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信息泛濫下的精神危機,如何找到出路?,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智識未來,作者:陸甲第,原文标題:《無聊、孤獨、難以獨立:外部信息你追逐太多,是時候增長内部的信息了》,題圖來自:AI 生成
我們習慣性掏出手機,來填充空閒時間,讓自己一刻不停地接受新鮮信息,這是因為我們太 " 無聊 " 了,也太 " 孤獨 " 了。
我們不知道該把時間花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方向奮鬥,恨天無把、恨地無環,空有時間卻不知道如何花費,結果是只能把大量的精力和空閒投入娛樂休閒之中,以此獲得多巴胺,延緩焦慮、空虛和迷茫。
這其實就是因為外部信息你追逐的太多了,邊際效用早已遞減,而内部信息太少,沒辦法構建一個圓融自洽的自我,導致在現代化外衣之下,傳統鄉土的部分内核一直在靜靜運轉。這種現代與傳統的交錯,造成了當下大部分人的精神危機。
而且,互聯網的出現讓信息、權力傳遞更快。一個人被異化之後,他只會去異化别人,而不會嘗試 " 回歸 " 自我,去探究自己内心深處的渴望,去思考該做什麼。
外部信息無法帶來人生意義,也無法解決精神危機。而且,一旦失去信息的注入,大腦就會感到窒息。越是急切地渴望信息,就越是被信息支配。
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和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在 2021 年聯合發布的《鄉村兒童心理健康調查報告》顯示,這些鄉村兒童抑郁檢出率 25.2%。《2022 國民抑郁症藍皮書》顯示:抑郁症患者在年齡分布上,呈現年輕化的趨勢。40 歲以上的患者只占全部患者總數的 4.6%,24 歲以下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總數的 66%,30-40 歲的患者占總數的 30%。
人們的精神危機正越發嚴重。
所以我建議,利用下面三個辦法考察内部信息,建立内心秩序。
第一,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不少人并不尊重自己内心微觀真實的興趣,在職業生涯或者别的路徑上的選擇,僅僅是因為這是一條被人羨慕尊敬,有着各種光環的道路,這樣也就變成他人觀念的囚徒。
我們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一邊說着要奮鬥、要學習,一邊卻又嫉妒别人的成就,但自己又沒有什麼野心,狠下心來放棄娛樂、放棄休閒,這樣的人生觀太 " 擰巴 " 了。
你如果不知道如何了解自己的内心,那可以先動起來,去外界尋找機會,然後借助外物審視自己的内心。比如多參加行業會議,多發名片多攀談,多跟其他專業人士交流,保持信息的流動,抓住内心的想法。
很多人長時間處于消費狀态,比如學習上一味地輸入、生活中一味地娛樂,工作中一味地重復,很容易陷入一種 " 随波逐流 " 的狀态:
每天有吃有喝,也有事情做,但就是提不起勁來;
生活中沒有特别想做的事,也沒有特别不想做的事;
不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麼夢想,也不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整個人仿佛處于一種 " 無欲無求 " 的狀态,但日子如果能更富裕一些就更好了,如果日子沒什麼變化也能過得下去。
這樣的狀态其實很可怕。
我曾說過 " 米缸困境 ":一只老鼠在米缸裡有足夠的米吃,沒有其他老鼠的競争,也沒有生存的壓力,很安逸。老鼠吃得不亦樂乎,但卻忽略了一個自身難以發現的問題:自己吃米的時候,米缸裡的米是在不斷減少的,而自己距離米缸缸口也越來越遠,米缸裡的米吃的越多,跳出去的困難也越大。最後,老鼠吃光了米缸的大米,也永遠失去了跳出米缸的機會。
這是一個無所依憑的時代,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堅固恒久的。
房價不會一直漲,學好數理化也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AI 的衝擊下,翻譯失業了,畫手失業了,程式員失業了,外語老師失業了,很多被視為鐵飯碗的崗位也開始欠薪了,而且這個過程沒有停止,甚至越來越快。
