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事故發生三天!雷軍首次公開發聲,歡迎閱讀。
4 月 1 日晚 10 點 19 分,在事故發生後的第三天,雷軍在微博上正式回應小米 SU7 事故。雷軍表示,29 日晚上的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輕女孩不幸離世,這樣的消息,對她們的家人、朋友,乃至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難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們的家人致以誠摯的慰問。我們團隊第一時間成立了專項小組,30 日趕赴了現場,31 日配合警方調取并提交了我們掌握的車輛數據。
雷軍表示,由于事故還在調查,我們一直沒有接觸到事故車,很多問題此刻還沒有辦法回答。等到此時,我覺得我不應該再等了,我必須站出來,代表小米承諾: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回避,我們将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并盡最大努力回應家屬和社會關心的問題。謝謝大家的關注和批評,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我們都聽見了,記下了,我們會用行動回答大家的問題。
針對雷軍的公開發聲,當事人家屬 @詩雨 370491153 在雷軍微博評論," 希望說到做到 "。
在雷軍發聲後不久,小米汽車官方也發布《關于大家關心問題的回答》,對事故中的諸多疑問進行詳細說明。
針對事故發生後為何不聯系家屬這一質疑,小米汽車解釋道:" 碰撞發生後,我們立即與車主取得聯系,了解到非車主本人在駕駛。同時,緊急救援呼叫車上乘員,并報警、呼叫 120 急救服務。3 月 30 日,我們的專項小組趕赴銅陵,在警方的指導下,積極配合調查、取證等各項工作,并于 31 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我們所掌握的車輛行駛數據及系統運行信息。3 月 31 日,在警方指導下,我們嘗試于 4 月 1 日下午與家屬會面。截止此次答網友問發出時止,我們仍在等待會面通知。我們将在警方的許可與指導下,全力協助善後事宜,并提供支持與幫助。"
對于車輛發生事故後為什麼會起火,小米表示:" 基于目前已知情況,僅能确定,事故車起火并非部分網傳的‘自燃’,推測系猛烈撞擊隔離帶水泥樁後,整車系統嚴重受損導致。我們尚未接觸到事故車輛,目前暫時無法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分析。" 這一推測與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的觀點相契合,朱西產曾表示,電動汽車在高速撞擊下,電池内部隔膜破裂,引發内短路着火是常見現象,并非小米 SU7 特有。
在事故後車門是否能打開這一關鍵問題上,小米汽車回應:" 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無法分析事故時車門是否可以打開。目前,就事故時車門是否能夠打開,沒有準确的結論。"
關于事故發生時 AEB 等主動安全功能是否觸發,小米汽車回應:" 本次事件中,NOA 提示‘注意障礙’後已啟動減速。約 1 秒後,駕駛員接管,NOA 功能退出了。小米 SU7 标準版有前向防碰撞輔助功能包括碰撞預警 ( FCW ) 和緊急制動 ( AEB ) 兩個子功能,作用對象是車輛、行人、二輪車三類目标,其中 AEB 功能工作速度在 8-135km/h 之間。這個功能和行業同配置的 AEB 功能類似,目前不響應錐桶、水馬、石頭、動物等障礙物。"
據了解,事故發生于 2025 年 3 月 29 日 22 時 44 分安徽 G0321 銅陵德上高速池祁段,一輛小米 SU7 在撞擊到公路圍欄後發生起火,造成三人不幸遇難。據當事人家屬稱,小米 SU7 在撞擊圍欄後電池爆燃引發車輛起火,車上三人因為車門鎖死而無法逃學生,最終不幸遇難,涉事車輛為小米 SU7 标準版,購于 2024 年 10 月。從曝光的圖片來看,小米 SU7 已經被燒得面目全非,只剩下車殼。
