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售價僅200美元,速騰聚創新一代激光雷達MX反擊純視覺路線,歡迎閱讀。
MX 會以 200 美元左右作為基礎開啟第一個項目的量產,邱純潮表示,之後會盡快争取達到 1000 人民币的水平。這對于低成本的純視覺智駕路線是一大打擊。
文丨智駕網 王欣
"MX",這麼一讀,與英偉達 Orin X 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起名寓意。
一場激光雷達企業的新品發布會,竟然能看到英偉達的影子?
4 月 15 日,速騰聚創在深圳舉辦新品發布會,展示了新一代中長距離激光雷達 MX。
MX 擁有 25mm 輕薄外形、超安靜的運行聲音以及低于 10W 超低功耗。
其最遠測距可達 200 米,視場角 120 °× 25 °,126 線(ROI 區網域等效 251 線),同時智能 " 凝視 " 功能更新,ROI 全局可調。
速騰聚創 CEO 邱純潮稱 MX 為下一代激光雷達樹立了 " 高顏值、低成本、強性能 " 的新标杆。
成本會低到馬斯克都折服嗎?
邱純潮在現場明确表示:
MX 會以 200 美元左右作為基礎開啟第一個項目的量產,之後會盡快争取達到 1000 人民币的水平。
速騰聚創向智駕網回應,這将是史上最便宜的車規級主激光雷達。
目前 MX 已斬獲三個全新量產項目定點,首個定點将于 2025 年上半年實現大規模量產。
回顧激光雷達行業過去一年,進入 2024 年,激光雷達企業來到了產品放量、規模爬坡的階段,但的追趕規模化的背後,同時涉及業務模式的調整和以價換量的策略。
不久前,速騰聚創發布了其上市後的首份财報:2023 年實現總營收 11.2 億元,同比增長 111.2%。但仍未盈利,2023 年經調整虧損為 4.34 億元。
虧損,是激光雷達企業過去兩年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但現實往往更殘酷,還沒等到各家企業賬目上實現盈利數字,激光雷達的角逐賽重點就已經不再是上半場比拼規模量產,随着智能駕駛層出不窮的新方案、新技術湧現,性價比、搭載率成為下半場競争的關鍵詞。
在邱純潮看來:" 在激光雷達早期,應用探索就是實力,性能是激光雷達的唯一标準,但這是從 0-1 的時代裡。"
"如果想要推動產品的大規模量產,取決于如何平衡好性能、成本、體積等多維度需求的高集成化產品。"
而就在半個月前,大疆車載也推出了自己的雷視融合方案,一款集成了攝像頭和激光雷達掃描器的激目方案,意在強調前前融合的概念,集成式的設計理念(詳見《走進大疆車載:一個悄悄靠近智駕王位的低調團隊》)。
同樣作為智駕產業鏈中的一員,同樣 Base 在深圳本地,兩家不約而同地都提出了 " 集成化 " 概念,也難免被拿來一番橫向比較。
于是,一則尖銳的問題從媒體席中抛給了邱純潮——
" 邱總,你怎麼看待大疆車載前不久發布的激目傳感器的激光雷達,對于它們這個提法你有什麼想法?"
" 我覺得他們有獨特的理解,跟其他家想法也不太一樣。到最後的趨勢演變,不排除攝像頭和激光雷達兩個傳感器融為一體的可能。但他們目前把激光雷達又裝回去了,這意味着什麼?哈哈。" 激光雷達芯片化、平台化不是速騰聚創第一個提出來的,但量產化,大規模上車,速騰聚創是先行者,激光雷達 " 芯片化 " 的趨勢,對于智駕意味着什麼?
01.
芯片化成為最關鍵的突破點
對一個新興行業而言,在其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技術的突破經常會起到風向标的引領作用。
在邱純潮看來,激光雷達從 0 邁向 1 的浪潮中,大規模量產是關鍵詞,性能是評判标準。
但通過暴力美學的方式堆砌器件去追求性能的時代終究會過去,如果想推動產品的大規模量產,則需要另一種能力。
1-100 的下半場比拼能力,邱純潮給出的答案是,芯片化的能力是激光雷達企業最關鍵的突破點,來提升產品集成度的同時,拉高了性能,降低了成本。
M — Core 是速騰此次發布會的重頭戲,MX 搭載的正是這款全自研的 SoC 芯片。
據悉,該款芯片是速騰歷時 3 年研發,背後投入了上億元費用,為的就是實現成本大幅下降的同時,将集成度提高。
首先是做到了處理芯片集成化。
據邱純潮介紹,MX 搭載的 M-Core 芯片,集成 4 核 64bit APU+2 核 MCU、主頻 1GHz,8M Byte 片内存儲單元,運算處理能力強大。同時,M-Core 集成多阈值 TDC(時間數字轉化器),使弱回波檢測能力提升 4 倍,相當于将距離分辨能力提升 32 倍。
最大一個突破點是,M-Core 将整個後端電路集成至單芯片中,在控制成本的同時,MX 主機板面積減少了 50%,功耗降低了 40%。
M-Core 還沿用了速騰自研的二維 MEMS 芯片掃描技術,這也是邱純潮在現場強調最多的一點:速騰的 MEMS 芯片掃描技術被視為車企客戶最認可的技術之一,因為直接關乎到車規級量產速度。
區别于市場上其他激光雷達產品通常采用的一維掃描系統,二維掃描 MEMS 掃描芯片具有較大的振鏡尺寸,結合二維掃描結構,帶來了更廣闊的視野範圍、更大的偏轉角度、更遠的檢測距離以及更高的分辨率,同時顯著簡化了激光雷達的設計結構。
