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在日本陸軍中晉升到少将到底有多難?,歡迎閱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二戰知識庫 ,作者擦菠蘿的海綿寶寶
備注:本文是之前日本陸軍軍銜補充說明,涉及到陸大,天寶錢組和無天組内容。
一個日本人 12 歲進入陸軍幼年學校(3 年)→陸軍士官學校預備班(2 年)→随軍服役(8 個月)→陸軍士官學校(1 年 8 個月)→見習軍官(4 個月),最快可以在 20 或 21 歲成為陸軍少尉。普通中學畢業生也可以在 16 歲進入預備班,然後進階之路一樣,可以在 23 歲前成為陸軍少尉。
陸軍少尉會在 25 到 30 歲之間晉升為中尉。
在軍隊服役滿 2 年的陸軍少尉和中尉有資格進入陸軍大學校(陸大),但只有 10% 的人才能成功入學。陸大畢業生被稱為天保錢組,而沒有進入陸大的稱為無天組。
陸軍中尉會在 30 到 35 歲時晉升大尉。而進入陸大的,通常 3 年畢業就可以晉升大尉,最快的人在 25 歲成為大尉。對很多無天組軍官而言,大尉可能就是他們晉升頂點了。
陸軍大尉在 33 到 36 歲晉升為陸軍少佐。從陸軍少佐開始,天保錢組和無天組開始拉開了距離。
天保錢組在 38 到 40 歲晉升為陸軍中佐,而無天組需要在 45 歲才能晉升。
天保錢組在 40 到 45 歲晉升為陸軍大佐,而無天組晉升需要到 50 歲,大佐退役年齡為 55 歲。
而從陸軍大佐晉升為少将是一道坎。天保錢組相當于無天組更容易晉升為少将,而出身無天組的将軍只占将軍人數的 1%。
今天來介紹下晉升為将軍最重要的日本陸軍大學校。
陸軍大學校由日本參謀總部管轄,陸大畢業生的人事事務也由參謀總部總務部庶務課負責。除了陸大設立早期,每學期畢業生人數保持在 40 到 70 多人。第 59 期畢業人數最多,為 199 人,第 60 期也就是最後一期畢業生為 120 人。陸大畢業生總數為 3007 人。
1869 年 9 月(明治 2 年)明治天皇出席的集議院會議決定陸軍建設參照法國,海軍建設參照英國。1873 年(明治 6 年)通過了《幕僚參謀服務總綱》。1879 年(明治 12 年)通過了《幕僚參謀條例》取代之前的總綱,該條例規定從陸軍各兵種和部門中選拔軍官擔任參謀職務。
西南戰争結束後,日本陸軍領導層認識到需要設立一個專門用于培養參謀軍官的機構。1882 年 11 月 13 日頒布《陸軍大學校條例》,設立陸大作為培養參謀軍官的軍事學院。陸大成立之初就由參謀總部直接管理,并沒有設立校長一職。
1883 年 4 月 2 日(明治 16 年)陸大在參謀本部舊址的臨時校舍開學。陸大最初的學制為步兵和騎兵 3 年(1 年預備和 2 年主修),炮兵和工兵 2 年。 1883 年和 1884 年陸大招收第一期 19 人,1885 年 12 月 24 日畢業 10 人。按照規定辎重兵軍官沒有資格參加陸大入學考試,但從陸士騎兵科畢業的辎重兵軍官可以在恢復騎兵軍官的職務情況下參加陸大入學考試。
陸軍大學校校舍
陸大早期教學課程是法國式,陸大的教官也只熟悉法國的軍事制度。其教學内容偏重數學、化學和物理等自然科學,缺乏培養參謀所需要的戰術、戰略和軍事歷史等課程。與其說陸大是一所參謀培養學校,不如說陸軍士官學校進修班。
