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莫迪宣布驅逐巴基斯坦武官,印巴局勢為何陡然更新?,歡迎閱讀。
26 人死于槍擊,印巴局勢為何一夜更新?莫迪埋下的 " 火藥桶 ",還是被點着了。
這幾天,随着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印巴關系急轉直下,到了幾近 " 兵戎相見 " 的地步。
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加強警戒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本周,有武裝分子在該地區槍擊了人群,造成至少 25 名印度人和 1 名尼泊爾人死亡,這也是近年來該地區爆發的傷亡規模最大的一起襲擊案。
目前,印度已經第一時間将這場槍擊案定性為恐怖襲擊,聯合國也針對此事發出了強烈譴責。
一個名為 " 抵抗陣線(TRF)" 的組織,宣布對此次襲擊事件負責,但并不承認印方有關 " 恐襲 " 的說法,他們發表聲明稱,被襲擊者并非印度方面說的 " 遊客團體 ",而是與印度安全機構及其附屬機構有聯系的特工。
不過,不管雙方表态如何,印度現在明顯是鐵了心要把事情鬧大了。
槍擊案爆發時,印度總理莫迪正在沙特進行訪問。由于事态嚴重,他第一時間宣布 " 提前結束 " 這次出訪行程,趕回了新德裡。
随後,印度将矛頭指向鄰國巴基斯坦,并宣布了一系列報復措施,包括停止水資源共享、關閉印巴重要邊境口岸、禁止巴基斯坦公民入境、驅逐巴基斯坦駐新德裡高級委員會的所有軍事顧問等等。
印度邊境地區曾發生騷亂
到這一步,印巴之間的高層軍事協商通道基本已經被切斷。那麼,印度這次為什麼反應如此之激烈?主要或許有兩點原因:
第一,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本來就是莫迪的心病。2019 年的時候,受國内民族主義情緒煽動,莫迪不顧鄰國和當地民眾的反對,宣布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 " 自治權 ",将該地區劃抽成了兩個聯邦政府的直轄區。
2023 年,該政策得到了印度最高法院批準。之後,莫迪一直聲稱,自己和最高法院的決定非常正确,印控克什米爾地區正在 " 重回正軌 "。
但這場恐怖襲擊,狠狠地打了莫迪一巴掌。很明顯,雖然行政區劃改了,但是當地的民族和教派矛盾并沒有就此彌合,反而還醞釀出了一股可怕的暗流。
印度總理莫迪
聲稱為此次襲擊負責的 " 抵抗陣線(TRF)",在策劃本輪襲擊之前,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組織,莫迪根本不知道這群人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更讓莫迪擔心的是,如果一個小組織,都能鬧出這種規模的慘案,那麼接下來,等待着他的,會不會是更可怕的混亂?
第二,就是莫迪需要借着挑動印巴矛盾轉移視線。美國副總統萬斯剛剛訪問完印度,但雙方在關稅問題上明顯談得不怎麼愉快。
特朗普直接喊話,說印度對美國征收的關稅 " 比中國還高 ",還威脅莫迪必須加大力度進口美國的化石能源,并對美國零售巨頭開放市場。
如果莫迪答應了這些條件,那基本就是被美國無條件吸血,不說印度的經濟前景了,單是印度零售小商戶的抗議,就足夠莫迪頭疼了。
莫迪和萬斯
在這個檔口,突然發生一場槍擊案,莫迪緊急把這件事扯來當 " 遮羞布 ",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炒作民粹主義救不了印度,對美國屈膝也照樣救不了印度,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這場大規模槍擊案,恰恰是對莫迪 " 三連任 " 政治生涯最諷刺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