除了做到高效的掃描性能之外,M 平台的每個收發器都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可以獨立生產和裝配,這種設計使得 M 平台非常适合大規模量產。
原理在于,通過對收發模組進行模塊化平台設計,上遊供應鏈通用芯片器件的迭代,僅 pin-to-pin 更新收發模組中激光收發芯片器件,即可完成探測性能提升,實現以最小設計變更成本帶來最大性能提升收益的迭代。
總結而言,通過掃描、處理、收發系統的全棧芯片重構,讓 MX 芯片可以相較于 M1 Plus 數量減少 69%,其主機板面積大幅度縮減了一半。
目前,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產品線涵蓋了 R、M、E 和 F 等多個平台,形成了豐富的產品矩陣。
速騰聚創的 M 平台是專為 ADAS 應用而設計的車規級固态激光雷達的核心產品線,廣泛應用于 ADAS 系統中。M 平台激光雷達作為車輛的主要雷達,負責日常的激光雷達功能。
2022 年,M1 激光雷達產品銷量達到約 36600 台,M1 Plus 的銷量達到約 4300 台。
2024 年初,速騰在 CES 上,發布了 M 平台的第四款產品 M3。M3 采用 940nm 激光收發方案,可實現 300m@10% 超遠測距能力與 0.05 ° x0.05 ° 角分辨率的超高清三維成像能力。
此次,速騰發布的 MX 又被視為 M 平台承上啟下的新一代產品,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MX 會以 200 美元左右作為基礎開啟第一個項目的量產,邱純潮表示,之後會盡快争取達到 1000 人民币的水平。
02.
速騰:邁入千元機時代
據邱純潮估計,在 2024 年的北京車展,将會有 68 款車型搭載激光雷達,其中搭載速騰聚創產品的車型數預計有 38 款。
速騰對 MX 的規劃是,将會在 15 萬元的車型上作為選配,20 萬元的車型上會是标配。
速騰的野心是,要引領激光雷達行業集體進入千元機時代。
" 搭載在 15 萬元以下車型,我還不太敢展望,我現在展望的是 15-20 萬元的區間。" 邱純潮在回答速騰面臨的最大競争問題時如此回復。
高階智駕常常面臨的不可能三角是:高質量、低成本與大規模,幾乎不可兼得。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城區智駕方案都需要搭載至少 1 顆以上激光雷達、數顆毫米波雷達。蔚來、小鵬、理想、華為等高階智駕車型價格基本超出 20 萬元。
智駕網在《激光雷達啟示錄:熬過漫長的季節丨回望 2023》一文中曾分析過:
究其成本高的原因,激光雷達是一個精密的光學儀器,需要專家級的工程師耗費大量時間調試校正,并且調試校正的時間随着雷達線束的增加,呈幾何級數增長。例如校正一個 16 線的雷達需要耗費數小時,而校正一個 32 線的雷達則需要耗費近兩天的時間,而校正 64 線的時間以周為部門,所以如市場上所聞那樣,64 線激光雷達產量非常低,對于一家廠商而言一周只生產幾台,單價高達幾萬美金也合乎常理。而同為傳感器的攝像頭售價區間僅在幾百元左右,恰逢車企們如今正在打激烈的價格戰,除了減少像激光雷達這樣高昂冗餘的傳感器部件别無他法,因此攝像頭成為性價比更高的平替部件。
當前,除了 M 平台,目前速騰聚創的激光雷達還有 R、M、F 等平台產品。
R 平台產品為傳統的機械激光雷達,主要用于機器人及其他非汽車行業。
M 及 E 平台產品是目前主要用于 ADAS 應用的車規級固态激光雷達,E 平台產品專門設計用于短距離檢測,并安裝在用于盲點檢測的主要激光雷達外,與 M 平台產品相配合,為汽車提供零盲點。
F 平台激光雷達產品仍在開發中,将支持超長檢測範圍,預期将用于商用車、鐵路運輸等其他需要較長檢測距離的場景。
在今年 CES 上,大部分激光雷達廠商宣傳都是圍繞超長距、高性能、性價比來搏取關注,伴随 L4 級自動駕駛勢微,借鑑上述玩家當下着重的發力點來看,高性能激光雷達和補盲激光雷達或許正成為 L3 的關鍵拼圖。
目前,布局 L3 智能駕駛功能的頭部車企基本都配備了激光雷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的确是助力車企量產落地城市 NOA 的最佳武器。
邱純潮表示,不希望用具體的產品高低定義,來限制激光雷達在高階智駕上搭載出現的不同可能性。
而未來,速騰可能會朝技術向上、科技平權兩個道路方向進而研發不同路線的激光雷達。而按照邱純潮的回應,MX 會走科技平權的路線,主要使命是把速騰在激光雷達在高階智駕的搭載滲透率趕上。
進入 2024 年,純視覺路線在 L3 以下,城市高階智駕階段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百度與吉利聯合打造的極越推動了這一技術的量產落地,華為賦能的智駕 S7 也将推出純視覺高階智駕,同時廣汽、大眾系都将在純視覺的路線下推動高階智駕落地。
這一趨勢會不會影響激光雷達的規模會增長?邱純潮沒有直面回答這一問題,但激光雷達的 " 科技平權 " 在實現了降本之後,激光雷達與純視覺技術路線則越來越沒有必要陷入 " 二選一 " 的難題。
【關注智能汽車,關注智駕網視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