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比亞迪「格局」刷屏,500 萬輛新能源汽車助它當國產汽車大哥,歡迎閱讀。
中國汽車之名,怎樣書寫?
在昨天比亞迪第 500 萬台新能源車下線發布會的前夕,比亞迪官方發布了一條視頻,幾乎向中國所有主流車企表達了致敬。格局之大,一度在社交平台上刷屏。
當第一輛解放問世,中國在世界汽車行業上标注了自己的名字;東風汽車,在蘆席棚中用雙手敲出自己的名字;長安汽車,用第一輛微車揚起新的旗幟;上汽集團,用來之不易的體系打開新的格局;廣汽集團用「新生」寫下注腳;奇瑞汽車,用第一輛風雲為它增添新的标志;吉利汽車,在一次次嘗試中寫下「豪情」;長城汽車,在皮卡市場留下了自己的腳印;比亞迪,用這個名字一起踏上新的征程。
感謝同行,也感謝同行。比亞迪在自己的第 500 萬台新能源車下線的發布會視頻中,幾乎致敬了所有為中國汽車努力的車企,這些為中國汽車歷史書寫落筆的車企們,值得被銘記。
「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除了影片的致敬,比亞迪用另一種形式将他們帶到了現場。在比亞迪第 500 萬台新能源車下線的發布會現場,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車型,長城哈弗枭龍 MAX、紅旗 E-HS9、蔚來 ES8、小鵬 G6、極氪 X、廣汽昊鉑 GT...
▲圖片來自微博
淋過雨的人,才懂得為别人撐傘。從質疑、看輕的争議聲中走來,曾經比亞迪也害怕等不到自己的春天。
曾經我們也怕等不到春天
1995 年,王傳福從表哥手中借得 250 萬,南下深圳創立了比亞迪。
彼時,國内的手提電話需求開始正向增加,王傳福發現鎳镉電池的商機,開始重點進軍手機電池業務。與當時國内同行的創業思路不同,技術出身的王傳福更青睐于技術自研,介入鎳氫、锂電池技術研發,讓比亞迪在行業内名聲鵲起。
得益于優秀的品質把控,比亞迪收獲了大部分的企業訂單,只用了兩年的時間,比亞迪就描繪出了自己成為電池巨頭的雛形。
2003 年,比亞迪成長為國内手機電池業務的巨頭。不過,王傳福沒有停下腳步,他把目光投向了造車。頂住外界漫天的質疑,比亞迪在 2003 年正式收購西安秦川機床,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收購秦川機床成為了比亞迪進軍汽車制造的起點,王傳福的「造車夢」從這裡開始了。
拿到造車資質後的比亞迪,說幹就幹。
2003 年,比亞迪啟動了插電混合能源結構的研發,可能比亞迪自己也沒有想到整個新能源研發周期會這麼長。2005 年,比亞迪推出了首款内燃機車型 F3,盡管 F3 憑借性價比的策略在第一年就收獲了過萬的銷量,但外界質疑比亞迪抄襲「花冠」的聲音一直沒有停歇。王傳福曾經親自做出過回應,比亞迪 F3 吸取了大量日韓車企的成熟經驗,比亞迪沒有侵犯過任何一家車企的專利技術。
▲ 2005 比亞迪 F3
2008 年,比亞迪揭開了新能源的新篇章。經過長達 5 年的研發,比亞迪成功開發出了初代混動 DM 技術,在基于燃油版 F3 的基礎上順勢推出了 F3DM,這是比亞迪最早的新能源車型。同年,巴菲特看中比亞迪,斥資 2.3 億美元正式收購比亞迪 9.9% 的股份,成為比亞迪的大股東之一。2009 年,比亞迪推出了旗下首款純電轎車 e6,搭載磷酸鐵電池。
早起步,有產出,還有大資本提攜,比亞迪的新能源形勢看起來一片大好。
不過,也恰恰是吃了太早起步的虧,比亞迪的新能源業務經歷了一些「至暗時刻」。壓力首先來自主流認知,當時的汽車市場對新能源車型并不包容,相比混動結構的 F3DM 以及純電車型 e6 ,大部分的購車者都會選擇更加成熟的内燃機車型,而花了大力氣在新能源賽道上的比亞迪就「遭重」了。在 2017、2020 年,比亞迪的銷量表現觸底,團隊内部需要暫時調整策略,用内燃機車型重新赢回聲量。
糟糕的還有新能源補貼政策與比亞迪的電池自研技術的矛盾。在 2020 年前,新能源補貼政策朝着三元锂電池傾斜,這對于專注磷酸鐵锂電池技術的比亞迪來說,無異于「滅頂之災」,怎樣活下去,是 2020 年前王傳福每天都在焦慮的問題。
▲圖片來自 Bloomberg
前面是料峭的冬日,還是積雪消融的春天,就連王傳福心裡也沒有底。
20 年做一道證明題
好在王傳福足夠堅持,認準新能源路線,并始終相信可以「開花結果」。
2020 年 3 月 29 日,比亞迪發布全新刀片電池,以一己之力将磷酸鐵锂電池拉回到了主流電池市場,比亞迪終于等來了自己的「春天」。
2022 年 3 月,比亞迪正式宣布停產旗下所有燃油車型,全面擁抱新能源,比亞迪親手結束旗下燃油車的生命,把所有精力注入到了新能源賽道。
我想應該沒有人想到,一個在 20 年前被嘲諷看輕的車企,20 年後的今天能夠達到 500 萬台新能源車型的裡程碑。在昨晚的發布會上,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在做一道證明題,證明「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
