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李斯的權謀大敗局:6次跟趙高交鋒都敗了,李斯究竟輸在哪裡,為什麼會敗得一塌糊塗?,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李子霄 ,作者李子霄
讀李斯的故事,你會發現,少年時期的他堪稱勵志榜樣。
然而,在秦始皇視察途中病逝于沙丘之後,李斯卻淪為了一個悲劇人物,成了那只身居高位、安于糧倉的 " 倉鼠 "。
他因眼界狹隘,眼裡只有眼前利益,最終釀成了人生悲劇。
不得不提的是李斯與趙高的 6 次交手,這 6 次交鋒中,李斯利令智昏,完全被趙高玩弄于股掌之間。
趙高絕非等閒之輩,大秦帝國的滅亡與他息息相關。他本是宦官,機敏幹練且城府極深,深受秦始皇信任。
李斯則是秦始皇從秦王時期就倚重的重要助手,更是秦始皇統一天下的重要功臣。
但是,在 6 次交手中,李斯卻屢戰屢敗,最終還賠上了自己的性命。
下面,咱們就來盤點一下李斯和趙高的 6 次交手。
第一次交手是 " 沙丘之謀 "。
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在視察途中路過沙丘時病重,最終與世長辭。
秦始皇一死,壓在趙高頭上的大山沒了,他頓感渾身輕松,也看到了屬于自己的機會。
于是,趙高策劃擁立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為帝。
為此,他先說服了自己的學生胡亥,胡亥對他言聽計從。
但是,要完成這一計劃,他需要李斯的支持,于是找到了李斯。
起初,李斯堅決反對的,稱這是大逆不道之舉。
然而,趙高立刻抓住李斯貪戀高位、渴望封侯的弱點,直擊要害地質問:" 若扶蘇上位,你的丞相之位還能保得住嗎?"
李斯頓時沉默,無奈之下只能聽從趙高的安排,被迫參與 " 沙丘之謀 ",擁立胡亥為秦二世。
第二次交手,朝堂問責。
這一次,趙高并沒有直接出面,而是在背後操縱。
他跟胡亥交談時,旁敲側擊地将陳勝起義、天下大亂的責任都推到李斯身上,引得胡亥當面嚴厲斥責李斯。
李斯為保住相位,不知所措,萬般無奈之下上書,建議秦二世實行督責之術。
胡亥對李斯提出的方案十分滿意,便下令各級官吏濫用刑罰,逼迫百姓好好勞作,對不認真工作的大臣予以處罰。
一時間,路上滿是等待受刑或已受過刑的人,朝堂人人自危。
在胡亥的壓迫下推行的督責之術,讓李斯徹底違背了自己的原則。
李斯又往火坑邊緣邁進了一步。
第三次交鋒,趙高下套,将李斯逼入了絕境。
趙高先是找到李斯,故作憂慮地說:" 如今皇帝整日沉迷于吃喝玩樂,不理朝政,長此以往,天下危矣!我人微言輕,這勸谏之事,還得您出馬才行啊。"
李斯一聽,頭腦一熱,當即應承下來:" 行,我這就去勸勸皇帝。"
趙高瞅準胡亥玩得正興起的時候,派人去通知李斯:" 皇帝現在有空,您趕緊去見他。"
李斯傻乎乎地接連三次都碰上這種情況,還不知死活地想要勸谏胡亥。
胡亥十分不悅,嘟囔道:" 李斯這老匹夫,為什麼我清閒的時候他不來,我忙的時候卻總來打擾我,是不是看不起我?"
趙高趁機在一旁诋毀李斯:" 李丞相雖勞苦功高,還是擁立陛下您登基的大功臣,但陛下即位後他未能封侯,心中難免怨恨。而且他兒子李由在三川郡擔任郡守,聽說叛亂陳勝等人是他們的老鄉,這父子倆恐怕沒安好心呐。"
胡亥覺得趙高說得有理,便派人去調查李斯的兒子李由。
第四次交鋒,李斯的反擊,趙高的應對。
大火燒到自己身上了,李斯不得不反擊趙高,上書給胡亥說,趙高有野心,圖謀不軌。
但是,胡亥哪裡信任李斯呢,他更信任趙高,李斯的上書很快到了趙高手裡。
趙高趕忙反擊,李斯才是那個有野心的人,他恐怕是要把我滅了之後,更容易把持朝堂,控制皇帝。
胡亥該信誰的?自然是誰的也不信,繼續保持兩個人之間的平衡。
第五次交鋒,李斯和盟友
李斯很聰明,他自然也是知道,他跟趙高,胡亥自然更信任趙高。
于是,李斯拉着右丞相馮去疾、将軍馮劫,一起給胡亥提意見,要停修阿房宮,減少賦稅和征調。
但是,胡亥又怎麼能答應呢,這可不是自己的責任,應該是李斯這幫大臣不好好幹活,這才導致天下大亂,于是,一怒之下,讓趙高把他們三個打入大牢。
馮去疾、馮劫怕連累家人,果斷自殺。
李斯覺得還有希望,憑借自己的善辯,不斷上書給胡亥,但是,已經落到趙高手裡的李斯,又怎麼可能再給他翻盤的機會呢!
第六次交鋒,最後的結局
李斯不斷上書,但是,被趙高攔截,還禁止他上書,同時,趙高又怕胡亥派使者去确認李斯的罪狀,所以,派人假裝是皇帝 的使者,問李斯有沒有被冤枉,李斯只要開口喊冤,就對李斯百般拷打,李斯被打怕了。
但是,等到胡亥真的派去使者的時候,李斯以為又是趙高安排的人,不敢說話,最終錯過了最後的機會。
最終,胡亥大手一揮,李斯全家都跟着走上了絕路,這就是李斯的悲劇。
李斯是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重要助手,也是大秦帝國的丞相,可以說,他為大秦帝國的建立勞苦功高、功不可沒。
然而,在與趙高的 6 次交鋒中,李斯完全被趙高拿捏,幾乎次次都是敗。
這完全是李斯自身的問題,人性中的貪嗔痴不僅毀掉了李斯這位大秦帝國的丞相,也在一定程度上毀掉了大秦帝國。
李斯有此結局,可以說是咎由自取。這也是李斯早年的成長環境對他的影響,更是人性中難以克服的弱點在作祟!
你覺得是這樣嗎?
觀看更多内容,歡迎訂閱我的專欄。品讀《史記》人物,領悟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持杯贊豪傑。
關注我,為你分享一讀就上瘾的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