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一邊罵一邊買,增程車的冰火撕扯,歡迎閱讀。
文 | 新能源行業觀察
前幾天,北京的韓傑(化名)将手裡那輛陪伴了自己五年的燃油車換成了一輛增程式汽車。
諷刺的是,就在春節前,他還在社交平台上嘲諷增程車是 " 背着油箱的偽新能源 ",并且斬釘截鐵地立下 flag," 未來買啥也絕不買增程 "。
從質疑增程、吐槽增程到如今的果斷下單,韓傑變卦的背後,恰恰說明了增程車符合國内消費者的 " 中庸之道 "。純油不智能,純電有焦慮,可油可電就折中調和了。
所以近兩年來,增程車的市場表現可謂風光無兩。2024 年我國新勢力全年銷量排行榜中,前三名理想、問界、零跑的主力車型均是以增程為主。
2025 年,越來越多的車企将要入局增程市場,比如小鵬、智己、廣汽埃安和極氪等,另外還有專為增混車型打造的骁遙超級增混電池将批量裝車,再加上下一代增程技術和智駕系統的上車,增程車型将上演神仙打架。
屆時,增程車還會被嘲笑嗎?
1. 增程車,殺死油車的另一把利刃
事實上,對于用真金白銀投票了增程車的消費者來說,嘲諷它幾句也無傷大雅,反而更符合中國人的 " 幽默 "。
據韓傑介紹,按照他當前的買車需求,增程式這一技術路線是最适合他的。畢竟,他既想成功薅上國家以舊換新補貼的羊毛,又想在未來長途出行時避免續航焦慮,更想感受一把智能化的用車體驗。
" 補貼要薅,續航焦慮要解決,純電體驗我也要。"
至于之前對增程式是 " 偽新能源 " 的看法,韓傑撓了撓頭,有些不好意思。" 以前聽身邊開增程的朋友吐槽時,覺得增程這種路線的存在很雞肋。後來去體驗了阿維塔 12 增程版,感受過其與油車在駕駛體驗上的不同後,就覺得還是應該與時俱進一把。"
相比韓傑,李雲月(化名)與增程車的 " 緣分 ",可謂一波三折。
三年前,電車剛開始時興那會兒,她帶着對新技術的好奇,毅然決然地入手了一輛小鵬 P7,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她開始後悔了。" 自從開了純電車,我再也不敢開着車出遠門了。"
在李雲月看來,夏天她那輛車不到 500 公裡的續航去個周邊城市還夠用,但冬天,氣溫一低,别說周邊城市了,就是到郊區也得好好掂量計劃一番,這就讓愛自駕出行的她倍感焦慮。
" 即便這兩年充電設施越來越完善,從以前家周邊 2 公裡内只有一個到現在 1 公裡内有十幾個,且純電車的續航越做越大,我也還是會焦慮。"
去年年中,在繼續買電車,還是舍電車體驗、換回油車之間糾結的李雲月,另辟蹊徑換了輛問界新 M5。" 對我來說用車成本是次要的,主要還是得與我的用車需求适配,增程車可以長途用油,避免了我的續航焦慮,同時在市區又能當純電車開,駕駛體驗也跟純電車差不多,安靜又順滑。"
上述兩位消費者的選擇并非個例。2024 年,增程式汽車累計銷量為 116.7 萬輛,同比增長 78.7%。
不少消費者認為,在充電未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與加油一樣便捷前,他們對于純電車的焦慮大概率還會繼續。而此情形下,增程式汽車的可油可電特性,以零續航焦慮、更低使用成本和智能化體驗,直擊燃油車用戶痛點。
由此,增程車絕非新能源轉型的阻礙,而是加速燃油車消亡的另一種特殊方式。
2. 從期待 " 雙能 " 到深陷 " 兩難 ",增程車主的美夢碎了?
你是不是也想過,自己開着一輛增程車,既能體驗純電的駕駛感受,又不用擔心長途旅行的續航問題。
而李雲月的那句" 日常下班當電車開,出遠門當油車開 ",也照進了很多 " 新手 " 增程車主的美好願景裡。
" 不僅用車成本低,性價比還高,增程車的電池相對較小,購車成本上能節省一大部分。"
" 家裡能安充電樁,平時下班回家給我的增程小車插上電,偶爾還能跑跑高速和自駕遊,也沒續航焦慮。"
" 感覺是我們這種有娃家庭的必備福音,平時帶孩子周邊遊出行成本低,續航還長。"
但," 可油可電 " 真的如宣傳那般 " 無焦慮 " 嗎?