解開這道證明題,比亞迪整整用了 20 年。從第一台新能源車型 F3DM 開始,比亞迪用了 13 年的時間走完了 0-100 萬的道路,2021 年 5 月比亞迪正式進入新能源百萬俱樂部;2022 年 11 月,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比亞迪達成 300 萬台新能源車下線;2023 年 8 月 10 日,不到 9 個月,比亞迪第 500 萬台新能源下線,成為「全球首個達成 500 萬新能源銷量的車企」。
中國新能源趨勢大局已定,王傳福預測未來 2025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能夠突破 60%,中國汽車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會來到驚人的 70%;有意思的是,中國汽車在新能源改革浪潮下也在改寫「大而不強」的歷史,根據王傳福的說法,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位居全球首位,新能源車型產銷占據全球銷量 60%,接近有 70% 的電動汽車專利都來自中國,除此以外,中國真正掌握了新能源的核心電池技術,中國的前 6 大動力電池供應商裝機量占據全球電池市場的 63%。
王傳福說的的确是事實,在今年上半年,中國整車進口量同比下降 22.4%,而整車出口達到 41.1 萬台,同比增長 65.5%,繼續保持着高速的同比增長。中國汽車市場出口量超過進口量,形成了穩定的「貿易順差」。
這一道 20 年的證明題,證明了比亞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也可以,這或許是一次中國汽車的加速超越。
COPY、CHANGE、DESIGN
時間撥回 2005 年,王傳福曾經在一次專訪中,親自回應了 F3 的抄襲争議。
我們吸收了大量日韓車企的成熟生產經驗,實際上上世紀 60 — 80 年代日韓企業主要是 COPY 模式;80 年代之後就是 CHANGE,也就是在 COPY 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改變;在 90 年代後就是 DESIGN,各家最終形成自己的設計。我們也在走這條道路,而且我們走得很快。
在王傳福的眼中,「COPY、CHANGE、DESIGN」,代表了車企三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稚嫩期、成長期、成熟期。
對于現在的比亞迪來說,早已經擺脫了青澀和稚嫩,過渡到了真正的品牌成熟期。「Design」,是比亞迪現在正在做的事情。
2012 年,比亞迪與奔馳合資成立新能源子品牌騰勢,專注豪華新能源產品;2023 年 1 月,比亞迪正式發布仰望品牌,并推出仰望 U8、U9,定位百萬豪華線;同年 2 月底,比亞迪再傳出子品牌消息,推出 F 品牌(現方程豹),定位 40-60 萬介乎騰勢與仰望之間,主打專業個性化品牌,F 品牌将會涵蓋跑車、越野、轎跑等多品類產品。除了子品牌的發布,比亞迪也完成了不同品牌的技術布局,仰望獨有的「易四方」、仰望、騰勢、F 品牌以及兩網共享的雲辇懸架技術,都成為了比亞迪最可靠的技術「DNA」。
截至目前比亞迪通過四個品牌,已經完成了對新能源市場百萬豪華、高端、中端以及走量車型的完整布局。站穩「油電同價」的走量市場,比亞迪要堅定地朝着高端發起衝刺。
▲比亞迪產品矩陣
在昨晚的發布會上,比亞迪公布了第 500 萬台下線新能源汽車,是一台騰勢 N7。
巧合的是,騰勢 N7 不久前,剛在英偉達計算機圖形會議 SIGGRAPH 上露了一面。在 SIGGRAPH 上英偉達 CEO 黃仁勳正式官宣旗下 Omniverse 将成為第一個完全為 OpenUSD 打造的平台,并一同推出了 RunUSD、ChatUSD 以及 DeepSearch 等 API 降低 OpenUSD 的應用門檻,讓 3D 工作能夠與 AI 技術快速結合。
英偉達展示了一段全球最大廣告公司 WPP 利用 OpenUSD 制作的廣告,騰勢 N7 正是展示片段中的主角。WPP 把騰勢 N7 的高精 CAD 數據上傳至 Omniverse 平台,制作出了一台數字孿生的騰勢 N7。
曾經也不知道能否等到春天的比亞迪,正在迎來自己的夏天。
達到 500 萬台新能源車型下線的裡程碑,是比亞迪的勝利,也是中國車企的勝利。中國汽車之名,應該怎樣書寫?比亞迪的「格局」刷屏給出了答案。銷量、格局兩者相輔相成,如果只有銷量沒有格局,不會有「萬邦來朝」盛況;而只有格局沒有銷量,那也不過是夜郎自大般的自我感動。
比亞迪作為國產新能源的「帶頭大哥」,為中國汽車之名落下了可貴的第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