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阿維塔俯衝,攻向理想“銷冠”L6,歡迎閱讀。
作者 | 柴旭晨
編輯 | 王小娟
阿維塔變得更激進了,這家長安汽車的旗艦品牌向下一頭扎進了 20 萬元價格帶。
2 月 18 日推出阿維塔 07Pro+ 兩款車型,增程版限時售價 19.99 萬元,純電版 20.99 萬元,相比 Pro 版本直降兩萬,且在 Pro 版的基礎上增加了前排雙零重力座椅、前排座椅按摩等功能,進一步提升舒适性,只是智駕方面改用了純視覺模式的華為 ASD SE 方案。
從售價和定位來看,阿維塔 07Pro+ 主打增程版,顯然是和理想的 " 銷冠 "L6Pro 進行對标,要知道後者是 25 萬 + 級别增程車型中的絕對王者,月均銷量達到了 2 萬台以上。此時,阿維塔 07Pro+ 增程版帶着 5 萬元的優勢欲分一杯羹。
顯然,這又是阿維塔的一次衝量之舉。
去年 9 月末,阿維塔祭出了旗下最重要的戰略車型——阿維塔 07,肩負着突破規模桎梏的重任。最終,阿維塔 07 不負眾望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上市 17 天大定量突破 2 萬台,去年 11 月的銷量更是達到了 8398 輛,刷新了阿維塔各車型的銷量紀錄。
不過,在随後兩個月阿維塔 07 呈現出了明顯的下滑趨勢,在 1 月份的銷量僅為 4 千多台,業内人士認為這是其訂單量減少導致後勁不足。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阿維塔果斷繼續下沉,07Pro+ 的目的就是來提高銷量,穩定市場。
從原先 30 萬 + 到 20 萬元,阿維塔近乎以自我颠覆的方式向下俯衝的背後,是一場關乎生存的銷量救贖。
阿維塔總裁陳卓向華爾街見聞透露,今年阿維塔要朝着 22 萬台的總銷量目标進發。他的理由很簡單,年銷量做到這一量級,阿維塔便能實現盈虧平衡。
去年初,朱華榮親自挂帥擔任阿維塔董事長,内部火速對渠道和組織架構大刀闊斧地改革,抛掉了直營店的 " 負重 "、整理了内部的體系化能力。快刀斬亂麻後,產品端跟進發力,打造了爆款阿維塔 07 後,重新 " 武裝 " 的阿維塔 11、12 迅速增援。
不過,去年阿維塔 10 萬台的年銷目标最終只完成了 7.4 萬。而眼下,行業淘汰賽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的合并也箭在弦上,如何迅速達成規模效應實現自我造血,對阿維塔而言是一道嚴肅考題。這關系到它的生存,更在于其能否真正在豪華市場站穩腳跟。
冰面之下,資本遊戲的規則已悄然改變。
過去,車企可以靠 " 激光雷達數量 "" 算力天花板 " 等參數獲得高估值,但如今投資者更看重銷量增速與毛利率的平衡。理想汽車便是一個典型案例,其毛利率長期維持在 20% 以上,且憑借規模化,市值一度超越蔚來、小鵬總和。
若阿維塔無法快速上量,其估值模型将面臨 " 高研發投入、低規模效應 " 的雙重拷問。
在不久前的長安汽車智能化戰略大會上,長安董事長朱華榮提出了一個宏大願景,長安到 2030 年銷量要破 500 萬,其中自主機板塊和智能化產品分别要貢獻 400 萬、300 萬台,推動長安汽車成為世界級品牌,阿維塔在其中顯然要擔起重任。
下沉至 20 萬市場,意味着阿維塔能觸達更廣泛的消費群體。此前阿維塔 07 的試水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其破開年輕群體的圈層,打開了各年齡階段的接受度,其中 50 歲群體高達兩成。
進一步而言,品牌下沉帶來銷量增長,直接反映在财報數據上,這才有可能在投資者面前講述一個 " 高增長 " 的故事,為 2026 年 IPO 鋪路,繼而開啟份額的狂飙模式。
需要指出的是,20 萬元價格帶是中國車市的 " 最大公約數 "。乘聯會數據顯示,去年該區間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 34%,且增速超過 50%。這裡不僅有特斯拉 Model 3、比亞迪漢等老牌勁旅,也有深藍 S7、零跑 C11 等以性價比突圍的新勢力。
在業内人士看來,20 萬市場已成車市 " 修羅場 ",比拼着車企全方位的能力。這裡的消費者既要性價比,又要技術感;既要品牌認同,又要實用價值。更關鍵的是,阿維塔需要更廣闊的下沉渠道覆蓋這部分市場。
" 跟競品比,我們產品力還沒有被完全打開,特别是在三四線城市覆蓋率才 60%,我們現在差不多 400 家左右 ",陳卓向華爾街見聞坦言," 要與友商實現同等的覆蓋,量級得達到 700 家左右 "。
如今的阿維塔,頭頂的三巨頭光環不再如去年般耀眼。彼時幾乎場場都為其同框站台的朱華榮、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以及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都在各自忙碌,阿維塔也得自己更加努力了。
想要在這殘酷競争中,活下去,甚至拿到決賽圈的門票,阿維塔已然打響了自己的生存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