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百萬騎手的社保問題迎來破局,然後呢?,歡迎閱讀。
騎手的勞動保障,永遠處于進行時,社會的期待在提高,文明的水位在提升,企業的經營在進步,不存在一蹴而就,只有久久為功。
撰文丨艾川
靈活就業群體上社保,破局時刻已至。
2 月 19 日,美團、京東、餓了麼同日宣布,将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
雖然餓了麼、京東尚未公布具體的社保覆蓋規模,但從業内分析來看,美團此次的社保方案覆蓋了全職和兼職,僅此一家預計覆蓋的外賣騎手至少有一百萬。
圖 /" 美團 " 公眾号
至此,争議多年的靈活就業群體社保問題,終于迎來破局。
01
2 月 19 日當天,最早發布公告的是京東,比美團要早幾個小時。
外界據此猜測,是不是美團看到京東的消息後,才緊急跟進,臨時出台了騎手社保政策?
不客氣地說,這完全是外行話,将娛樂八卦新聞的思維帶入到真實復雜的經濟世界。
騎手上社保茲事體大,是一個極其繁瑣、精細、科學的系統工程,又豈是短短幾個小時可以完成決策的?
要知道,近年來相關部門對于外賣騎手的社保方案,進行過多輪試點和探索。從人社部指導下美團、餓了麼等企業實行的職業傷害保障,到上海鼓勵靈活就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經歷過一輪又一輪的探索。
可以說,從中央到地方再到企業,都是在循序漸進地落實,以尋求一個針對外賣騎手保障的最優解。
如果真是如外界所言,這麼簡單痛快,一紙公告了事,又何至于勞動政、企、學三界筚路藍縷,反復推敲,花費了數年時間方才有了今時今日的成果?
要知道,這對相關企業而言可是一筆幾十億、上百億的巨額投入,牽一發而動全身,又怎麼可能未經深思熟慮就匆匆推出,形同兒戲?
相信 " 緊急跟進 ",不如相信特朗普在美國大選前,作出的 "24 小時解決烏克蘭問題 " 之承諾。
這麼想的人,或許 " 競争思維 " 太多了一點,将這樣一個惠及百萬外賣騎手的保障政策簡單視為常規的市場競争舉措。
搶跑也好,按部就班也好,公布得早一點晚一點,最終能幫助騎手兄弟姐們生活得更好,才是硬道理,又何必落入競争思維的俗套。
圖 / 圖蟲創意
事實上,給外賣騎手上社保這件計劃,在美團内部已醞釀多年,如美團核心本地商業 CEO 王莆中在内網中所言," 我們讨論社保問題很久,也和相關部門做了很多種方案的匯報 …… 如果整個行業都向我們看齊,也是好事。"
很久是多久?不妨考古一下,外賣行業領頭羊美團何時開始探索針對新就業群體的勞動保障方案。
我能見到的 " 最早 " 是 2015 年。彼時美團初建平台配送運力,就推出了初版騎手險。
2021 年 9 月,在人社部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後,即著名的 56 号文,将新業态用工關系分為 " 勞動關系 - 不完全勞動關系 - 民事關系 "。
而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在 " 不完全勞動關系 " 下如何落實好社會保險等勞動保障,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國際範圍内都無經驗可循。
為此,2022 年 7 月以來,在人社部指導下,美團率先啟動新就業形态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已出資 14 億為 7 個試點省市的全量騎手繳納職業傷害保費,未來将進一步覆蓋所有省市所有騎手。至 2024 年 12 月底,美團與保險公司合作開發的商業意外險,已經能夠 100% 覆蓋跑單的騎手。
圖 / 視頻截圖
如果從廣義的社會保險概念來看,兩年前美團這項投入 14 億元的試點,其實是最早針對外賣騎手的社保方案探索。
如果将聚焦在狹義的 " 社保 " 概念中,即最具代表性的靈活就業群體養老保險,美團也在去年就啟動相關流程了。
公告顯示,自 2024 年以來,美團就騎手繳納養老保險等社保方案做了認真研究,選擇了不同區網域不同城市進行深入調研,并在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形成了初步試點方案,目前正在搭建騎手社保相關的信息系統,預計 2025 年二季度開始實施。
上關百萬騎手的切身利益,下關每年數十億元的新增投入,國家相關政策也在跟着實踐調整進化,容不得美團不鄭重其事,又豈能輕率魯莽行事。
對京東等新進入外賣行業的 " 攪局者 " 而言,其訂單密度、運力規模仍處于剛起步階段,即沒有太多顧忌,也無需反復探索,因此大張旗鼓喊出 " 給騎手上社保 " 表明态度,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但這句話的背後,關乎百萬新就業群體的福利保障,不能讓 " 給騎手上社保 " 淪為一句表态的空話。騎手的勞動保障,永遠處于進行時,社會的期待在提高,文明的水位在提升,企業的經營在進步,不存在一蹴而就,只有久久為功。
02
比較幾家企業的措辭,也能看出些許區别。
京東的公告中,稱将為 " 京東外賣全職騎手 " 繳納社保,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醫療險。
但據媒體的報道,這項方案并不會覆蓋京東外賣現有的 130 萬騎手(主要為達達眾包騎手),而是新招募騎手重新籤署合同。這或許對京東來說,也是個無奈的選擇:要覆蓋 130 萬現有騎手,涉及的利益太多、壓力太大,另起爐灶可能是個更好選擇。
餓了麼公告中,則是表示将全面響應人社部門統一部署,在更多城市推進 " 新職傷 " 保險覆蓋。如果從廣義概念上理解,這類新興職業傷害保險也屬于社會保險範疇。
美團的公告中有兩處低調卻别出機杼的表态:去年開始研究 " 騎手繳納養老保險等社保方案 ",并且将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
從新型職業傷害險,更新為新就業群體最關心的養老保險,這自然是一項巨大的進步。
不過,給全職騎手繳社保,早就不是什麼争議問題,業界、政府、學界達成共識已久,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比較清晰。
但問題是,數量更大的兼職騎手呢?
