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相煎何太急:關于京東和美團之争,歡迎閱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阜成門六号院,作者:BJ 王明遠,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同業之間的老大和老二競争是常态,去年有農娃之争,今年有美東之争。不過去年的農娃之争,到了最後不是比誰家的水好喝,而是比哪家老板更愛國,最後農夫被定性為 " 漢奸企業 ",網絡上發起了抵制潮,這就沒意思了。今年的美東之争,也有走調的意思。
美團和京東本來業務沒有絲毫競争,一個賣家電、一個賣餐飲,二者井水不犯河水。美團創始人王興和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之前的關系,貌似也不錯,2017 年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的 " 東興飯局 ",曾經名噪一時,雖然坐主位的是馬化騰,卻是劉強東和王興聯袂發起的。
不過随着兩個企業的逐漸成長,之間的業務開始發生衝突。1.15 萬億營業額的京東,随着倉儲和物流網絡越來越發達,開始想做半小時就送達的即時零售,從蔬菜到藥品到餐飲;3000 多億營業額的美團,随着線下合作商的全領網域化,也開始涉足 3C、紙尿褲、奶粉、貓糧等日用生活品外賣。
兩家企業逐漸相互向對方商業的腹地滲透,京東的這個板塊叫 " 京東秒送(外賣)",美團的這個板塊叫 " 美團閃購 "。除此之外,抖音、快手、物美、永輝、胖東來,乃至中石化旗下的易捷也都在發展即時零售業務。
筆者認為,這客觀上是好事,一是反映了我們企業的迅速成長和成熟,商業運營能力越來越強,全世界都在羨慕中國消費者能夠享受到最快捷、低成本的服務,背後最大的兩個功臣就是京東、美團;二是,同業有競争,才會有發展,消費者才能得到更好服務,各在一畝三分地上搞壟斷,才是對社會、企業、消費者三方不利的事情。
(美團和京東商業進化史,圖片來源:觀潮新消費)
在即時消費搶灘戰中,美團依托外賣配送網絡發達和對經銷商的各種優惠政策(比如 3 天到賬,而同類商家一般 30 天左右)的優勢,占據了先機。據 21 世紀财經報道,2024 年美團的 3C 訂單數量已經達到京東的 4 成,這種态勢讓京東非常緊張,于是開始進軍美團的核心業務——搶占餐飲外賣份額。
如果按照過去商戰的邏輯,無非是通過發優惠券,為合作商提供更誘人的條件,以及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讓市場用腳投票決一勝負。而這次京東卻劍走偏鋒,不斷依靠一些政治性、社會性話題,吸引流量。
首先是京東瞄準了美團所遭遇的一個輿論危機——抖音上有幾個博主(非專業出身,創造商業流量動機)批評美團不給騎手上五險一金,于是 2 月 19 日宣布以後給所有的全職騎手(約 1 萬人)繳社保,并在接下來兩個月時間裡不時翻騰這個話題,這成功引起了大家對京東外賣業務的注意,從輿論宣傳上可以說是就了巧勁。
關于用工平台有無責任給 " 靈活就業人員 " 上社保,是一個非常專業和復雜的法律問題,目前全球也無定論,即便是在西方勞動者權益保護最完善的國家,筆者在此不想過多贅述。但是,不管京東動機、策略如何,以及這個做法在全國有無廣泛推廣意義,毫無疑問客觀上樹立了一個好的榜樣。
如果說上述做法尚且不違背商業一般競争的底線,昨天(4 月 21 日)京東的公告,卻讓媒體界一致大跌眼鏡。京東俨然擺出一副天下勞工代言人的角色,一口一個 " 兄弟們 ",用種種政治性批判語言,而把競争對手描述成貪婪喝人血的資本形象,什麼 " 壟斷 "、" 壓榨 " 等階級鬥争火藥味濃烈的詞匯都用上了,祖訓也用上了。
這顯然不是商業上的講理辯論,而是在政治、道德層面進行大批判,這樣就無法正常溝通了,如果過幾年回看,筆者認為這只能是企業輿論戰的一個敗筆。
( 京東集團的《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
筆者還有幾點想說的:
1. 京東批評對手的這些語言,顯然都是網絡民粹攻擊民營企業的通用語言,京東最好不要充當這種充滿戾氣語言的傳播者,有朝一日你觸動了社會的某方面敏感神經,人家(指社會上的那些極端主義者)也會用這些話來罵你。
我們的任何企業都不要迎合網絡民粹的 " 良心企業 "、" 黑心資本 " 的二分法,把自己包裝成 " 良心企業 ",然後說對方是 " 黑心資本 ",也不要試圖用激化社會不理性的輿論的方式,來打倒對手。
2. 民企現在處境都不容易,一方面是全球化退縮帶來的經濟環境的惡化,另一方面,國内的民營經濟營商環境的問題也是有目共睹。大家商業競争歸競争,但是要與人為善,要抱團取暖,中國商業市場如此之大,不是只能容下一家企業、有你無我,二者也可以是良性競争、共同發展的關系,不要搞零和遊戲。
(即時零售是一片商業藍海,并不是只能容下一個企業,圖片來源:零售商業财經)
3. 覺得 " 民心可用 ",把商業問題轉化為社會政治議題,商業競争政治化,是一種小聰明,雖然可能暫時得到一些好處,但是最終會被反噬。
4. 企業并非沒有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公共責任,之前有些知名企業就做得不錯,甚至自辦刊物讨論公共話題,發行量還不小。但是如果某個企業之前對底層權利問題毫無興趣,某天突然扮演起代言人角色,選擇性攻擊競争對手的某些作為,那只不過是試圖利用公眾的情緒而已,這種言論沒有道德表揚意義。
5. 京東今天又是給騎手上社保,又是給家屬找工作,不要過度提高社會和就業人員的期望,真的幾百萬騎手過來,它真的能管得了嗎?如果京東的全職騎手達到美團 80 餘萬人的規模,所承擔的社保費将會在 150 億以上(占利潤三分之一以上),它還都給上五險一金嗎?
京東秒送最後跟競家拼的還是速度,自稱要給消費者帶來 " 好物立享、最快 9 分鍾送達 " 的體驗,不是還得依靠算法和壓縮時間嗎?所以,宣傳也要講分寸,過分的承諾不要做,不要把自己架到 " 道德制高點 " 上,以免日後被動。
筆者說這些,并不是因為對京東有什麼成見,筆者是京東非常忠實的用戶,日常消費主要支出渠道就是京東,是京享值前 3% 的用戶,筆者也沒有任何動機去黑這家企業,它的商業創新和貢獻,都需要去肯定。筆者僅是希望京東這個中國營業額最大的民企,能做公平競争、理性競争的表率。民企當下都不易,還是(筆)刀下留情為好。正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