優秀工整的内部做工,讓耳機科技感十足。
Beats Studio Buds + 充電盒背面一覽。充電盒背面銘文标識了耳機充電盒的技術信息,信息可見,充電盒的型号為 A2870,電池容量為 600mAh,輸入、輸出均為 5V/1A,制造商為美國蘋果公司,產地中國。
Beats Studio Buds + 充電盒底部一覽。底部可見耳機的 Type-C 充電接口,且透過透明外殼,可見部分内部結構。
打開充電盒上蓋,可見 Beats Studio Buds + 耳機本體嵌于充電艙之中。通過透明的外殼可見,耳機本體充電艙位實際只占據了充電盒的上半部分,因此下半部分就能放置大容量電池,實現更持久的電池續航。
取出耳機本體後,充電艙如上。可見,每邊耳機通過兩個金屬觸點與耳機充電盒相連,充電艙中央還設定了一個操作按鈕(黑色處)。
Beats Studio Buds + 耳機兩側本體一覽。與前代相同,Studio Buds + 采用了「Buds」豆狀設計,音腔靠近揚聲器一側形狀圓潤,到後側則漸變成兩個「膠囊」狀平面(控制鍵),外形尤為特别。
耳機内側近覽。由于采用了透明式的外觀設計,通過耳機的外殼,可看到耳機内部的發聲單元等組件,呈現黑、灰等不同色彩,相當酷炫。
耳機頂部近覽。湊近觀察可發現,兩側耳機的控制鍵頂部側面,各設定了兩個開孔,内有栅格覆蓋,應為用于 ANC 主動降噪的拾音麥克風。
耳機内外側一覽。
Beats Studio Buds + 耳機充電盒及本體一覽。
Beats Studio Buds + 上手體驗:主動降噪再更新,遁入寂靜!
連接與操作
作為 Apple 旗下 Beats 產品,Beats Studio Buds + 的連接配對繼承了蘋果系配件一如既往的「流暢」——我愛音頻網在測試中發現,Beats Studio Buds + 的整個配對步驟都極為順滑流暢。
首先,若使用的是「第一方產品」iPhone、iPad 或 Mac,那麼要将耳機配對到設備上,只需開蓋并靠近設備即可,之後,iOS 或 macOS 上即會自動彈窗,提示将耳機與 iCloud 連接。
連上之後,Beats Studio Buds + 配合蘋果設備使用,就能享受蘋果設備的「第一方待遇」——配對彈窗、控制中心調節、查找功能等都可自如使用,和 AirPods 系的蘋果耳機幾無二致。
至于 Android 方面,Beats 也稱,新款 Beats Studio Buds + 與 Android 作業系統的兼容性更強。因此,我愛音頻網也同樣選擇了一款流行的 Android 機型對其連接性進行了測試。
我們在 Android 系統中下載并安裝 Beats App 後發現,Beats App 的指引說明只需将耳機開蓋靠近手機,手機即會彈出連接通知。但是,可能由于各家手機系統存在差異,在我們測試所使用的這款 Android 手機中,依然要手動進入系統設定的藍牙項中進行連接。
在成功将耳機與手機配對連接後,通過 Android Beats App,即可對耳機的降噪模式、名稱、控制手勢等進行自定義了。相比于在安卓上完全缺乏官方軟體支持的 Airpods 系,Beats Studio Buds + 對于安卓可謂相當友好。
操作控制方面,Beats Studio Buds + 兩側的控制鍵可通過按一下、按兩下、按三下、長按等手勢實現接打電話、調節降噪模式等操作,用戶也可自行将控制降噪的長按操作更改為音量控制功能。
另外,如果所使用的是 iPhone 或 iPad 等蘋果設備,「嘿 Siri」的語音助手也是随時可用的。
佩戴感
Beats 產品一直強調「貼合」,而 Beats Studio Buds + 也将「全天舒适 佩戴體驗」作為一大賣點之一。我們在實際上耳佩戴後發現,Beats Studio Buds + 和前代類似,佩戴時總體相當舒适。
将 Beats Studio Buds + 佩戴入耳後效果如上。耳機出場時就已安裝 M 号(中)耳塞,我愛音頻網多位編輯試戴後發現,M 号耳塞已可适配大多數人的耳形,在穩固性和舒适度上取得了較好的平衡。
将 Beats Studio Buds + 佩戴後,從遠處看效果如上。由于耳機本身重量适中,「豆」式的形态又使得耳機的大部均位于耳廓之内,因此耳機不會給雙耳帶來負重感。另外,透明色的 Beats Studio Buds + 在佩戴時吸睛,「配飾」屬性相當在線。
但相比于常見的柄式耳機,豆狀的 Beats Studio Buds + 也還是有一定的學習成本——由于形狀較為特别,新機到手後,用戶在取用、佩戴和放回耳機時依然需要一定的适應時間。不過,在佩戴兩三次後,基本就能輕松流暢地取出并放回了。
聆聽體驗
在許多用戶心中,Beats 耳機的聽感都相當「風格化」——但在被納入 Apple 旗下後,Beats 的調音風格也經過了微妙的變化。
我愛音頻網在佩戴 Beats Studio Buds + 并播放了搖滾、流行、古典等曲目進行深度聆聽後發現,耳機的聽感相當不錯。得益于定制的雙元件振膜單元,耳機可完整而細膩地還原出各頻的聲音細節,在聽音時,也不乏「聽到了之前沒聽出的聲音」的「Magic Moment」,總的來看,音質達到了其價位段的該有水準。
調音方面,我們在将 Beats Studio Buds + 與 Airpods 系反復切換對比後發現,如今已在 Apple 旗下的 Beats 在調音上收斂了不少;但是,相比常被揶揄為「白開水」的 Airpods 系,Beats Studio Buds + 又更風格化,在低頻上經一定強化,因此會更适合聆聽搖滾等鼓點豐富的曲目。
