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理解王寶钏,超越王寶钏,這屆年輕人怎麼就愛上挖野菜了?,歡迎閱讀。
挖野菜引領 2025 年第一波戶外熱潮
回顧這個即将過去的春天," 打野 " 無疑是最火熱的戶外活動。
每到周末,郊外的林地上就會長出很多年輕人,他們背着帆布包,拿着小鏟子,投入地蹲在地上挖野菜,這項活動就被叫做 " 打野 "。
正如 "CityWalk" 之于遛彎," 打野 " 在年輕人中出圈,一個時尚的名字功不可沒。
" 挖野菜 " 這個詞太容易讓人聯想到苦守寒窯 18 年的王寶钏,自帶一種凄慘命苦感。
" 打野 " 則不同,它同時也被用做一個遊戲術語,因而顯得趣味性更足。
作為一個新流行起來的話題詞,在小紅書上," 打野成了年輕人新社交方式 " 相關筆記的數量超過 29 萬篇,由此可見網友們的讨論熱情。
根據新榜旗下數據工具統計,# 挖野菜 # 這一話題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多個社交平台在内的全網累計浏覽量超過了 77 億。
以小紅書為例,新榜旗下小紅書數據工具新紅數據監測到,話題 # 挖野菜 # 的熱度增速從今年三月份開始顯著加快,并在 4 月初達到增速峰值,截至目前,該話題的總浏覽量已經超過 2 億。
這些數據都表明," 打野 " 這個過去被認為是父母輩才會熱衷的戶外活動,正在漸漸俘獲當下年輕人的心。
所以 " 打野 " 是如何被包裝成年輕人喜歡的樣子的,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又體現在何處?這波持續的 " 戶外熱 " 又将對相關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全網超 77 億次圍觀,挖野菜如何風靡互聯網
從今年的早春時節開始,小紅書就陸續出現一批分享自己 " 打野 " 歷程的帖子。
似乎是一夜之間,野菜地圖成了新的社交密碼,拼多多均價不到十塊錢一把的小鏟子,成了都市男女最新的時尚單品。
流淌在中國人血液中的野菜基因被喚醒,一個原本小眾的活動屢屢被推上熱搜。
圖源:小紅書賬号 "lilila"
上海的佘山公園、杭州餘杭瓶窯的竹林,這些動辄離市區幾十公裡的 " 荒郊野嶺 " 成了網紅打卡地,山間小路擠滿了浩浩蕩蕩上山 " 打野 " 的人。
圖源:小紅書賬号 " 來日方長 "
随着年輕人的加入," 打野 " 這項活動也被發展出很多新的形式。
有網友将它和這幾年火爆的野餐、露營結合起來,全方位、沉浸式體驗野外生活。
還有網友挖菜之餘也不忘 " 出片 ",穿起漢服去 " 打野 ",惹得評論區網友紛紛贊嘆 " 這個氛圍太美好了吧 "。
圖源:小紅書賬号 " 孜不語 "
野菜的魅力不僅讓普通網友們挖得上瘾,還引來很多博主的争相參與。
百萬粉絲的搞笑博主 " 小徐呀 " 就分享了自己上山挖野菜的視頻。操着一口川普的他在視頻中手舞足蹈地向螢幕前的網友展示自己看到野菜的喜悅,誇張的肢體和 " 優美 " 的精神狀态讓這則視頻顯得趣味十足,在抖音獲得 16.1 萬點贊。
事實上,在這波熱度之前,小紅書上就已經出現過一些垂直做 " 打野 " 内容的賬号,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字—— " 打野人 "。
小紅書用戶 " 山野六月 " 原本專注于分享遊戲相關的内容,去年 5 月 9 日,他上傳了第一條挖野蘑菇的視頻,自此之後便走上了職業 " 打野人 " 的道路。
從今年的 2 月 17 日開始," 山野六月 " 陸續上傳了許多條 " 打野 " 主題的視頻,其中有三條獲贊上千,遠高于該賬号内其它視頻的點贊數據。
除此之外,這場 " 打野 " 的熱鬧甚至還順着網線,蔓延到了大洋彼岸。
4 月 9 日,美國網友 "Dillon 是滌綸 " 在小紅書上傳了一則标題為《第一批用小紅書的美國人已經開始薅野菜》的視頻。
視頻中,身處美國、剛經歷了關稅衝擊的 Dillon,表示自己從小紅書網友處得到啟發,決定去家附近的野地裡挖點野菜來補貼日益上漲的買菜支出。截至目前,這篇筆記已經獲贊 7.6 萬,還一度登上了小紅書熱榜。
年輕人沉迷 " 打野 " 玩得不亦樂乎,中老年群體也不甘示弱。
事實上,根據新榜旗下抖音數據工具新抖的統計,雖然對 " 打野 " 產生興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 30 到 40 歲的中年人仍是主力軍,占比達到 42%,位居全年齡段第一。
