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難約的空調師傅,困在酷暑爆單裡:一天要跑五個地方,一個月多賺一兩千塊,歡迎閱讀。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阿力米熱
一陣清風拂面,夏天就是最美好的季節。但這個夏天,這陣風帶來了燥熱。
正午時分,高壓氣流籠罩在頭頂,陳師傅坐在一旁的椅子上,往剛拆下來的空調上撒了一些清洗劑,拿起手中的水管灑水清洗。趁着清洗的空隙,他從煙盒裡掏出一根煙,吸兩口算是喘口氣。
烈日之下,流水灑入滾燙路面,在變成 " 開水 " 之前,短暫換來一絲涼意。
這也是空調師傅陳師傅近段時間為數不多的喘息空間。因為清洗完這個空調,他又得出發,去客戶家裡安裝空調。
這樣的生活,在夏日裡重復循環。
今年入夏以來,全國高溫日數達到了 1961 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在持續悶熱的天氣下,空調需求激增。根據央視财經報道,行業機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空調產品全渠道銷售額同比增長 20.9%,是大家電中增長最快的品類。
就在這持續的高溫炙烤中,不少人戲稱 " 這條命是空調給的 "。而在空調市場 " 升溫 " 的同時,空調安裝師傅卻成了最難約的人。近期有不少消費者稱,在電商平台下單的空調,到貨後電話預約安裝,安裝工告知需要排隊 4-5 天才能上門。
陳師傅也不例外,這段時間正是他最忙,也是最累的時候。
一天要跑五個地方
在銷售旺季來回穿梭,奔波于不同的業主家,或許是每一位空調安裝工的日常。
和往常一樣,早上八點左右,陳師傅準時出現在自家店鋪門口,拿起工具包清點着扳手、管鉗、衝擊鑽、壓力表、安全繩索等工具,做着出門作業前的準備。
陳師傅今年 46 歲,與機械打交道已有二十年之久,出行前清點工具、裝車、核對便利貼上的客戶信息及地點,是每次開工前必不可少的一步。
入夏以來,氣溫日漸升高,陳師傅接到的安裝空調和維修的訂單持續增多,這樣的出行步驟一天要循環五六回。" 今天要跑五個地方,裝新空調的、修空調的都有,最遠的要到金沙洲,拆裝空調,騎車過去也要 50 分鍾。"
陳師傅每日清點的工具包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阿力米熱 / 攝
因為工作的原因,時代周報記者與他的對話其實并不順利,他要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眼前的空調上,像聊天這種基本不會產出效益的事情,只會停留在出工之前,返工之後。
他的忙碌是從 6 月份開始。
6 月份之前,安裝新空調的客戶較少,一個月拆裝空調數量在 5 台左右,賺的都是零散的空調維修費用。到了 6、7 月份,正值安裝空調的旺季,多的時候一天要拆裝十幾台空調。
根據陳師傅的說法,現在各大空調品牌商都是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只要顧客購買空調,就會有該企業專門的師傅上門服務。客戶也很少去自行找人安裝,除非是人工收費高或者是等待的時間過長,才會另找師傅。
但他的工作不能有一絲怠慢,想在能賺錢的的時候多做一些," 我們這一行就是多勞多得,沒有企業的訂單,我們就要搶散客 "。
在訂單量激增的情況下,忙的時候經常有客戶催促,擠不出時間來從容吃頓飯。作為一個與空調關系密切的人,他能感受到涼意的時間并不多:從清晨忙到深夜,頂着烈日,在樓宇之間 " 飛檐走壁 "。
" 忙起來,多一兩千 "
對于空調師傅來說,訂單量增多,意味着收入也會增多。
但陳師傅對此顯得有些無奈。因為市場越來越 " 卷 ":空調安裝師傅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拼,都想在旺季多賺些錢,接單的數量也就變少。
實際上,在陳師傅的從業生涯中,很長一段時間,他也是一名企業的維檢員工,有較為穩定的收入,也不愁招攬客戶。但受大環境影響,自己也不得不被迫離開。
從企業離開後,他選擇開一家電器維修的小店,憑借着多年積累的客戶資源,維持經營。在這種空調旺季,往往就是各維修工人拼體力、客戶資源的時候。
一般來說,空調安裝是季節性極強的工作,一年下來真正忙碌的時間一般最多只有 4-5 個月,過了這波熱潮之後,其餘的時間都是回歸于修理水管、電器等零活。
修理水管 圖源:圖蟲創意
整日盯着零碎部件,檢查機械運轉看似枯燥,而對于他們來說卻是謀生之路。
陳師傅說,幹這些零活能賺到的錢并不多,接一單少則五六十,多則一兩百,平均一個月的收入在四千元左右,而賺的這些錢裡還要扣除店鋪租金、材料成本等各項費用。
雖然這段時間,拆裝空調是收入中的大頭,一個月的收入也多了一兩千。但在高溫的情況下,本就危險的室外作業,也讓賺錢變得更加艱難。兩個人合作組裝、固定支架、高空作業安裝室外機、套管,每一步操作都格外小心。
盡管自己早就習慣了在高空中作業,但有時也會害怕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
固定支架安裝空調外機 圖源:受訪者供圖
陳師傅坦言,掌握一門技術确實能讓人吃飽飯,然而,由于行業風險高、收入不穩定等因素,願意幹修理這一行的年輕人越來越少。再加上很多企業、工地的工作機會對他們這種大齡勞工 " 關上大門 ",在大齡勞工湧入市場的情況下,自己單幹修理的人并不少。
" 年輕人的選擇機會多,當學徒兩三年後,還可以直接去廠裡工作,工廠裡的收入也比較穩定,又有保障,我們這年紀大的人,自然不占優勢,你不去幹,客戶就會找其它人去做,為了生活我們也别無選擇。" 陳師傅說道。
不得不做
實際上,大齡勞工已經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陳師傅只是眾多勞動者中的縮影。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農民工平均年齡正在不斷攀升。從 2010 年到 2022 年這個區間段來看,農民工平均年齡從 35.5 歲上升到 42.3 歲。換句話說,12 年間,已經上升約 7 歲。
随着農民工年齡的不斷增長,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是,這部分人找工作越來越難。時代周報記者留意到,以空調安裝 / 修理工為例,在 boss 直聘發布的招聘信息中,大多數企業對于工人的招聘要求在 18-45 歲之間的健康人士。
高空作業的維修工 圖源:圖蟲創意
不僅限于空調維修工,由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存在體力跟不上、适應能力差、出事故風險大等一系列問題,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近年來,全國多地發布建築業 " 清退令 ",包括 60 周歲以上男性、50 周歲以上女性以及 18 周歲以下人士禁止進入施工現場從事建築施工作業。
一面是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升,而另一面卻是大齡農民工的就業存在困難。如何更好地善用大齡農民工的勞動力,也是當前政府和企業面臨的問題之一。
2022 年底出台的《關于進一步支持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明确," 尊重大齡農民工就業需求和企業用工需要 "" 不得以年齡為由‘一刀切’清退 ",為大齡農民工就業提供了制度保障。
與此同時,面對大齡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各地方政府也在積極應對。例如江西省提出開設一批适合大齡農民工、青年農民工的培訓項目,大力培養高級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和鄉村工匠。河南省要求收集适合大齡農民工的就業崗位、零工信息,在農民工專場招聘活動中持續發布。
對于大齡農民工而言,這些相關的權益保障工作無疑會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而在陳師傅眼裡,總有一天,自己的年齡和體力也會到企業的招聘上限。不如經營好自己的維修門店,幹到幹不動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