正是這樣,你才要了解自己的内心。我建立自己的内核,擁有自己的人生哲學之後,才發現,生命其實就在于體驗。
第二,有追求渴望的野心。
這個加速時代,我們不再追逐夢想,那些年輕時的雄心壯志,正日益離我們遠去。我們在看似追求個性化的過程中,卻漸漸迷失自我,誤将平庸當作成熟。
我們不再快樂,那些心流、幽默、平靜等積極因素,正日益離我們遠去。我們日漸沉浸于焦慮與不安之中,每天被大量社交媒體的資訊衝擊,卻忘記了如何在生活的小事中找到快樂和滿足。
我們不再欣賞愛,那些來自親密關系和重要他人的深度關系,正日益離我們遠去。我們日益孤獨,不敢奔赴一段美好關系(工作關系、婚戀關系、師生關系等等),而是或被動或主動地讓那些曾經可以擁有的美好關系變成刺向自己與他人的尖矛利器。
當我們老了之後,我們還會主動告誡年輕人,夢想終不敵現實,感情必敗給物質,什麼親情友情在利益面前都會變得輸得體無完膚。
因為,我們服輸了。我們失去了野心,失去了夢想,失去了追求愛的東西,失去了欣賞復雜的能力。
所謂野心,就是你認為你屬于哪裡。你認為自己屬于底層,那你就下意識按照這個 " 底層 " 該有的認知與行為去做事。你認為自己屬于哈佛,那你就會按哈佛的教育标準來要求自己。
野心可以讓你集中注意力,摒棄那些不重要的、瑣碎的事情,專注在目标上。想赢不是野心,野心是你為了赢,放棄了什麼。比如你會放棄尊嚴、放棄休閒、放棄平庸。
野心可以不斷激勵你前進,讓你興奮,讓你激動,讓你想證明自己,讓你能一路堅持下去。在放棄之前,你會想到别人的嘲笑、想到自己成功的場景,這會讓你振奮精神。
野心還可以讓你面對困難時不放棄,你會主動尋求解決方案,想着 " 我一定要完成目标 "。
沒野心了,人就不再年輕了,會開始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不再相信夢想,不再相信光。
你變得更穩健、更合群、更正确了,你對現狀妥協了。但你也開始被暮氣侵蝕,心态垂垂老矣。
第三,保持開放、保持機警。
人其實很難被别人欺騙,人被騙的主要原因是自己騙自己。
18 世紀中葉,英國入侵南非。當時南非有個科薩族部落,一看打不過英國怎麼辦?有人說要把部落裡的牛殺掉,把牛頭砍下來,用火燒牛身,這些牛就會變成一支鬼軍,把英國人打敗。結果這個部落真把牛殺了幾千頭,結果鬼軍沒來,最後還是被英國滅了。
現在流行的觀點是,一群人是烏合之眾,很容易被煽動,很容易陷入群體無意識,做出蠢事來。
但認知科學家雨果 · 梅西爾不這麼看。他認為人是很理性的,但理性僅僅代表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理性不等于不作惡、不犯蠢。
大規模宣傳是欺騙不了老百姓的,連納粹的宣傳機器在德國國内的宣傳,都沒能說服德國老百姓去真正喜歡納粹。既然不喜歡,為什麼德國老百姓還支持納粹?因為不是他們愚蠢到真相信了什麼東西,而是他們認為支持納粹對自己有利,這是一種策略性選擇。
這就引出了梅西爾的觀點:人類的交流策略是很高級的,叫 open vigilance,開放的機警。開放代表人類什麼東西都能嘗試,能與陌生人交談,能探索新事物,能與野獸共處;機警代表人類有判斷力,有警覺性,遇事不對能反應過來,或者逃跑,或者對抗。
而越傻的人越保守,原始部落的人思想都非常保守,只相信族人,遇到外族第一反應就是打仗。
現代人應該堅持開放的機警,越是和親戚朋友接觸,思想就越保守,越不相信其他人。這種做法可以隔絕很多風險,但也會隔絕機會。而接觸的人越多,環境越來越開放,思考能力越來越強,人也越來越機警。
你不能因為網上有謠言就不上網,不能因為很多書都是爛書就不去讀書,更不能因為社會中有壞人、工作中全是麻煩事而不去接觸這個世界;恰恰相反,你更應該多上網、多讀書、多接觸世界,你才能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和鑑别力。
如果你的人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幹,上午有個行業會議,下午要做一場讀書分享會,晚上有人邀請一起聽音樂會,周末要去打社區籃球比賽,你不會一直想着玩手機,你不至于感到孤獨焦慮,你不會太過為錢發愁,你的生活會變得豐富多彩,内心也會豐盈起來。
但你要想過這樣的生活,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犧牲,還要加上一點運氣。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智識未來,作者:陸甲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