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華僑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黃碧娟:堅持可持續發展,希望在中國有更多的百年故事,歡迎閱讀。
作 者丨周炎炎
編 輯丨李覽青
19 世紀,一艘艘中式帆船往來于南洋與中國閩粵一帶,是福建商人最早出海開拓市場、發展貿易的紐帶。如今,盡管這些帆船成為僅存在于影片中的形象,但華僑艱苦創業與堅韌不拔的企業家精神傳承至今,中國企業乘着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東風揚帆遠航,中國與東盟的往來絡繹不絕。
2025 年恰逢華僑銀行入華 100 周年。1925 年,華僑銀行前身之一的和豐銀行在中國廈門設立了内地第一家分行,華僑銀行已經不間斷地在中國運營了一個世紀,成為 1949 年後在中國大陸連續經營的四家外資銀行之一。
華僑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黃碧娟女士
如今,華僑銀行在中國内地共計 14 個城市設有 15 家分支機構,覆蓋上海、蘇州、紹興、深圳、廣州、佛山、廈門、珠海、重慶、成都、武漢、北京、天津和青島。在中國内地的私行業務也逐漸實現了以長三角、大灣區、環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區重點城市為核心,輻射全國的服務網絡。
站在下一個百年征程的起點,近日,華僑銀行集團首席執行官黃碧娟接受了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除總部所在地新加坡之外,大中華區是華僑銀行的第二大核心市場。" 黃碧娟認為,華僑銀行是在最對的地方做對的事,将堅定不移地深耕中國市場,積極推行 " 集團一體 " 戰略,持續助力大中華區和東盟地區的金融貿易往來,并通過可持續發展實現下一個 "100 年 "。
新加坡
國際化、綠色、科技 中國市場發展的三個關鍵詞
黃碧娟在大中華地區擁有豐富的經驗,深刻見證了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每一步。
上世紀 80 年代,黃碧娟以管理培訓生的身份加入華僑銀行,此後被委任為香港分行的首位中國業務部經理,在 2020 年返回華僑銀行集團之前,曾在匯豐擔任大中華區總裁。
在黃碧娟看來,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可以用三個關鍵詞概括,分别是國際化、綠色和科技。
" 我做了這麼多年外資銀行,中國金融市場最重要的關鍵詞一定是‘國際化’。" 黃碧娟表示,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盡管第一批外資銀行的法人化還不到 20 年,但在銀行、保險、證券、資產管理等行業都有外資金融機構的身影。
在這一過程中,以華僑銀行為代表的外資金融機構,不僅通過產品和服務推動中國企業與企業家 " 走出去 ",更進一步的作用是在于,推動了人民币國際化的進程。
來自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披露的數據顯示,人民币已成為全球第四大支付貨币,2024 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額達到 64 萬億元,同比增長近 23%。"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在推動人民币國際化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24 年 1-8 月,中國與 "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額為 8.3 萬億元,同比增加 45.1%,占同期人民币跨境收付總額的 20.1%。
與此同時," 一帶一路 " 共建國家的金融機構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統(CIPS)的重要參與者,是人民币的 " 朋友圈 "。根據 CIPS 官網數據,截至 2024 年末,CIPS 的境外參與者占比 63%,業務可通過 4800 多家法人銀行機構覆蓋全球 185 個國家和地區,其中 2296 家機構來自 " 一帶一路 " 的 136 個國家。