普法戰争後,當時日本陸軍開始轉向德國派。原本陸軍高層山縣有朋、大山岩雄和齋藤綏道都是法國派,伊藤博文和桂太郎影響下開始轉向了德國派。1884 年 3 月 6 日(明治 17 年)太政大臣批準聘請一名德國人擔任陸大的教官。
伊藤博文
桂太郎
1883 年 12 月到 1885 年 1 月,陸軍大臣大山岩雄前往歐洲進行軍事考察,随行的還有桂太郎(步兵大佐,參謀總部管西局長)。大山岩雄之前是法國派,但經過桂太郎的勸說,然後經過對德國考察,決定接受桂太郎的建議。
大山岩雄會見了德國陸軍部長馮 · 謝倫多夫,并請求他派遣教官前往陸大。據說謝倫多夫和德國總參謀長老毛奇商讨後,決定派遣克萊門斯 · 威廉 · 雅各布 · 梅克爾前往日本。
梅克爾
得知梅克爾将前往日本後,法國駐日本公使的陸軍武官向代理陸軍大臣西鄉嗣吾道提出抗議,但西鄉嗣吾道并沒有理睬他。到 1888 年 11 月(明治 21 年)日軍士官學校進行學制改革,采用德式候補軍官培養模式。在随後數年,陸士采用的德國式教育,而陸大采用德國和法國混合式教育。
梅克爾來日本呆了 3 年,按照德國軍事學院模板改革了陸大的課程。梅克爾調整了課程,增加了校内圖上戰術課程,并通過校外野戰實訓,并從軍事歷史中尋找實例而非理論的教學。梅克爾還擔心沒有對外作戰經驗的日本軍官缺乏後勤的概念和知識,于是對他們進行了大量的對外作戰後勤教育。
梅克爾還擔任參謀總部顧問,其中對日本陸軍提出了很多建議,包括重組軍隊指揮結構,将陸軍重組為師,提高部隊機動性,改善後勤和運輸結構,用鐵路連接主要軍士基地,将炮兵和工兵團劃分為獨立部門以及普遍兵役制度。梅克爾對日本陸軍發展有着重大貢獻。
陸大學生從陸軍現役各兵種和部門的軍官(憲兵除外)中選拔,通過所屬聯隊長推薦,需要從陸士畢業,并在部隊中服役滿 2 年的少尉和中尉,如果已經晉升為上尉就會失去資格。
日本陸軍對陸士畢業生和少尉候補生(軍士晉升為少尉)一視同仁,所有少尉候補生出身的陸軍軍官也有資格參加陸大入學考試,但并沒有一例通過考試。
1933 年設立的特别志願将校具有預備役軍官身份,因為不屬于現役軍官範疇,所以沒有資格參加陸大入學考試。但 1939 年進行了改革,特别志願将校到陸士丁班完成一年學習後,畢業後就可以成為現役軍官,這樣也有資格參加陸大入學考試,但沒有考上的例子。
陸大入學考試包括初試的筆試和復試的面試。初試在考生的指揮部進行,復試在陸大進行。
1886 年(明治 19 年)确定陸大各兵種(包括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軍官學制為 3 年。1887 年 8 月(明治 20 年)修改了《陸軍大學校條例》,廢除了對辎重兵軍官入學限制。
但太平洋戰争爆發後,1942 年 12 月入學的第 58 期學習 1 年 8 個月就畢業,1943 年 12 月入學的第 59 期在 1944 年 12 月畢業,原本計劃學習 1 年 3 個月,最後只學習了 1 年時間。與此同時陸大宣布暫停辦學。
1945 年 1 月陸大宣布在 2 月恢復辦學,第 60 期(最後一期)在 2 月 11 日入學,預計學習 1 年,但最後在 8 月 6 日畢業。
除了正式學生外,陸大還設立專科學生,專攻學生和航空學生。其中專科學生是針對師團參謀的 1 年短期培訓,1933 到 1944 年共畢業了 480 人。專攻學生和航空學生也是短期培訓,總共畢業不到 100 人。
陸大課程分為上下午兩班,上午為軍事課程,下午為一般教育課程。
上午的三個軍事課程分别為每周 3 次的戰術,每周 1 到 2 次的軍事歷史和每周 1 到 2 次的參謀服務。其他科目包括軍事地理、運輸、武器、堡壘、經理和衛生。
