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先享後付”暗藏消費貸陷阱:一不小心就背債 年利率或達18%,歡迎閱讀。
來源:圖蟲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劉子琪
自從開通電商平台先享後付功能,白竹的購物頻率高了不少。
" 有時候不是特别想買,但一看可以 0 元支付,幹脆就下單了。" 白竹坦言,開始并沒有覺得先享後付功能有什麼不好,每次收到貨後等待自動扣款就好。然而一次退貨經歷,卻讓她十分不悅。
今年 2 月,白竹在某電商平台購買某商品,收到貨後發現包裝有損壞,于是聯系商家退貨退款。平台顯示成功,但由于是先享後付,實際退款為零。但幾天後,平台仍扣除相關費用。" 雖然錢不多,但體驗很不好,以後不會再用。" 白竹說。
所謂先享後付 ,就是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可以先享受商品或服務,然後在約定時間内支付款項,且通常免收利息。這種消費方式最先起源于網絡訂閱服務,如今擴展到線下職業培訓、美容健身和寵物飼養等行業場景,也延伸到線上各大電商平台。
近期,在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4 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 先享後付 " 被點名警示。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有 11125 條投訴包含 " 先用後付 ",8221 條投訴包含 " 先享後付 ",其中不乏針對淘寶、快手、京東等知名電商平台的投訴。
通過披露多起典型案例,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方式," 先享後付 " 背後暗含着不少風險隐患。
先享後付 " 畫大餅 "
張夢為領取學習資料,在小紅書上結識某課程公司工作人員。
據該工作人員介紹,她們公司教學 PS、AI、室内設計等課程,鑑于張夢是大學生,可以先享後付、分期付款,後期還可以邊學邊接單賺錢。并向張夢曬出一些優秀學生案例,有些一單能賺 400 元。
據介紹,該公司的報名機制是先交 100 元報名費,然後在 " 啟辰寶 " 平台籤訂分期協定,學費 4800 元,分 12 期,每期交 400 元,然後為學生提供網絡課程。時代周報記者查詢發現,啟辰寶是一個微信服務号,介紹上寫着 " 專注為商家提供商業保理解決方案。"
一個月後,該工作人員找到張夢,建議她對接京東平台,可以接到京東的訂單。張夢同意後,在該名工作人員指導下開通京東白條,原價 2000 元,每個月需要還款 170 多元。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夢在小紅書上刷到其他人類似經歷,才意識到這是虛假宣傳,學完全部課程後,公司會找各種理由卡考核;即使考核通過,完成一單也需要很長時間,想賺取酬金非常難。
之後,該工作人員又聯系張夢,聲稱公司整改,有名額可以全額退款,條件是交 2000 多元 " 材料費 ",交費後會在 10 個工作日内退還所有費用。于是張夢再一次受騙。
小林與張夢情況類似,她在學校添加名為晨晨的好友,随後被拉進一個群。" 一開始先畫大餅,讓你覺得真的可以賺錢。" 小林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她的朋友圈和語音都是提前包裝好的,給那個人打過語音後發現根本不是同一個人。
在 " 高回報 " 誘惑下,小林籤署分期付款合同,美其名曰先用後付。小林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晨晨聲稱先不用交學費,抽成 12 期,每個月接單賺一千多元,拿出三百多交學費就可以。
慶幸的是,小林意識到這似乎并不靠譜,在籤訂合同的第七天及時醒悟,找律師費盡周折最終成功解約。
預付式消費套路多
與信用卡分期和信用貸款有明顯區别,先享後付屬于買賣合同關系,消費者使用的是自有資金。另外,分期支付的先享後付近似預付式消費,給不良商家留了可乘之機。
劉空空是一名 2024 年應屆大專生,專業是計算機,2024 年 8 月接到濟南博為峰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電話,對方表示可以提供培訓,培訓結束後會幫忙潤色簡歷、提供面試機會,工資在七八千以上,甚至上萬。
當天中午,劉空空來到該公司,并表示自己手頭緊,拿不起學費。該公司工作人員建議他去 " 融易分期 " 平台貸款,共貸款 21800 元,并籤署征信授權書。該平台由北京融聯世紀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運營。