中國内地總部
華僑銀行中國是 CIPS 系統的會員之一,黃碧娟透露,在中國香港、新加坡、倫敦這三大人民币離岸交易中心,華僑銀行都積極地參與市場交易,助力人民币跨境應用。
中國金融市場的第二個關鍵詞是 " 綠色 "。目前中國的綠色金融發展規模世界領先,綠色信貸規模位居全球第一、綠色債券市場規模躍居全球首位。
黃碧娟指出,對于華僑銀行來說,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也是集團發展的關鍵支柱。她提到,華僑銀行從 2018 年開始發展可持續金融,并在 2022 年正式加入聯合國淨零銀行聯盟,這意味着華僑銀行承諾在 2050 年将實現淨零排放。
值得關注的是,這裡的 " 淨零排放 " 不僅包括華僑銀行自身業務運營達标,還包括協助客戶通過綠色轉型實現脫碳目标。
2023 年,集團發布《華僑銀行淨零排放目标》,公布了電力、石油與天然氣、房地產、鋼鐵、航空、航運等六大重點行業的脫碳路徑和目标。黃碧娟向記者透露,每年集團都将公開披露相關信息,向公眾展示其可持續發展之路,截至 2024 年末,集團發放的綠色貸款總額已達到 500 億新币,占集團貸款的 16%,同比增速達到 31%。
黃碧娟談到的第三個關鍵詞是 " 科技 "。
" 過去業内一直有争論,是說 FinTech 還是 TechFin,前者是與金融相關的科技,後者是如何通過科技讓金融服務做得更好,我認為應該是後者,讓科技賦能于金融。" 在她看來,如今最重要的科技無疑是 AI 技術。
黃碧娟指出,華僑銀行的 AI 故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通過 AI 賦能客戶服務,實現金融服務的更新;第二是通過 AI 賦能内部產品,例如 AI 配合大數據實現風控能力的更新;第三是服務 AI 企業,為其提供全流程的金融服務。
中國香港
黃碧娟告訴記者,從 2019 年至今,華僑銀行的科技投入已超過 5 億新币,分為兩個階段。其中前 4 年投資金額超過 2.5 億新币,主要是基礎設施的更新與更新,實現全球業務數據的可視化,提高業務系統效率與數字化風控能力;2023 年以來,集團科技投入 3 億新币,集中于以客戶為導向的產品設計與系統開發。" 在集團自身系統實現更新後,我們想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科技服務。" 黃碧娟談道,華僑銀行是新加坡第一家通過 AI 為客戶提供智能投資方案的金融機構,在 ChatGPT 發布後也及時部署推出了集團自己的 OCBC GPT,為内部員工提供最先進的科技服務。
" 今年年初 DeepSeek 引發海内外市場的高度關注,是中國的一個高光時刻。" 黃碧娟特别談到,DeepSeek 真正将 AI 技術用于基礎設施服務與應用創新,實現了成本與效益的突破,可以期待人工智能将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非常大的推動力。
黃碧娟表示,華僑銀行見證了中國新行業、新經濟企業的發展,集團在 2011 年成立了服務新經濟行業的團隊,員工數已經從最開始的幾人擴充至數十人,相關業務也呈現了非常高速的增長。
堅持集團一體 服務大中華區與東盟雙邊市場
華僑銀行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本土銀行,1932 年,包括華僑銀行、和豐銀行、華商銀行在内的三家華資銀行合并成為華僑銀行,并逐漸成長為覆蓋銀行、保險、财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的東南亞第二大金融服務集團。
從和豐銀行在廈門開展僑批業務開始,華僑銀行與中國的故事在過去的 100 年間從未間斷。
黃碧娟說:" 我們是在最對的地方做對的事。"
" 在過去 5 年間,東盟一直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近年來東西方貿易的不協調,為亞洲帶來了更多機遇。" 黃碧娟表示,從盈利規模來看,大中華區是華僑銀行除總部所在地新加坡之外的第二大市場,正通過 " 集團一體 " 戰略,一方面服務于中國企業 " 走出去 ",另一方面幫助東盟企業 " 走進來 "。
2023 年 7 月,華僑銀行明确了 " 大中華 - 東盟地區 " 這一戰略重點,提出了 "2025 年之前創造 30 億新币新增收入 " 的目标。
