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學經驗:救命!北京圓柏花粉遮天蔽日,能不能把樹砍了?,歡迎閱讀。
最近,北京過敏人最害怕的兩個字,大概就是——圓柏。
# 天壇圓柏 # 甚至還上了熱搜,在網友拍攝的畫面裡,黃色的花粉被風一吹,煙霧缭繞,遮天蔽日,遠看仿佛一場沙塵暴。社交媒體上,不少人曬出自己的 " 花粉季過敏人士造型 ",防毒面具 + 護目鏡,360 度無死角全方位防護。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一個不是段子但比段子更好笑的故事:
朋友有天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眼睛腫成 " 悲傷蛙 ",但當天還要去公司開會,開完會請假回家的她,紅紅的眼睛、一抽一抽的鼻子,收到了來自司機的體貼關懷:" 你是不是辭職了 "。
殺傷力巨大的圓柏令人抓狂,有人不禁發問:既然圓柏花粉這麼讓人難受,為什麼不幹脆把樹砍掉呢?但,砍樹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 圓柏花粉 " 是什麼?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 罪魁禍首 " 圓柏。
圓柏(Sabina chinensis),柏科刺柏屬植物,又稱桧、刺柏、紅心柏。它身姿挺拔,是高大的常綠喬木,最高可達 20 米,胸徑達 3.5 米。圓柏雌雄異株,極少數同株,其中,雌株不飛粉,雄株有小孢子葉球結構,是花粉產生的源頭。
圓柏花粉的來源。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影像庫
花粉是植物用來傳播精子的器官,其主要傳播途徑是蟲媒和風媒,顧名思義,一種主要依靠各種動物,尤其是昆蟲傳粉,另一種則是依靠風傳粉,風媒植物的花粉一般又小又輕,數量還非常多,能被風帶到很遠的地方,是導致人們過敏的主力。
圓柏就屬于風媒植物,一棵成年圓柏產生的花粉數量可能是以十億計。更麻煩的是,這些花粉顆粒非常細小,直徑只有 20~30 微米(相當于頭發絲的三分之一),可以長時間懸浮在空中,形成我們看到的 " 花粉霧 "。
每個圓柏小孢子葉球的小孢子葉後都有兩個小孢子囊,裡面裝滿了小孢子,成熟時,風一吹,這些小孢子囊就會釋放大量孢子,也就是花粉。圖片來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儀器中心電鏡平台
電鏡下的圓柏小孢子,也就是花粉。圖片來源: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儀器中心電鏡平台
每年 3~4 月,圓柏迎來花期,開始大量釋放花粉,憑借輕盈的 " 身材 ",它能借助風力四處飄散,傳播範圍極廣,甚至能飄散至數百公裡之外。花粉一旦進入人體,免疫系統就會将其識别為外來 " 敵人 ",啟動免疫反應,于是,噴嚏不斷、鼻涕直流、皮膚瘙癢、眼部紅腫等過敏症狀便紛至沓來,嚴重時還會誘發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值得一提的是,柏科花粉中存在的低分子量交叉過敏原還會導致花粉 - 食物交叉過敏反應——對圓柏過敏的人,可能對桃子、柑橘類水果也過敏。
圓柏,為什麼在北京這麼多?
雖然圓柏花粉給人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困擾,但不得不說,圓柏對于北京這座城市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價值。
圓柏對環境的适應能力堪稱 " 超強戰士 "。它喜光,同時耐陰性、耐寒性和耐熱性也不錯,對土壤要求不高,無論是酸性、中性、鈣質土壤,還是幹旱瘠薄的土地,都能扎根生長。正因如此,圓柏分布極為廣泛,也是北京的原生樹種。
而且圓柏還是北方少有的常綠樹種,自古就是綠植樹,比如北京的天壇、地壇、故宮、頤和園等古代皇家園林就有很多,據統計,光是百年以上的古樹就有 6000 餘株。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上個世紀 80~90 年代,北京地區進行大規模綠化,受限于當時的經濟條件,在綠化樹種的選擇上也基本都是便宜且皮實的樹種。這期間主力綠化樹種就是圓柏、毛白楊、柳樹、臭椿、國槐等。北京的城市綠化覆蓋面積也從 20.08% 提升到了接近 50%。
關于北京的圓柏,網上還有一種說法非常流行:" 除了園林公園裡的古樹,其他圓柏都是為了迎接 2008 年奧運會種植的,随着這些樹木逐漸成熟并開始散播花粉,才導致近年來花粉濃度急劇上升。" 關于這種說法的真假,目前除了網上的 " 都市傳說 " 之外,還沒有在相關部門的檔案中看到。
當然圓柏作為城市綠化的重要樹種,其種植高峰與北京長期綠化工程(包括奧運籌備期的環境優化)相關,但非要說是為了奧運會種植,就有點兒牽強了。而且圓柏樹苗在種植後 3~5 年就能進入傳粉期,如果是奧運期間種植,那在 2010 年初花粉問題就應該很嚴重了,而不是近年來才比較嚴重。
花粉過敏的人越來越多
能砍掉圓柏樹嗎?
其實也知道,網友們想要 " 砍樹 " 的說法,只是抒發自己抓狂情緒的氣話。
砍樹看似簡單,實則後患無窮。
首先,圓柏是生物鏈中的重要一環。砍掉圓柏,許多依賴圓柏生存的生物将失去栖息地和食物來源。而且,要找到一種既能适應北京的氣候和土壤條件,又能在空氣淨化、景觀美化、文化承載等方面發揮同等作用的樹種,并非易事。大規模更換樹種,不僅需要投入巨額資金,還會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實施難度極大。此外,除圓柏外,榆樹、楊樹、松樹等許多常見樹種也是過敏原,單純砍掉圓柏,并不能完全解決花粉過敏問題。
針對花粉過敏,目前社會上各方面都在努力想辦法解決。比如北京市園林局在 2021 年就更改了《主要林木目錄》,将圓柏、側柏等易過敏樹種替換為白鵑梅屬,同時種植圓柏時也停止新增雄性圓柏種植,并轉向培育低花粉或無花粉的品種,也通過扦插技術篩選以減少花粉源。
北京農學院一科研團隊研發出了高分子有機化合物花粉固定劑,幫助花粉更有效的沉降。圖片來源:北京農學院
在一些圓柏等風媒花植物較多的公園,園林部門會在花粉高峰期對這些樹木進行高壓噴水,一般為 3 月中旬至 4 月中旬白天 2~3 次、夜間 1 次高壓噴水,促進花粉沉降,并配合人工清掃地面花粉,減少花粉的飛散。
治理花粉,不是簡單 " 砍或留 " 的問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需要我們相互适應、包容。下次當你看到漫天飛舞的花粉時,不妨換個角度想想:這些讓我們打噴嚏的樹木,也在默默守護着這座城市的生态環境。
最後,一個惡魔低語:
除了圓柏花粉,柳絮也馬上要來了……
策劃制作
作者丨二豬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顧有容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副教授
策劃丨楊雅萍
責編丨楊雅萍
審校丨徐來、林林
相關推薦
1.這種 " 紅包 " 又痛又腫,硬擠真的很危險!了解這些少跑醫院→
2.都是誰在用 DeepSeek " 算命 " 啊?勸你真的不要……
4.經常吃 " 腰子 " 的人,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答案令人意外!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