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AI大模型真的引領了國内的“資本盛宴”嗎?是,也不是,歡迎閱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互聯網怪盜團
AI 大模型是 2023 年迄今資本市場最熱門的名詞,在美國如此,在中國也是如此。在各種社交媒體平台,每天都可以看到咨詢公司和自媒體宣布 "AI 大模型在中國掀起了一波投資熱潮 ",甚至言之鑿鑿地宣稱 " 大模型賽道已經吸引了數百億 / 上千億投資 "。在上海和北京舉行的 AI 博覽會或研讨會都爆滿了,好像所有的分析師和基金經理都在出席,并且在現場拍照發朋友圈。在很多人眼中,大模型(以及 AIGC 應用)已經成為堪比當年的新能源和芯片的超級投資賽道,是一場及時雨,可以僅憑一己之力,引領涵蓋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 " 資本盛宴 "。
然而,我看到的實際情況不支持上述觀點。在與熟悉的一級市場投資人和創業者深談之後,我發現 AI 大模型在所謂 " 資本圈 "(尤其是創投圈)的實際熱度遠遠比不上它在社交媒體的熱度;投資人固然在關切 AI 賽道,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 " 口惠而實不至 " 的狀态。至于所謂 " 大模型賽道已經吸引數百億 / 上千億投資 " 的說法,更是形同夢呓,與事實完全相反。
總而言之,我看到的情況是:
對 "AI 大模型 " 的炒作局限于二級市場,準确地說是 A 股二級市場。在一級市場,投資人樂意學習、調研 AI 項目,但是投資十分謹慎。AI 賽道創業公司極難獲得投資,誕生的 " 獨角獸 " 數量極少。互聯網大廠對 AI 大模型投入了許多内部資源,但很難稱之為 " 投資 "。
毫無疑問,在 2023 年上半年的 A 股市場,任何與大模型、AIGC 沾邊的上市公司都會被惡炒。問題在于,A 股市場的 TMT 行業一貫與實業脫節,對一級市場的傳導機制很弱,這次也不例外。我們都知道,無論 A 股市場把 360、昆侖萬維、湯姆貓、中文在線 …… 這些公司炒到多少億市值,都不會有多少資金真正流向 AI 大模型及應用開發本身;這種炒作僅能提高 " 大模型概念公司 " 高管的離婚率。
而一級市場的風險投資人固然很樂意學習大模型、參加 AIGC 展會、調研 AI 基礎研發和應用項目,不過真正下手投資的時候會非常謹慎。因此,國内 AI 賽道的創業公司,無論處于大模型研發還是應用領網域,拿到融資都非常困難。迄今為止,整個賽道也就誕生了 MiniMax、光年之外等寥寥無幾的 " 獨角獸 ",其中光年之外還因為王慧文的抑郁症而半路折戟。此外,就連王小川的百川智能獲得的投資也相當有限,遑論其他沒有背景的創業公司。
當然,整個互聯網行業對 AI 大模型的投入十分巨大,多家互聯網大廠均将其列為 " 一号位工程 ",乃至暫停了許多基礎研發項目以便集中資源。問題在于,這種内部投入不能稱為 " 投資 " ——某家大廠内部分配了 100 億元的資源用于大模型方面的招聘、購置硬體設備或租用雲服務,我們很難說它 " 對大模型賽道投資 100 億 ",因為資本市場所謂的 " 投資 " 是一種對外行為。
所以,AI 大模型在 " 資本圈 " 的實際熱度被嚴重高估了。有人樂觀地認為,接下來幾個月,實際熱度會大幅提升,因為生成式 AI 的監管措施落地了,更多的人才和資源湧入了,整個行業的發展也更加正規了。我不這麼認為。事實上,國内的 AI 創業賽道面臨着兩個根本性問題:第一是行業自身的問題,第二是國内風險投資界的供給問題。這兩個問題均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決。
先說第一條。AI 大模型的基礎研發是一門高度專業化、十分狹窄的細分賽道;它又是一門極端燒錢、對資本開支要求極高的生意。二者結合,就導致了實際能投大模型的風投基金非常少。MiniMax 能拿到較高估值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成立得早,在兩年多的歷史上有了較多積累;2023 年以來才成立的新公司,絕大部分并不能讓投資人安心(光年之外本來可以成為例外,但是很可惜)。
