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7年負債近200萬,年銷超2000萬店鋪在雙十一關店了,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啟陽路 4 号,作者:風暴眼,原文标題:《幹電商 7 年負債近 200 萬,年銷超 2000 萬店鋪在雙十一關店了》,題圖來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連續虧損,電商店鋪無奈關店,負債近 200 萬
• 退貨率飙升至 80%,利潤急劇萎縮
• 銷售額 2000 萬,卻虧損 70 多萬
• 連續虧損,電商店鋪最終關張
雙十一的購物狂歡中,在電商領網域摸爬滾打了 7 年的林東卻做出了一個沉重的決定——關閉他的女裝店。曾幾何時,這家店鋪年利潤可觀,數十萬的收入讓林東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然而,随着電商平台規則的頻繁變動和市場競争的白熱化,他的店鋪逐漸陷入了困境。
退貨率的飙升成為了壓垮林東的關鍵所在。原本 30% 左右的退貨率,如今卻如脫缰野馬般飙升至 70% 乃至 80%。這一變化不僅消耗了他大量的精力和時間,更直接導致了利潤空間的急劇萎縮。
面對這一困境,林東并非沒有嘗試應對。他嘗試了多種方法,試圖降低退貨率,挽回頹勢,但卻收效甚微。去年,盡管店鋪銷售額達到了 2000 多萬,但扣除各項成本後,林東卻驚訝地發現自己虧損了 70 多萬。
今年雙十一,林東原本希望通過參與活動,借助平台的流量紅利,讓店鋪起死回生。活動初期,銷量确實有所增長,但這只是短暫的虛假繁榮。退貨率依然居高不下,盈利無望。在深思熟慮後,林東不得不作出了關店的決定。而此時,他已經背負了将近 200 萬的債務。
以下是他的自述:
一、退貨率太高了
2017 年,我開始在電商平台賣女裝,冬天賣羽絨服,夏天賣連衣裙。起初的幾年裡,店鋪經營得還算可以,每年有幾十萬的利潤。大約從 2021 年開始,平台規則開始發生微妙變化,經營變得越來越難。
在女裝領網域,退貨率居高不下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以前,我的店鋪退貨率大約在 30%,雖然偏高,但仍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内。但如今的退貨率已經飙升到了 70% 甚至 80%。
我覺得退貨率飙升和平台縱容有很大的關系。
原本電商平台設立的 7 天無理由退貨政策,旨在保護消費者的權益,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如今,這一政策卻被濫用。即便是一兩個月前的訂單,只要消費者提出退貨申請,平台都有可能支持,無論商品是否存在質量問題。
而如果拒絕退貨,一些消費者會利用平台的規則來惡意投訴。我遇到過一個客戶,他在我們店鋪買了一件衣服,但因為個人原因過了一個月才申請退貨。按照規定,衣服穿髒了、穿爛了,我們有權拒收。但這位客戶為了報復我們店鋪,竟然每天都來下單,然後要求退款。
我向平台客服反映了這個情況,但他們卻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這位客戶連續拍了一個月累計 30 多單,導致我們損失了 500 多塊錢的運費險和快遞費。而那件衣服的利潤,也不過才 50 塊錢。
當然,退貨率的飙升還與運費險有關。平台強制每個商家都購買運費險,否則無法參加活動。但有些消費者就是利用運費險來賺錢,他們購買商品後故意退貨,從而賺取運費險的差價。具體來說,一些羊毛黨和快遞驿站合作,一個寄件才 2~3 塊錢,運費險賠付最少 8~10 塊錢,如果他們一天能夠操作這樣的交易 10 多單,那麼所獲得的收益可能會超過許多人的日常工資水平。
為了應對退貨率的問題,我嘗試了各種方法。最簡單的,我曾在商品上使用一次性防偽卡扣,上面寫着 " 退還憑證,試穿請保留,拆毀不退還 " 等字樣,以防止調包和惡意退貨。但這種提醒并未起到明顯的效果。有些人會剪掉吊牌後再退貨,而平台依然會給予退款。
商家對平台也很嚴苛,一些顧客會把貨調包後再退回來,比如我賣的是女裝,對方明明買的是紅色的,退回來的時候卻變成了白色的。但只要快遞送到門口,我籤收了,就不可能每天都去拆包檢查。可平台卻不管這些,只要我沒當着快遞的面籤收,就說我不是商家,所以只能認栽,拒收都不行。
因為退貨率越來越高,一件價格是 400 塊羽絨服,就算賣 600 塊也賺不到錢,更何況,平台不斷壓縮商家的利潤空間,各種促銷活動、廣告費用層出不窮,讓我們這些小商家雪上加霜。
二、賣 2000 多萬,卻虧 70 多萬