根據劉空空提供的合同,上述借款利率為 6%,還款期數共 18 期,借款起息日從 2024 年 8 月 28 日起,還款方式為前 6 期僅歸還借款利息,剩餘借款周期 12 期為等額本息,即前 6 期每期還款 196.20 元,後 12 期每期還款 2012.87 元。
辦理貸款後,劉空空發現不對勁。" 課很爛,基礎課上完,後面是很多年前的錄播課。" 劉空空告訴時代周報記者,上完課投了一千多份簡歷,只有五六家邀請面試,而且面試問題大部分和課程無關。
據劉空空介紹,對方推薦的工作崗位,有些是不用面試就可以上崗的實習生,月薪只有三四千,和之前承諾的七八千月薪有較大落差。
目前,劉空空在一家銷售公司工作。" 自己找的,和專業相關的工作完全找不到," 劉空空感嘆道,距離下一次還款還剩半個月,如果還不了,可能馬上要失信了。
受訪者供圖
康德智庫專家、上海蘭迪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丁彥伶律師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劉空空所籤署的貸款合同金額為 21800 元,分期 18 期,符合小額貸款的基本條件。如果發放貸款的公司持有 " 網絡小額貸款業務 " 牌照,則屬于合法小額貸款;若無資質,該公司可能涉嫌非法放貸。
丁彥伶分析表示,根據合同中約定的利息以及還款計劃,前 6 期僅還利息(21800×6%÷12=109 元 / 期),但實際每期還款 196.20 元,可能存在附加費用;後 12 期等額本息還款 2012.87 元,實際利率約為 18%(假設無其他費用),已超過司法保護上限(4 倍 LPR),涉嫌違規。
暗藏消費貸陷阱
對于消費者來說," 先享後付 "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便利性。然而,其背後也隐藏着諸多風險。
" 與信用卡分期不同,先享後付通常不需要支付利息或手續費。" 私人财富管理師武蘇偉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先享後付是一種消費方式,而信用卡分期則是付款方式;先享後付的付款時間是在享受服務後,而信用卡分期的付款時間是在消費行為發生時。
這也導致不少商家或平台打着先享後付的噱頭主動設定借貸消費陷阱,稍有不慎就容易踩坑。
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種消費貸形式,雖然沒有實質性借款過程,但由于采用信用方式購買商品或服務,對于一些資金不足但又急需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消費者而言,可能導致其產生過度消費行為。尤其是在缺乏足夠資金還款能力的情況下,容易產生逾期還款、高額利息等風險。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指出,先享後付面臨以下幾種風險:一是可能存在高額利息或隐性費用,消費者可能會面臨額外的經濟負擔;二是可能誘導消費者進行超出自身經濟能力的消費,導致陷入債務困境;三是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可能面臨洩露的風險;四是合同中可能設定陷阱條款,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盡管目前先享後付缺乏明确的法律規制,但面對此類新型消費貸陷阱,國家開始收緊監管。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于近日批準發布國家标準《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後催收風控指引》。該标準是我國首個聚焦貸後催收業務的國家級規範,有效填補了貸後催收環節長期存在的規範空白,對催收行為的時間和方式進行了嚴格限制,并明确禁止向聯系人催收。
對于消費者如何分辨并避免陷入商家精心包裝的消費貸陷阱,梁振鵬對時代周報記者稱,消費者應該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和還款能力,選擇适合自己的商品或服務,避免過度消費。同時,應該選擇信譽良好、經營規範、收費合理的先享後付平台或商家。此外,消費者還應該保留好交易記錄和相關憑證,以便在出現糾紛時維權。
(文中白竹、張夢、小林、劉空空皆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