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從“國民神車”到“ID.家族”,上汽大眾領航四十載,歡迎閱讀。
編者按:
40 年前,上海安亭,中德兩國總理為上汽大眾培下第一鍬土。40 年間,上汽大眾陪伴中國幾代人的成長,首款車型桑塔納不僅讓私家車走入生活,更讓中國消費者首次對高端轎車有了具象認知," 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 " 的廣告語也被載入歷史。此後,帕薩特、朗逸、途觀……款款車型引領國内車市風潮。40 年間,上汽大眾始終勇立潮頭,從小小 " 孤島 " 開始到如今擁有自己的 " 技術森林 ",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要力量,上汽大眾不僅伴随中國車市的發展腳步,更鑄就中國汽車工業現代化範本。
在七十餘載中國汽車工業畫卷中,上汽大眾濃墨重彩。40 年來,上汽大眾不僅見證中國現代汽車產業的崛起,更以其卓越的產品力與創新精神,成為最佳樣本。
其中,產品作為連接消費者與品牌的橋梁,在上汽大眾 40 年歷程中占據核心地位。從首輛桑塔納下線,到如今月銷萬輛常客的 ID. 家族,40 年間,上汽大眾推新必 " 爆款 ",其產品也成為高品質、高水準車型的代名詞。成功背後,是上汽大眾對中國汽車市場需求的敏銳洞察,引領市場風向的同時更構建中國市場獨有的汽車文化。
桑塔納翻開序章
上世紀 80 年代,上汽大眾的成立正式拉開中國汽車合資合作的序幕,而作為中德合資合作的開端,上汽大眾首款國產車型的選擇備受關注。彼時,被稱為 " 中國汽車工業之父 " 的饒斌認為,中國汽車市場真正需要的車型,不僅要在公務領網域服務還要走入百姓生活。根據當時的國情,中方明确引進車型為中級轎車,而且車型使用場景也要非常寬泛,要盡可能的覆蓋公務、商務、公共出行等層面。
随後,中德雙方結合外形設計、空間大小以及技術實力、車身結構等,最終桑塔納擊敗眾多競争車型成為最優選。1983 年 4 月,首輛以 CKD(全零件組裝)方式生產的桑塔納轎車駛下上海安亭工廠產線。這輛經過千挑萬選的車型也為中德雙方交上滿意答卷,僅用時三年,桑塔納便完成國產 1 萬輛的任務,為上汽大眾注入信心。
不過,CKD 組裝不是引進桑塔納的目的,實現國產化、形成中國自己的轎車制造體系才是目标,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最初,中方與德國大眾談判時,計劃七年實現桑塔納國產率超九成,但上汽大眾埋頭苦幹兩年,桑塔納的國產化率僅 2.7%。因此,唯有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建立中國的零部件生產體系,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1988 年," 國產化基金 " 的設立從根本上解決了零部件企業引進技術、設備的經費問題。同年,105 家零部件配套企業、6 所高校、7 家科研院所的成員共同成立 " 桑塔納共同體 "。此外,上汽大眾從德國大眾聘請 20 多位退休工程師培訓和指導零部件生產,嚴格按照德方的 " 六道關口 ",實現零部件國產化 100% 合格。在零部件方面,中德合作夥伴共同建立 400 多家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1989 年,桑塔納轎車國產化率升至 60.09%,1998 年提升至 93%,實現飛躍式成長。
随着國產化率持續提升,桑塔納也出現在百姓生活的各場景中,迅速成為中國轎車市場的标杆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後,桑塔納車型經歷多次迭代,其中上汽大眾推出包括桑塔納 2000、時代超人、自由沸點、俊傑、時代驕子、時代陽光等改款車型。據統計,上汽大眾進入中國市場 40 年,桑塔納持續暢銷 30 多年,長年蟬聯國内轎車市場銷冠。1984 — 1994 年,桑塔納獨占中國轎車市場 60% — 70% 的份額。
作為合資合作模式下的首款產品,桑塔納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為上汽大眾累積寶貴經驗,更為中國汽車工業帶來先進制造經驗,更為後續的汽車產業發展奠定基礎。桑塔納的國產化之路,成為中國汽車工業轉變的重要起點。
進階的經典爆款
随着桑塔納國產化率提升,上汽大眾的高質量生產體系也初步形成,并堅定上汽大眾堅持國產化自主研發的信心和決心。數據顯示,1999 年上汽大眾銷量突破 23 萬輛,繼續保持國内轎車市場的 " 頭雁 " 位置,優異的成績面前上汽大眾開啟進階之路。
上世紀 90 年代,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基于此,中國消費者對汽車舒适、空間、品質的要求進一步提升。上汽大眾敏銳捕捉到中國消費者購車、用車需求的變化,2000 年帕薩特正式登陸中國市場。5 年内,上汽大眾帕薩特在中國市場交出超 40 萬輛的銷量成績單,成為繼桑塔納後上汽大眾的第二張 " 王牌 " 并重新定義中國市場 B 級車标準。