現實或許遠沒有理想那麼豐滿。與諸多增程車主的接觸中,我們逐漸發現,增程車帶來的補能自由只是表象,而深入内裡的純電續航過短、充電時間過長、饋電油耗過高等弊端會讓車主陷入新的更為復雜的焦慮中。
提車半年多時間,問界新 M5 車主李雲月便撕開了新焦慮的面紗。
" 不是兩全其美,是兩全其累,你以為它是油車和電車的結合,其實它是把油車的油老虎屬性和電車的續航焦慮打包送給你了。"
李雲月透露,其實不光是她,她身邊大多數開增程的朋友都是能充電就不用油,而像她一樣半年只加了一次油的大有人在。至于買車前的 " 長途用油,短途用電 " 早已變成了泡影。
蔡思齊(化名)作為第一批理想 L9 車主,明顯比李雲月在 " 電力不足 " 與 " 油耗過高 " 的之間的矛盾裡陷得更久。
" 剛開始也是被可油可電的概念吸引了,想着長距離出行就用油,但用慣了電之後就回不去了。"
蔡思齊坦言,電池電量低了,增程車的油耗是會直線上升的,比如上次他帶孩子回老家,中途沒來得及充電,那油耗比他原來那輛燃油車還高,這讓他感覺完全失去了買新能源車節能省錢的意義。" 我現在就特别糾結,到底是繼續忍受頻繁充電的麻煩,還是忍受高油耗,真的陷入兩難了。"
不少經受過增程車 " 當頭一棒 " 的網友也紛紛在社交平台發文,稱頻繁充電不是最痛的,在嚴寒酷暑裡等待 30-40 分鍾充滿電才是。
3. 五年後,增程車會消失嗎?
增程車自誕生以來便身處争議漩渦。有人質疑它是過渡技術,有人認為可油可電的它只是新能源浪潮下的權宜之計,也有人對它的續航、充電表現等短板問題心存焦慮。
但如今,市場需求的驅動和技術迭代的雙重助力下,增程車的處境似乎正悄然發生改變。那些曾經對增程車持保留意見的消費者,已經不再對其避之不及,甚至開始主動關注,萌生出想要嘗試一下的念頭。
85 後楊陽(化名)便是這一轉變的生動注腳。過去的他曾是傳統燃油車的忠實擁趸,一度認為增程車是個不倫不類的產品,純電續航短,用油發電又不劃算。
而現在,盡管他仍然對純電車心存顧慮,但在想法上已然有了 180 度大轉彎。" 電池技術明顯進步了,現在不少增程車都是大電池小油箱的配置,日常通勤用純電,完全足夠,成本也低;偶爾跑長途,用油也不用擔心續航。這種設計正好滿足了我的需求,還避開了早期增程車主走過的岔路,感覺挺靠譜的,想嘗試一輛。"
值得注意的一點,楊陽并非最早一波為 " 大電池小油箱 " 所吸引的,早在去年 10 月底,就有不少消費者在 " 大電池小油箱 " 的現世下,選擇重新審視增程車。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款車型實現了大電池小油箱的突破,且能做到媲美純電車的充電速度,即充電 10 分鍾補能 280 公裡。比如阿維塔 12 增程版、阿維塔 07 增程版、深藍 L07 增程版等。
按照去年寧德時代骁遙電池發布會上披露的信息來看,吉利、奇瑞、廣汽、岚圖等在内的近 30 款增混車型都将實現大電池小油箱的配置。
當然,大電池小油箱的出現,不僅讓消費者減少了對油車的依賴,也給了增程車主一劑強心針。
" 算是重拾對增程車的信心吧,阻斷了我未來想換回油車的想法。"
" 再也不用像手機一樣每天都得充電了,無形中延長了電池使用壽命。"
諸多消費者認知需求的更新迭代中,不難看出,曾經的增混車之所以被市場調侃為 " 過渡產品 ",與其電池技術脫不了幹系,正如當前其憑借着電池技術的更新,成為推動全面電動化到來的助力那般。
清華大學(車輛學院)- 殼牌清潔交通能源中心主任帥石金認為,增程式技術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和技術的競争。當前,不僅增程式技術在進步,純電技術也在快速發展,未來幾年可能會有重大突破,技術進步的速度将決定增程式汽車的生命周期。
未來五年,增程車或許将逐漸淡出市場主流行列,但油車或會在它之前先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