全網擁有千萬粉絲的 " 沂蒙二姐 " 朗誦了自己寫的以野菜為靈感的詩,感謝大自然的饋贈。這首動人的小詩幫她在抖音獲贊 32 萬,小紅書獲贊 5 萬。
戶外熱度居高不下,誰能接住這波流量
當網友們在 " 打野 " 中治愈疲憊的身心,一些戶外從業者從中嗅到了商機。
據新榜編輯部的觀察,圍繞 " 打野 " 展開的各個環節,都存在着相對應的商業變現可能性。
第一種是品牌方," 打野 " 熱潮直接帶動了便攜鏟、戶外鏟等工具的銷量。
根據拼多多 " 戶外農具暢銷榜 " 所示,在過去的七天裡該商品表現亮眼,一舉占據榜單前三名中的兩個席位。
并且,為了促進銷量,很多商家會在商品圖的最顯眼處标上 " 挖野菜神器 " 幾個大字。
還有部分品牌依托自身社交媒體平台策劃開展主題營銷活動,以此進行線上品牌推廣。
以得力集團旗下文具品牌紐賽(NUSIGN)為例,該品牌于小紅書官方賬号發起 " 春季挖野菜限定主題活動 "。活動規則明确,網友只需在發布内容時添加與品牌相關的特定話題标籤,并分享相關體驗筆記,即有機會獲取品牌精心準備的 " 打野活動專屬套裝 "。
這篇筆記點贊量達到 488 個,高于其他日常筆記百餘個的點贊量,且吸引了 755 人次參與發布内容的互動。
第二種是戶外俱樂部,也在其中尋覓商機。
針對 " 打野 " 的火熱,很多俱樂部或獨立戶外領隊都組織起 " 打野 " 徒步團。
比如戶外俱樂部 " 北岸青年 " 就在今年 4 月初組織了一場以挖筍為主題的徒步之行。
據了解,職業領隊往往更清楚哪些路線能挖到野菜,而且有當地老鄉作為帶路人脈,在安全性與環保性上也更有保障。
據北岸青年創始人凱特所說,挖掘采摘類的活動更具有體驗感,因而是很多俱樂部的常規季節性活動。
同時,凱特向我們透露," 打野 " 的實際操作難度相對較低,通過報名戶外徒步團參與只是其中一種形式,所以相較于往年,參加挖筍徒步的成員數量并沒有大幅度地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新紅數據顯示,4 月上半旬挖野菜筆記的浏覽量增量為 867 萬,而在 4 月下半旬已回落至 291 萬,說明 " 打野 " 的熱度有所回落,但戶外無疑是近年來互聯網的熱議話題。
露營、騎行、陸衝,火上熱搜的戶外項目層出不窮,一波接一波的流量也給很多戶外俱樂部帶來了線下業務的擴張。
遊俠客就是其中一個代表。
遊俠客上海區的總經理雲子向新榜編輯部透露,從 2022 年起,很多網友開始對戶外活動表現出強烈且持久的熱情,這成為他們拓展線下業務的強勁動力。
遊俠客上海站的小紅書賬号
為了深度挖掘這股流量的價值,遊俠客搭建了自己的自媒體矩陣,構建起流量捕獲與業務轉化的閉環體系。
他們在小紅書、微信和抖音等主要平台都創立了賬号,發布路線信息,科普戶外知識,并且鼓勵旗下的領隊們也創立個人的徒步賬号。
如今,遊俠客全網自媒體矩陣累計已有超過 700 萬的關注。
在内容運營上,戶外俱樂部的賬号也在逐步探索如何高效地吸引平台用戶的興趣。
比如,在女性用戶居多的小紅書,遊俠客經常會發布一些和女性相關的徒步項目,并結合節日熱點進行宣傳。
遊俠客和北岸青年都有自己的内容運營團隊,會針對性地發布具有氛圍感的照片和文案,給網友營造場景代入感。
一位戶外愛好者表示,以往大家都是通過微信熟人交流戶外心得,現如今社交平台那些好看的照片也會成為吸引自己報團的重要原因。
圖源:小紅書賬号 " 北岸青年 "
對于久困都市高壓生活下的年輕人," 打野 " 為他們營造出從身體到心靈都被滌蕩了一遍的清爽感。
不管是清新的山野環境、明媚的春日氣氛,還是 " 付出勞動就能有所收獲 " 的原始快樂,都讓人身心愉悅。
圖源:小紅書賬号 " 小怪獸 "
但随着春季即将過去,挖野菜的熱度有所下降,社交平台也開始興起新的戶外遊,比如劃船、漿板等。
圖源:小紅書賬号 " 凌文文 "
新榜編輯部曾發布過多篇戶外系列觀察,目睹了一波又一波戶外潮的漲退。但不管戶外活動的形式如何變化,人類對于大自然的向往始終如一。
相關閱讀:
《從飛盤到陸衝,戶外運動的網紅化元年到了?》
《從露營到飛盤,離爆火就差一個 " 痞幼 " 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 " 新榜 "(ID:newrankcn),作者:啊朱,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