現在的活動頻率也太高了。一年 365 天,感覺有 350 天都在搞活動。一旦有活動,平台就明裡暗裡都在引導商家:報了活動,就有流量扶持;如果不報,那就只能眼巴巴看着别人享受流量紅利。這其實就是變相地逼商家參與。
如果同行都報了活動,價格都定在 130 元,而我因為沒報活動,價格依然是 150 元。消費者一看,肯定會覺得我黑心,都跑去買 130 元的了。平台的推薦系統更是以低價為優先,總是将那些報了活動、價格更低的商品推送給消費者,讓沒報活動的商家根本拿不到流量。
而報名活動利潤空間壓縮不少,那活動前一段時間購買的消費者都會找上門來,要求退差價。他們會說:" 你怎麼降價了?我之前買的貴了 50,你得全退給我。" 這樣一來,我之前辛辛苦苦賺的那些利潤,全都得吐出來。
更讓我頭疼的是,平台在逼我們降價的同時,供應商那邊卻在漲價。就像我之前賣的那套棉服,一開始拿貨價是 130 元,售價是 190 元,利潤還算不錯。但沒過多久,拿貨價就直接漲到了 150 元,之後更是一路飙升到了 180 元。
這背後的原因也讓我感到無奈。以前,一個款式能賣出好幾萬件,現在銷量卻大不如前。為了促進銷售,供應商們不得不開發更多新款,這自然增加了成本。而這些成本,最終都轉嫁到了我們商家頭上。
再加上退貨問題,一旦有顧客退貨,按照我們和供貨商之間的約定,我也得把貨退給供貨商。這樣一來,供貨商那邊也開始積壓貨物,他們的成本也就跟着水漲船高。為了維持日常運營,供貨商不得不提高價格。
而我們零售端呢,真的是左右為難。如果跟着供貨商漲價,怕會吓跑顧客;不漲價呢,利潤又被不斷擠壓。就這樣,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卻束手無策。
回想起 2017 年,我做電商的第一年銷售額就達到了 500 萬,利潤也有 30 多萬。雖然之後銷售額每年都在增加,差不多有 2000 多萬,但去年一算賬,加上房租、人工等其他成本竟然還虧了 70 多萬。這真的是讓我心力交瘁,不知道未來的路該怎麼走。
三、負債 200 萬,無力再戰雙十一
今年雙十一,無疑成為了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迫使我作出了關店的沉痛決定。
電商平台的活動規則是滿 300 就減 50,這一刀直接砍去了我們利潤的大半。更别提,想參加活動還得再提供 20 塊錢的優惠券,這樣一來,70 塊錢的利潤就這麼灰飛煙滅了。考慮到退貨率,最後可能也就賺個 10 來塊錢。等于 400 塊錢的衣服,我連 5% 的毛利都掙不到,還怎麼做下去?
但我還是參加活動了,因為還是有想繼續做下去的念頭。活動一開始,銷量數字确實有所增長,從平時的 200 單一下子躍升到了 500 多單。
但那都只是昙花一現的虛假繁榮。消費者們只是把原本要買的訂單集中到了那一天,真正的增長其實并沒有出現。雙十一,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吸鐵石,把原本打算買衣服的人都吸到了那一天去消費。在活動正式開始前,我的店鋪就已經陷入了流量和銷量的雙重荒漠。所有人都憋着勁,等到雙十一那天再下單,導致前幾天的訂單量只有平時的二十分之一。
更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退貨的太多了,真正增加的銷量其實并不多,算下來肯定是要虧錢。
雙十一之後,還有雙十二,但我已經無力再戰。由于店鋪持續虧損,我現在已經負債将近 200 萬,如果繼續做下去,負債只會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到明年虧損肯定會超過 300 萬。
現在電商平台的規則,真的已經讓我看不到任何希望了,我覺得明年退貨率肯定還會上升。如果還能正常經營,給商家留點利潤,我絕不會選擇關閉店鋪。但現實是殘酷的,只能黯然離場。
我有個微信群,裡面有四五百人,都是做電商的老板。可遺憾的是,真正賺到錢的人并不多,無論他們賣的是玩具、化妝品、水果還是衣服。現在的電商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服裝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全平台、全類目的利潤都普遍低迷。去年一件商品能賺 30~40 塊錢的話,現在只能賺不到 10 塊錢了。
10 月 28 日,我解散了公司,7、8 名員工,都已經遣散了。現在,我主要是在等退貨回來,然後退給供貨商,并把辦公設備、桌子、椅子、電腦等都賣掉。至于未來是否還會再做電商,我目前的想法是:暫時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