前面提到,外賣騎手因為靈活就業的職業特征,在勞動關系認定上一直存在較大空白。在人社部 2021 年發布的 56 号文中,對此也持 " 戰略模糊 " 的觀望态度,沒有作出明确定義,将 " 不完全符合确立勞動關系情形 " 的靈活就業人員,單獨歸為一類保障對象,被外界解讀為著名的 " 勞動三分法 "。
以眾包為代表的兼職騎手屬于典型的 " 不完全勞動關系 ",其存在多平台跑單、工作時長零散、收入難以按月穩定統計,在勞動關系認定上存在很大的難題。
打個簡單的比方,如果一個眾包外賣騎手,不定期在餓了麼、美團分别跑單,那這位小哥到底算誰家的騎手?誰來牽頭幫他上保險?
因此," 誰給上?怎麼上 " 并不是個簡單的問題,而是涉及新就業群體的結構性問題。
圖 / 圖蟲創意
從 2022 年開始,國内開始針對新就業群體試點的保險,主要是職業傷害保障險,在最關鍵的養老保險上尚未實現制度突破。
可以這麼說,外賣騎手繳納社保一事為何時至今日才落地,很可能正式因為各方在是否要納入兼職騎手陷入糾結。
根據美團研究院此前披露的數據,美團 745 萬有接單收入騎手中,全年接單在 260 天以上的占總人數的 11%,大約 81.95 萬人。這個人數範圍,也是符合 " 全職騎手 + 穩定兼職騎手 " 的範圍。同時考慮到 2023 年後外賣市場與就業群體的規模持續擴大,預估美團的社保方案可能覆蓋超百萬騎手。
而且從 " 穩定兼職騎手 " 的表述來看,結合部分兼職眾包騎手存在多平台跑單的工作特征,美團推出的這項社保方案試點,極有可能也覆蓋到在其他平台兼職跑單的眾包騎手。比如某個美團眾包小哥也兼職在其他平台跑單,也有可能被納入到這個保障範圍之類。
也就是說,經過了一年左右的研讨與考慮,美團最終拿出的方案是 " 就多不就少 ",寧願自己多承擔點,也要盡可能地多覆蓋一些騎手,體現了以勞動者主體優先的包容性,而非身份的 " 排他性 "。
56 号文出台後,政、企、學三界關于社保的所有糾結,無非是如何兼顧勞動者利益與企業承受力,而今美團率先站出來為 " 穩定兼職騎手 " 上社保,為新就業群體用工的多個行業摸索出先行方案,這既是一種讓步,也是一種破局,更是一種擔當。
這意味着美團通過前期的試點和探索,已經率先突破了政策空白區,探索出更好、更合理保障外賣騎手新就業群體權益的 " 制度方案 "。
先行者,注定要承擔更多的責任,支付更多的成本。美團默默在做的事,其實承擔着巨大壓力。
很多人問了,這對個體騎手究竟意味着什麼?