這一事件直到 4 月 1 日才在網絡上廣泛傳播,而小米汽車始終未公開回應此事,這讓輿論逐漸失控,質疑聲、批評聲不斷,有網友質疑小米 SU7 的智駕是否存在缺陷,對于小米 SU7 的安全性提出質疑,也有網友指責小米公司以及雷軍的冷漠,遲遲未給出說法和回應,也沒有與當事人家屬聯系慰問,這讓小米和雷軍的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對小米汽車的信任產生衝擊。當然,也有不少網友為小米汽車打抱不平,認為發生事故不應該把所有責任都歸結于小米身上,在真相未公開之前。
4 月 1 日中午,小米公司正式發文回應事故。據小米公司披露,事發的當日 22:44:24,NOA 發出風險提示 " 請注意前方有障礙 ",發出減速請求,并開始減速,22:44:25 NOA 被接管,進入人駕狀态,方向盤往左轉角 22.0625 度,制動踏板開度 31%,22:44:26 方向盤往右轉角 1.0625 度,制動踏板開度 38%,但最終車輛還是與隔離帶水泥樁發生碰撞,碰撞前系統最後可以确認的時速約為 97km。
這是小米 SU7 上市以來發生最大的安全事件,此事件也引發社會廣泛熱議,小米汽車連續登上熱搜榜,其中對于事故發生前 AEB 是否失靈、智駕提示接管是否及時以及事故後車門是否鎖死存在諸多争議。
小米 SU7 智駕能否識别高速公路的施工改道?可能很難。據小米公司的說明,發生事故的車輛為小米 SU7 标準版,發生事故前車輛處于高速 NOA 狀态,車速為 116km/h,事發路段正在進行施工修繕,用路障封閉自車道,改道至逆向車道。據小米 SU7 用戶手冊顯示,小米 SU7 标準版所采用的智駕方案是 Xiaomi Piolot Pro 系統,也就是說小米 SU7 标準版未配置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也只有一個,這樣的配置能否在夜間檢測到高速公路的施工改道路段嗎?也許很難。小米 SU7 用戶手冊明确提到了這一使用場景," 在周圍環境昏暗導致識别功能降低,如黎明、黃昏、夜間、隧道中等 ",還提到了高速 NOA 在一些特殊且復雜的路況下請勿開啟的提醒,其中就包括了夜間、視野不清晰或無照明路段、特殊車道變化等情況。從目前來看,無法判斷出小米智駕是否正常工作,但至少可以判斷出,僅靠攝像頭進行道路識别且事發時間為夜晚,光線較差,可能會導致無法及時識别障礙物的情況。
另外一大争議就是小米 SU7 撞擊後車門是否鎖死,根據小米公司的說明來看,這是無法确定的,也無法确定在小米 SU7 撞擊後車内乘員是否出現受傷、昏迷導致無法打開車門的情況,但根據小米汽車的用戶手冊,車内應急開門是可以通過車門内應急機械拉手來打開的,而且即便是低壓虧電的情況下,車門也可以從車内打開。
總而言之,目前小米公司公布的信息還十分有限,對于小米 SU7 事故的疑問還有很多,但是有兩點值得重申,首先是小米汽車用戶手冊已經作出了告知,不管是小米汽車還是其它品牌,購車後都需要仔細閱讀手冊,用戶手冊一般都涵蓋了很多場景和問題,能夠幫助駕駛員解決諸多難題,避免事故發生的概率。其次,當前所有的智駕都屬于 L2 級别,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事故,事故責任是需要由駕駛員負責的,所以一定要時刻準備好接管車輛,才能最大程度保證安全。
對于小米來說,此次事故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自小米 SU7 上市以來,憑借炫酷的外觀、遠低于市場預期的定價以及小米品牌、雷軍的形象光環,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一路嶄露頭角,雷軍更是成為了小米汽車的 " 代言人 ",帶領小米 SU7 銷量不斷突破,小米集團的股價一路飙升。然而,流量也是一把雙刃劍,一旦發生重大事件,不管真相是什麼,對于品牌的影響也是毀天滅地的。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新生,小米汽車需要學習的還有很多。
針對小米 SU7 事故,《汽車行業關注》也将持續關注。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