國產帕薩特成為經典,源于上汽大眾研發實力提升。由于與奧迪共用平台、搭載創新技術、時尚設計等,國產前帕薩特已在海外市場名聲大噪,但帕薩特想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簡單的 " 復制 " 遠遠不夠。早在帕薩特國產前,1992 年上汽大眾便派遣九人小組奔赴巴西聖保羅,參與大眾、巴西拉美汽車公司的聯合開發,加速自主研發技術的儲備。随後,上汽大眾投資超 30 多億元建設擁有試制試驗基地和專業轎車試車場的技術中心。國產帕薩特下線前一年,上汽大眾挑選 40 名年輕工程師前往德國大眾進行歷時三年的開發全流程培訓,回國後成為技術中心各領網域的核心骨幹。
1999 年,國產帕薩特正式下線。同時,上汽大眾為其 " 量身定制 " 的第三工廠,制造工藝達到世界汽車工業最新水平,并将空腔注蠟、激光焊接、渦輪增壓等前沿科技引入中國。對于該工廠,時任大眾集團董事長皮耶希認為 " 上汽大眾第三工廠是大眾集團最現代化的模範工廠,國際上最先進的汽車廠 "。
據了解,根據中國消費者對汽車大空間及舒适性的需求,上汽大眾針對帕薩特進行本土化創新。相比海外版車型,中國版帕薩特在車身長度上加長 77 厘米、軸距加長 100 毫米,軸距的加長使得國產帕薩特的車頂 " 彩虹 " 線條弧度更為舒展,外形更加優雅,更使其擁有堪比 C 級轎車的後座空間。一位帕薩特車主回憶稱:" 對于首款國產帕薩特最深的印象就是,那一道空前的如彩虹般的車頂弧線。" 而從帕薩特開始,奧迪 A6、寶馬 5 系、奔馳 E 系紛紛效仿,專為中國市場推出加長版。
随着上汽大眾技術創新提升,以及對中國市場理解的加深,2005 年帕薩特領馭、2011 年全新一代帕薩特、2021 年 " 雙前臉 " 帕薩特等車型陸續走入市場。今年 9 月,上汽大眾帕薩特 Pro 攜手帕薩特 2025 出眾款組成的帕薩特 "380TSI 家族 " 正式上市。有專家表示:" 帕薩特的推出,标志着上汽大眾摸索出滿足中國用戶實際需求的新路,也夯實上汽大眾本土化創新研發的基石。" 從帕薩特的國產可以看出," 在中國,為中國 " 的理念,在上汽大眾堅定走 " 以自主研發和中國用戶需求為中心 " 的發展路線時已經顯現。
電動化矩陣新啟航
相繼甩出桑塔納與帕薩特兩張 " 王炸 " 後,上汽大眾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并推出 Polo、朗逸、途觀等家喻戶曉的爆款車型。燃油車時代,上汽大眾承載中國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斷進階的車型推出更見證了中國經濟的崛起和繁榮。
然而,當汽車市場再次進入變革期,讓眾多車企面臨新的挑戰,身處其中的上汽大眾再次憑借敏銳洞察力及強大技術創新能力,在變革的十字路頭迅速抓住時機,切入新能源市場緊跟時代步伐。早在 2009 年,上汽大眾便與德國大眾聯合開發純電動轎車。2010 年,Lavida 朗逸純電車型在北京國際汽車展展示發布。此後,上汽大眾開展電池包、電池控制系統研發和整車控制器等開發,不斷提升電動車研發能力。2018 年,途觀 L 插電式混合動力版、帕薩特插電式混合動力版陸續上市。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初期,面對自主品牌的轉型與紛紛入局的造車新勢力們,大部分的傳統外資車企對新能源汽車市場仍持觀望态度,而上汽大眾在 2020 年推出電動化品牌 ID. 家族首款國產車型—— ID.4X,對外釋放 " 大象轉身 " 的明确信号。目前,上汽大眾 ID. 家族已形成由 ID.4X、ID.3、ID.6X 組成的產品矩陣。數據顯示,去年上汽大眾 ID. 家族以 13 萬輛的成績穩居合資純電銷量榜首,今年前 10 個月,上汽大眾新能源車型銷量突破 11 萬輛,位列合資純電銷冠。
上汽大眾在新能源市場取得的成績,不僅是對市場敏銳的洞察力,更是持續加碼的本土化投入。2018 年 10 月 19 日,上汽大眾正式開工建設 MEB 新能源汽車工廠。此前,上汽大眾在國内已擁有多座成熟生產基地,具備在現有設施上生產新能源車的能力,但上汽大眾依舊選擇投資超過 170 億元建設一座全新的工廠。業内人士認為,這一點凸顯上汽大眾在電動化轉型上的堅定決心、迫切行動和強大力度,這讓上汽大眾在新能源產品更有底氣,也為合資品牌轉型提供範本。
回望 40 年,從燃油車市場到新能源車市場,上汽大眾以一系列經典車型見證中國汽車市場的崛起與變革。作為中國現代汽車產業 40 年發展的最佳觀察樣本,上汽大眾不僅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優質的產品,更為中國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