按照現行政策,靈活就業者如果以個人身份參保,全部繳費由個人承擔,其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 20%,當中的 12% 進入統籌賬戶,8% 進入個人賬戶;醫療保險為 8%,總體繳費比例近 30%。
而企業躬身入局後,騎手的個人負擔比例将下降。
圖 /CFP
這裡還可以大致算一筆賬。
據媒體估算,2024 年,全國範圍内多省份的企業職工社保繳費基數下限在 4000 — 5000 元。如果以 4500 元作為騎手繳納社保的基數,那麼外賣平台每月人均需額外支出 1350 元(4500×30%),一年就是 16200 元。
目前媒體估算,在美團穩定接單的騎手數量大約 100 萬,京東放棄了此前達達 130 萬騎手轉而重新招募,有人推測為 1 萬人。如果是這 101 萬外賣騎手,那麼這筆保費總額就是 160 億,其中,騎手個人負擔部分也不小,這與城鎮職工社保的情況類似。
當然這麼估算,也不一定準确。根據高盛發布的研究報告,考慮到這項計劃屬于漸進性質,預計第一年的社保增量成本為每筆訂單新增 0.1 — 0.2 元成本,整體增量成本相當于 20 億至 30 億元人民币,成本處于可控水平。
目前看來,這筆錢中的相當一部分将由平台及合作商承擔,可能也有小部分将變為消費成本,由消費者、商家分攤。
消費者是否願意為他們呼籲的公平正義買單?目前還不得而知,但以海外的經驗來看,直接有關勞動力的消費中長期一定是上漲的,人肯定越來越值錢,購買的服務肯定越來越昂貴,消費者對此得有清醒認識。
凡事,皆有成本。
無論如何,美團這個先行者,當得不容易。
03
這筆賬其實還可以繼續算。
如果僅以現行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為基數推測,平台掏出了一大筆錢,騎手本人的社保成本雖然下降為 10% 以内,但畢竟也還是要出錢的,每月 400 元對一個寄居城市,還要承擔養家責任的騎手而言,并非是小數目。
去年 3 月,在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一場别開生面的立法大讨論中,一名 90 後外賣小哥曾表示:" 我來自農村,社保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是不願意繳納的!"
現場還有一個小哥說:" 如果繳社保,每個月我個人要出 700 元,這 700 元相當于我要送 100 個訂單。"
對社保持抵觸心态的還不止外賣騎手。據 2020 年發布的《流動的 " 新市民 ":新生代農民工生活與心态調查報告》顯示,受訪對象中不繳社保的占比 51.3%,繳了公積金的僅有 17.4%。
對此,有人說了,外賣騎手和靈活就業群體過于短視,對人生缺乏規劃,沒有長遠眼光,勸他們要習慣于 " 延遲滿足 "。
這種說法過于居高臨下了,不僅飽含了滿滿的 " 城市中產凝視 ",且忽視了一個自由市場理念中最根本的理性經濟人假定:沒有人比他自己,更知道自己的根本利益是什麼。
上社保是好事,但如何讓外賣騎手們心甘情願地參保卻是一個同樣重要的課題,說得再白一點,外賣平台花了那麼多錢,外賣小哥們還不領情,這不就是吃力不讨好嗎?
我想,這也正是外賣平台在這幾年間對社保來回思量、反復論證的重要原因之一。所謂 " 以人為本 ",就是得幹一些真正讓外賣小哥有獲得感的事。
圖 / 圖蟲創意
外賣騎手為何對上社保的态度遊移不定、左顧右盼?
這其間當然有現金流的原因,騎手們想盡可能地将收入投入到 " 當下 "。但除此之外,恐怕還有更深層次的制度成因。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新就業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張成剛認為,從對騎手需求的調研看,騎手更關注收入、工作時長安排等,此前對于社保的需求沒有被完全激發出來,當下也有很多技術細節需要探究:
目前養老由省級統籌,而很多勞動者屬于跨區網域勞動。不少跨區網域勞動者在老家交了一份新農合保險,如果平台為騎手再次繳納養老保險,騎手也需要承擔部分費用,而騎手未必希望再繳納一份保險。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繼續追問下去。
騎手如果想在退休後按月領取職工基本養老金,社保繳納時長至少需要達到 15 年,按照延遲退休的細則,這個時間未來還将延長到 20 年。如何說服騎手接受這個時間上的 " 不确定性 "?
目前職工社保只實現了省級層面的統籌,騎手的流動性較高,雖然社保跨地區轉移機制已經打通,但他們在社保轉移時可能會面臨許多麻煩,甚至也不能确保其賬戶金額完全轉移。如何說服騎手接受這個 " 麻煩 ",維系其參保動力?
這麼多現實的棘手問題放在眼前,還去說小哥們不參保是因為 " 過分短視 ",不免有些咄咄逼人,甚至不可理喻了。
對于以上這些情況,政府與平台将采取何種措施,仍然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确認,這更考驗管理的智慧。
給外賣騎手上社保,才剛剛上路,未來還有很多不确定性。
但有最近挺流行的兩句話,可以送給勇于任事的外賣平台們。
一句來自《黑神話:悟空》的制作人馮骥: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
還有一句來自《哪吒》的導演餃子:出來混,最重要的,是出來。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開幹!
* 題圖來源于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