下午的一般教育課程包括每年 150 小時的語言課程(根據每個人在軍隊中專業分為,英語法語、德語、俄語和漢語)和 140 小時的騎術課程。其他科目包括歷史、數學、統計、法律和國際法。
二和三年級的學生每年進行 20 到 30 次的大規模軍棋演習。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每年 23 次海軍戰術。每年春秋兩季進行兩次校外野戰戰術訓練,一和二年級學生每年為 21 天。最後學生還需要前往日俄和中日戰場,以及在自己不同兵種的部隊服 1.5 個月暑假兵役。
陸大的畢業成績名次由陸大副官統計各科目教官的評分分數,直接向管理陸大的參謀本部的總務部長報告,并确定最終的排名,陸大校長和幹事等人不參與其中。日本天皇會參加陸大畢業典禮,畢業成績名次前六名可以獲得天皇恩賜軍刀,這六人被稱為 " 軍刀組 " 或 " 恩賜組 "。其中第一名的首席畢業生将在天皇面前進行 40 分鍾的御前演講。
天皇授予軍刀
從 1887 年 8 月開始,陸大畢業生在右胸下佩戴陸大畢業徽章。該徽章因其橢圓形外形酷似天保通寶,所以被稱為 " 天保錢 "。
在天保錢之前,陸大第 1 和 2 期畢業生會頒發一份陸軍參謀适任證書。
1887 年 8 月對《陸軍大學校條例》進行了修改,廢除了陸軍參謀适任證書,給畢業生頒發一份陸大畢業證書和畢業徽章。徽章佩戴在軍服右胸下部。徽章樣式為銀質橢圓形菊花,上面有一顆鍍金的五星。同年畢業的第 3 期開始授予該徽章。據說天保錢是仿照法國陸軍軍事學院畢業徽章。
因為畢業徽章,所以陸大畢業的軍官被稱為 " 天保錢組 ",而非陸大畢業軍官被稱為 " 無天組(無天保錢組)"。
因為兩個派别的衝突,1936 年 5 月授予陸大畢業生的畢業徽章被廢止,而前陸大畢業生也被禁止佩戴天保錢。因此同年 11 月的第 48 期和以後的畢業生都沒有被授予天保錢。
在禁止佩戴天保錢後,之前陸大畢業生在軍服右胸下方還保留佩戴天保錢的孔洞。也有第 48 期之後的畢業軍官雖然沒有得到天保錢,但故意在軍服上弄個孔洞,來炫耀自己是天保錢組。
據說在和平時期,無天組可以晉升為将軍的人數不到将軍總人數的 1%。天保錢組中,不到 80% 晉升為陸軍少将,50% 多晉升為中将,10% 多晉升為上将。
在和平時期,最幸運的無天組晉升頂點也就是陸軍大佐,而且他們通常擔任後方而不是一線部隊的聯隊長。更多無天組都是陸軍中佐到頭,然後退役時轉入預備役才晉升為陸軍大佐。
比如在硫磺島戰役中戰死的西竹一,他是無天組出身,日本貴族男爵,還是 1932 年洛杉矶奧運會馬術冠軍,多重 buff 加持下,最後軍銜還是個中佐,大佐軍銜還是死後追授的。
當然無天組中佼佼者還是有機會成為将軍的。比如名将之恥,不是,是名将之花阿部規秀和南海支隊司令官堀井富太郎都官拜陸軍中将。
阿部規秀
堀井富太郎
但是無天組還有一條道路。陸軍炮工學校(炮兵和工兵)高等科畢業生和作為編外生被送往東京帝國大學等學校獲得學士學位的軍官也可以享受和天保錢組,甚至是軍刀組的同等待遇。
據統計陸軍炮工學校高等科畢業生晉升為中将和大将為 27 人,獲得東京帝國大學等學士學位晉升為中将和大将為 49 人(其中 11 人和陸軍炮工學校重疊)。
鈴木孝雄就是陸軍炮工學校高等科畢業生出身然後官拜陸軍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