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這麼拍,十個張頌文也救不動啊,歡迎閱讀。
張頌文的新片又來了。
繼《獵冰》《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兩度讓人失望之後,張頌文這次拿出了國民度極高的諜戰題材,而且又演了回反派。
《潛伏》班底打造,姜偉監制,導演林黎勝為劇本打磨十年。
一開播也不負眾望,實時熱度直接登頂。
翻身仗?
可是,随着劇集的播出,質疑聲也越來越大了起來。
熱度逐漸走低。
所以是張頌文不被信任了嗎?
或許。
他只是又一次被拉下了水——
孤舟
直接說吧——
《孤舟》的口碑崩盤不是沒有道理,甚至 Sir 在看前幾集的時候,一度難以忍受。
為什麼?
因為在一部諜戰劇中,所有人都集體降智了。
這是很不明智的做法。
Sir 當然理解這麼做的原因,因為這是一部大男主劇,所以需要呈現出男主的成長,于是開始幾集有着大量的男主如小白一般被誣陷、被抛棄、被質疑的情節。
問題是,欲揚先抑可以,但不能沒有腦子啊。
劇集一開篇,就讓許多人產生不适——
比如說,男主本是外圍人員,想破例加入行動,被拒絕後委屈地道德綁架 " 根本沒把我當自己人 ",然後女友求情,負責人立馬松口。
你們敢相信這參與的是極其重要的保密任務?
比如說,夜間突襲,這一幫人完全不知道什麼叫地下和隐匿。
甚至讓女主倒數六十個數再逃,居然還真的數了。
emm……
這個意思是,想表達,這個世界就是個草台班子?
最離譜的是,在前幾集裡,男主幾乎毫無主觀能動性,但凡一思考,就會出現各種啼笑皆非的場面。
比如說重頭戲,男主進汪偽特工站。
男主為什麼要做汪偽特工?
最直接的解釋就是,因為他在上一次行動失敗後,被共產黨懷疑是内鬼,所以他要進入汪偽特工站,找出真正的内鬼,洗刷自己的嫌疑。
但。
我們就不說之前被懷疑這事有多麼不靠譜了(像玩狼人殺)。
單聊這個邏輯——
就正常人來說,一個被懷疑沾染自己弟兄鮮血的人,解決的辦法會是加入敵對陣營,靠着沾染更多鮮血,來證明自己之前沒有沾過血嗎?
當然不會是不是?
退一步說。
男主為什麼要洗刷嫌疑?還不是因為怕給家門帶來惡評?可他加入汪偽特工站這事本身,不同時把家族更多的人拉下水?
就不說之後會不會遇到陷害了。
單是這個舉動本身,你的家族就會遭遇更大的危險啊。
甚至再退一步說。
即便男主神通廣大,有這個自信可以不殺害共產黨就能找到證據,但,這個内鬼在特工站只有最高領導知道,連日本人都打聽不到,你一個沒有任何經驗的富家公子,又需要多少年才能接觸到這最高層的機密?
要知道你之前可是共產黨啊。
如果不給你分配到一個只執行任務的打手角色的話,這個特工站也活該被端了。
所以說,這個橋段之所以成立,有且只有一個原因——
男主光環。
并不是說小白成長日記這種做法不可取,而是要看是否合理。
就像《偽裝者》。
劇中的明台,最開始也是典型的菜鳥人設——
懷揣理想主義的天真少爺,把革命事業看成當英雄的機會,到最後成長為堅定理想的革命戰士。
但這類男主的成長往往需要革命信仰的純度與烈性作為切入點,所以我們會相信這樣的人設。
而《孤舟》呢?
只是一個勁地渲染男主被誣陷,被圍困,但與此同時,又因為男主中心制,導致大量的情節設定都只是為了給男主提供舞台,等待他的成長。
結果。
就像劇裡所有人都知道這個角色是男主似的,他可以橫行無忌,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
這樣的劇,還能看下去嗎?
也難怪。
明明劇中所有人都在搞事業,可最終,還是有大量的觀眾覺得,這就是一部 " 諜偶 "。
那麼,張頌文呢?