至于 AIGC 應用這條賽道,其理論上限可以遠遠高于大模型研發自身,但現在很大程度上也還停留在紙面上。國内一級市場為了一項前沿技術的 " 消費級應用 " 而随便一擲千金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大家都知道,在互聯網流量紅利耗盡之後,任何新技術的應用都很難像 5-10 年前那樣迅速成長起來。何況,在可見的未來,國内的消費級 AIGC 應用将很難使用 GPT 等海外大模型,只能基于國内的水平較低的模型,這就進一步限制了它們的發展前景。至少就一級市場而言,此時此刻,"AIGC 應用 " 還是一個空有關注度、很難拿到真金白銀的賽道;我估計這種現象還将持續一年以上。
再說第二條。自從 2021 年以來,整個國内風險投資 ( VC ) 領網域在供給端的趨勢就是:美元基金每況愈下,人民币基金的資金來源從 " 市場化 " 不斷轉向 " 國資化 "。美元基金的退潮自不必說,在美股市場對國内企業半關閉的狀态下,它們一直在主動或被動地收縮戰線。對于人民币基金而言,無論它們自身的管理人 ( GP ) 是什麼性質,其資金來源都越來越依賴地方國資平台,因為那是目前唯一還比較暢通的籌資渠道。
既然拿了地方國資的錢,人民币基金就必須給地方政府一個交代,而地方政府最關心的是本地就業和 GDP。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都屬于產業鏈很長的現代制造業,有利于 GDP,而且其中必然有某個環節有利于就業;AI 大模型卻不是這樣的。即便某個大模型創業公司願意把研發團隊整體搬遷到某個省(那是不可能的),它為當地創造的就業仍然可以忽略不計。至于 AIGC 應用服務,如果今後發展起來,創造的 GDP 也只會屬于北上廣深(最多加上杭州)等少數一線城市,大部分地方對其毫無興趣。
如果是在 5-10 年前,人民币基金還可以 " 暗度陳倉 ",拿着地方國資用于發展 " 芯片等硬科技產業 " 的錢,投到大模型賽道裡去。可是現在,地方國資已經非常精明了,在出資時往往附有嚴格的限制,從而堵上了一切漏洞。例如,在醫藥投資領網域,國資 LP 甚至會對 GP 要求 " 只準投醫療器械裡幾個非常狹窄的類别,不準投的别的器械,更不準投醫療器械之外的賽道 "。對于 TMT 領網域就更是如此了。毫不誇張地說,若不得到國資 LP 的認可,大部分人民币基金在 AI 賽道休想投出一分錢。
除了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之外,國内風投行業還存在另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即以互聯網大廠為核心的企業風險投資 ( CVC ) 。遺憾的是,從 2021 年以後開始,互聯網大廠的投資業務不斷收縮;至于其他行業的企業,就更缺乏足夠的财力了。對于互聯網大廠而言,發展生成式 AI 的重心仍然在于内部,對外投資更多地是發揮 " 尋找備胎 " 的作用。眾所周知,備胎不需要有很多個,也不需要賦予其很高的估值。
是的,主管部門出台了一些扶持生成式 AI 產業的檔案;是的,官媒在為大模型及相關應用叫好——可是這些扶持,仍然遠遠無法與當年新能源、半導體、生物醫藥等賽道獲得的扶持相提并論。而且,這些扶持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落到了互聯網大廠而非創業公司頭上。AI 賽道創業公司獲得的實惠,可能還比不上第二次版号危機之前的遊戲行業。
上述事實應該不會影響 A 股市場對大模型的炒作,因為眾所周知,A 股市場由其自身的(背離基本面的)邏輯決定。AI 大模型究竟有沒有引領國内的 " 資本市場盛宴 ",純粹取決于你的視角:盛宴僅僅存在于 A 股二級市場,如果你把這個市場排除掉,那就沒有任何盛宴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