黃碧娟向記者透露,在過去的兩年間這一目标已完成 18 億新币,其中僅 2024 年一年就達到了 13 億新币的新增收入,且有望繼續加速增長。在 2024 年集團的新增客戶群體中,向東盟出海的中國企業客戶新增數量同比增長了 30%。
這得益于華僑銀行在東盟的廣泛業務網絡,以及對各國市場的深刻理解。
馬來西亞
黃碧娟向記者提到一個位于馬來西亞的最新案例。2025 年開年,東南亞落地了一項重要的經濟合作計劃,籌備多時的 " 柔佛 - 新加坡經濟特區 " 正式籤約落地。在一年前這項計劃剛開始籌備時,華僑銀行就把握先機,協助區内 260 家中型企業在華僑銀行馬來西亞分支機構開戶,開啟了在柔佛經濟特區尋找機會的第一步。" 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我們的貸款業務在過去一年達到了雙位數的增長,相信随着經濟特區的進一步發展,将迸發出更強的經濟活力。" 黃碧娟表示。
據悉,華僑銀行的業務已覆蓋全球 19 個國家和地區,特别是在東盟十國中深度覆蓋了八個國家。當中國企業需要同時在東盟多地發展業務時,華僑銀行将跨區網域協同各地分支網絡,為客戶提供存貸款、企業融資、現金管理、國際結算、投資理财、跨境貿易人民币結算、供應鏈融資和企業網上銀行等優質金融服務,同時,基于集團旗下保險、私人銀行業務等,可以實現企業保險服務、企業主個人财富管理等一站式、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印度尼西亞
在幫助東盟企業 " 走進來 " 方面,黃碧娟表示,銀行幫助許多東盟地區和香港的大企業進入内地市場發展,累積了非常豐富的經驗。在她看來,無論是 " 走出去 " 還是 " 走進來 ",最大的挑戰不是語言,而是理解東盟地區與大中華區的文化差異。
華僑銀行的破局之道在于 " 集團一體 " ——集各國家地區團隊的力量,以密切的跨境協作,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服務。這份默契合作的奧秘,就是人才的交流互通。" 我們一方面給同事提供很多培訓,另一方面設定了一個 KPI,要求在一段時間内中國團隊與海外團隊成員需要互換,讓海外員工來到中國、學習了解中國客戶,讓中國員工去往海外,理解當地市場。" 黃碧娟表示。
宗旨與價值觀 百年可持續經營的一大基石
在接受采訪的當天上午,黃碧娟和華僑銀行中國的員工開展了一場現場交流。
" 我上午和同事讨論,100 年無疑是一段漫長的時光,雖然現在我們面對的外部環境也并不穩定,但回想過去的一個世紀,這個世界經歷過戰争、經濟大蕭條等一系列艱難的時刻,華僑銀行還是存活下來了。" 黃碧娟向記者坦言,集團得以實現可持續經營的關鍵在于 " 穩健 " 二字。
" 中文有一個詞叫‘危機’,有危險才有機會。" 黃碧娟指出,必須要懂得如何理解危險,才能看到哪裡能有機遇。" 與其他地區相比,亞洲的經濟發展是後來居上的,現在已經變成活力最旺盛、财富增長最快的地方,中國企業與東盟地區的聯動也孵化出了非常多的機遇。"
作為華僑銀行的 " 掌舵者 ",黃碧娟認為,在這樣的環境下,銀行要堅守三個方面的 " 本分 ":第一是客戶服務,通過科技賦能產品和服務;第二是夯實股本,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華僑銀行是全球最高度評價的銀行之一(穆迪評級 Aa1,标準普爾評級和惠譽國際評級 AA-);第三是人才的穩定發展,加強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共同為客戶提供可持續的服務。據她透露,在過去的七年間,集團為員工培訓、個人發展投入了超過 8000 萬新币,并通過 AI 技術輔助員工做好職業規劃,把握成長機會。
而上述三個方面的基石,是華僑銀行的宗旨與價值觀。
華僑銀行的宗旨是 " 助力人們和社區,共赴心之所向 ";價值觀則有五點,分别是永恒價值、誠信、前瞻、尊重與責任。
黃碧娟表示,在未來五到十年,甚至更長遠的時間,華僑銀行将始終堅持 " 成為亞洲領先的金融服務合作夥伴,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 這一使命,利用 " 集團一體 " 形成的實力,支持大中華與東盟地區的投資、财富管理與貿易流動,同時進一步豐富服務能力,既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目标,也引導、鼓勵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