畢竟我們在聊偶像劇這個詞的時候,實在是沒有辦法把它和張頌文聯系起來。
值得慶幸的是。
不管這個劇本有多稀爛,但至少,張頌文還試圖給這個角色注入些正常的感情。
一個例子。
作為汪偽特工站的站長,周知非(張頌文 飾)教兒子讀書寫字(沒錯,漢奸也逃不開帶娃)。
突然接到電話,要出任務離開,怎麼做?
按照一般諜戰劇的思路,應該是迅速走開,執行任務,只需要切一個場景即可,但張頌文呢,他走到了兒子面前和他說了句," 寫兩頁就睡覺 "。
然後一邊離開,一邊說," 橫畫要細 "。
走到面前說,以及邊走邊說,相信做過父親的朋友,看到這兩個動作就已經明白,這個父親的形象,已經立住了。
也正是如此吧。
在這樣 " 生活流 " 的表演方式下,你會看到一個特工站長,會記得讓自己夫人給下屬夫人結呢子大衣的賬。
也會看到下屬殉職了,和夫人一起給他燒紙錢,還不讓下屬的夫人改嫁。
沒錯,這些情節都不重要。
但卻給劇集增添了不少煙火氣和人情味。
可惜的是。
如前所述,這部劇是個實實在在的大男主戲,張頌文的戲份并不多,所以不但發揮空間有限,而且無法改變一部劇的整體面貌。
一個佐證就是,劇中的主場景——顧園,完全充斥着與這種煙火氣相反的氣質。
它很懸浮。
充滿格調的蘇州,别致的園林美景,流水穿過粉牆黛瓦。
這些尚且不論。
光是主角們精致得完全不符合劇情設定的服裝和造型,都仿佛是為這部劇打造了一層美顏濾鏡。
說白了,在一個降智的故事和懸浮的環境裡。
再好的演員,也無力回天。
當然。
這個劇也并非是一無是處。
至少 Sir 看到後來,會越來越清晰地看出這部劇,其實也是在暗藏着自己的野心。
它也在試圖創新。
試圖在一個以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革命理想與日常情感倫理的對抗為主的諜戰世界裡,抛出自己的核心表達——
家族叙事。
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如果說抽空《孤舟》中的信仰濃度,那它一定是一部家庭劇。
劇裡提到家族的場景不少。
比如周知非的兒子要被送到日本留學當 " 人質 ",周知非最後叮囑的是叫兒子熟背家譜。
劇中也多處出現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人生八德。
" 家族 " 概念全程貫穿始終。
即便是前部分的高潮戲,最終指向的也是父子情——
在全面的監聽下,顧家父子倆聲音上繼續表演着 " 轅門斬子 " 的假戲,但身體上、神情上真情早已洶湧澎湃。
那雙緊緊交握的手,最後對着自己開槍的手,就是父子情的具象化。
為什麼這麼注重家族?
不得不提到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提出 " 差序格局 " 的概念。
意思是,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家庭、地緣等社會關系,以自己為中心像水波紋一樣推開來。一個差序格局的社會,是由無數私人關系搭成的網絡。
也正是在這種格局中,公與私、群與己并沒有清晰的界限。
這或許是中國諜戰故事最獨特的地方。
也是編導試圖展現出來的,想要做出不一樣諜戰劇的野心。
只是。
我們也知道,一部作品的觀點能否傳遞到位,首先還得看這個作品本身的質量,倚天劍屠龍刀再厲害,落到一個三流小混混的手裡,也只能是廢銅爛鐵。
當作品本身 bug 橫出,再好的表達也是無根之木。
就像影片裡的一個細節。
女主執行任務失敗的那個晚上,被特務看到了兩次,兩次都是僥幸逃脫。
接下來該怎麼辦?
按道理講,作為一個地下工作者,暴露之後,在任何行動之前,正常的思維,都不會是戴着同樣的帽子,穿着同樣的衣服再次出現是吧。
可是呢。
她不但大搖大擺地出現了,而且是光天化日地,戴着同樣惹人注目的帽子,出現在特務們的面前——
和刑車上的男主深情對望。
而且沒有一個人發現。
唉。
Sir 只能說,當一部劇的現實基礎是如此的千瘡百孔、草率了事。
那麼再濃厚的感情。
也都會成為一場,強行喂養的虛情假意。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不愛吃魚的小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