另外,作為蘋果旗下耳機,Beats Studio Buds + 還支持「空間音頻」特性,可實現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效果。我愛音頻網在測試時發現,耳機可原生支持 Apple Music 中的杜比全景聲和空間音頻效果,在開啟空間音頻後聆聽支持的曲目時,耳機呈現的聲場可得到顯著增強。
當然,可能是考慮到產品的定位問題,Beats Studio Buds + 并未内置傳感器,Beats Fit Pro 及 Airpods 系上可随頭部轉動而改變聲場的「頭部追蹤」并未在 Studio Buds + 上搭載,如果你對于這個功能有需求,那麼在入手前就要多加留意了。
降噪體驗
更強大的 ANC 主動降噪是 Beats Studio Buds + 的一大迭代之處,我愛音頻網在測試時發現,新品的主動降噪确有很大提升,能讓用戶在嘈雜環境中「遁入寂靜」。
我們佩戴耳機開啟降噪模式後發現,得益于尺寸更大的拾音麥克風及全新通風口設計,Beats Studio Buds + 的降噪明顯較上代更強,在地鐵列車、辦公室、馬路等位置時可明顯将環境噪聲壓低,降噪前後的對比極為顯著。
具體而言,Beats Studio Buds + 可高效消除中低頻的持續噪聲——例如引擎聲、電機聲、胎噪、機械運作等環境噪音,在降噪模式下,都可被反向聲波輕松消除。因此,耳機就相當适合在通勤、辦公等場景中使用。
同時,Beats Studio Buds + 也支持降噪模式的「反向」——通透模式。在通透模式下,耳機會通過拾音麥克風将外部環境聲主動傳遞到耳朵中,方便聽清環境噪聲,在辦公、會議、運動等場景下相當實用,例如,在佩戴耳機在戶外路邊等公共場所跑步時,即可通過通透模式确保外界聲音可清晰聽清,保障安全。
不過,我們也發現,在目前的固件版本(2A219)之下,耳機的通透模式會有稍大的底噪,即,在通透模式下聽到的環境噪音會比真實環境會更為嘈雜,聽感稍顯奇怪。期望這一問題在後續可以通過固件更新而得到解決。
Beats Studio Buds + 數據實測:iPhone 安卓皆可連
重量實測
我愛音頻網采用高精度稱對 Beats Studio Buds + 進行稱重後測得,單邊耳機的重量為 5.5g,兩側耳機合共 11g,結合豆式的人體工學設計,戴在耳中時不會給耳朵帶來壓力。
連同充電盒,Beats Studio Buds + 的整體重量則為 59.9g,符合入耳式 TWS 耳機的主流水準。
充電與續航
我愛音頻網采用 CHARGERLAB POWER-Z 專業測試儀對 Beats Studio Buds + 進行有線充電測試後發現,Beats Studio Buds + 的有線充電功率達 2.0W。
續航方面,Beats Studio Buds + 的續航則最長達 36 小時(主動降噪關閉),耳機本身則可實現 9 小時的連續聆聽,日常通勤、運動使用下,基本可實現一周一充。
連接能力測試
Beats 表示,新一代 Studio Buds + 在連接穩定上得到提升,為測試耳機的連接能力,我愛音頻網對其進行了我愛音頻網測試耳機無線連接能力的标準化測試,測試的具體方法如下。
我們将一部 iPhone 放置在辦公室固定位置(平面圖中右側),然後佩戴連接到該 iPhone 的 Beats Studio Buds + ,并沿 a、b、c、d 四條路線行走,來測試耳機的無線連接穩定性。其中:
a 路線:經過同事的辦公區,該區網域有電腦、手機、其他無線耳機等大量無線設備工作中;
b 路線:經過了隔牆及一面透明的落地玻璃;
c 路線:路徑接近直線,期間障礙物較少;
d 路線:經過接待室及洽談區,期間有零星障礙物,但無電子信号設備。
經實測發現,在工作日的繁忙時間下,Beats Studio Buds + 在四條路線的終點處依然保持了穩定的無線連接,全程無任何卡頓、斷連等問題出現,耳機擁有強大的無線連接能力。
設備兼容性測試
新一代 Beats Studio Buds + 針對蘋果及安卓設備都進行了兼容性改進,為測試它能否與各主流手機順暢聯動,我們對其進行了兼容性測試。
在使用了四款不同品牌、不同作業系統的手機與 Beats Studio Buds + 進行連接後,四款手機均能在基礎的播放、控制中實現流暢聯動,兼容性出色。
其中,iPhone 在更新到 iOS 16.5 後即可在系統中出現耳機的圖示、彈窗等,聯動性最強;而不同的 Android、HarmonyOS 手機在安裝 Beats App 後也可通過 App 控制耳機。但是,由于各機型系統有别,「靠近連接」的功能只在部分 Android 手機中出現,因此要實現最完美的使用體驗,我們建議還是将 Beats 耳機搭配蘋果設備使用。
我愛音頻網總結
兩年磨一劍,出鞘顯鋒芒,新一代 Beats Studio Buds + 在延續上代造型的狀況下,不僅新增了透明設計讓外觀煥然一新,強化的主動降噪和更長續航還讓耳機在性能體驗上達到了最新水準,而經優化的更佳兼容性也讓 Beats 耳機惠及到了更多安卓用戶。
總的來看,Beats Studio Buds + 是一款項項拉滿、幾無短板,還擁有過人特色的耳機——若你喜愛高品質的聲音,且對主動降噪有所需求,想購入一款千元級别的真無線耳機,那麼 Beats Studio Buds + 就是你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