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每天在公司11個小時,我成了随時待機的牛馬,歡迎閱讀。
最近,一張網傳的招聘信息震驚了網友。
信息顯示,雖然這家公司在招的職位也是 8 小時工作制,但卻把 8 個小時拆抽成了早、中、晚三個時間段,算一下,為了幹滿 8 小時,員工每天要在公司待上至少 11 個小時。
不少網友調侃,這家公司算是重新定義了 "8 小時工作制 "。
為什麼是 8 小時
在我國的勞動法中,對 8 小時工作制是這樣規定的: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的工時制度;勞動者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
也就是說,上面這家公司對 8 小時的全新定義,的确不違法,在我們現行的勞動法中,只規定了一天總的工作時長,卻沒有嚴格規定如何劃分這 8 小時。
但通常情況下,企業實行的 8 小時工作制,一般是從早上 8 點或 9 點,到下午 5 點或 6 點,中間包含 1 小時的午餐或休息時間,員工實際在公司停留的時間在 9 個小時左右。
像這家公司這種,把原本完整的工作時間拉長,無疑就是想讓員工盡可能多地待在公司,好随時處理工作。
這種 " 創新型 " 的工作時間安排,讓打工人一夜回到了工業革命早期。
200 多年前,剛用上工業化機器的企業主發現,只要讓工人和機器不停工作,就能生產出更多產品,賺到更多錢,于是,工人的工作時長,從原本的每天幾小時,激增到了 14 小時、18 小時甚至更多,沒過多久,身心嚴重受損的工人,爆發了罷工。
被後人稱為 " 現代人事管理之父 " 的英國人羅伯特 · 歐文,注意到了這種殘酷的工作方式對工人的剝削,提出了工人每天 " 工作 8 小時、娛樂 8 小時、休息 8 小時 " 的口号,成為 8 小時工作制的開端。
之後,又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和鬥争,直到 1919 年,8 小時工作制才正式被承認,成為國際勞工标準的一部分。
同樣是工作 8 小時,為什麼我們越來越累了
盡管 8 小時工作制,現在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遵循的工作方式,但像開頭的深圳這家公司一樣,想在 " 工作時常 " 上動腦筋,讓員工無償多幹活的公司,絕不在少數。
今年初,中國 " 隐形加班第一案 " 再次登上熱搜,成為熱議話題。
在某互聯網公司任職的李女士,離職後将原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支付上班期間的 " 隐形加班 " 費用。
李女士在公司負責運營,很多工作需要通過線上完成,即便下班了,也要時時關注手機群,處理突發狀況。
無時無刻不處于工作狀态的巨大壓力,給她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影響。離職後,她不再忍耐,最終通過法律途徑,争取到加班補償。
判決結果一出,引起了大量職場人的關注:原來我們默默接受的下班後回信息、非工作時間線上開會,并非理所應當。
那些在 8 小時之外的工作,無論以怎樣的方式出現,實際上都在消耗我們的精力,讓我們無法徹底放松。
而除了這種 " 名不副實 " 的 8 小時工作制,讓我們變得越來越累外,讓我們感到狀态變差,疲于奔命的,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在深圳公司 " 重新定義 "8 小時工作制的消息下,居然有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了接受和理解:
一位網友留言說:" 這樣也挺好,反正回家也是刷手機。"
也有人說,公司如果條件好,多待幾小時也沒關系,家裡水電費都省了。
這樣的聲音,在之前 996 盛行的時期也并不少見,很多人甚至已經習慣了除了睡覺外,全部時間都泡在公司的生活,以至于很多大廠取消 996 後,突然空出來的時間竟然不知道幹什麼。
相較于沒有時間休息,有了時間,但卻不會休息了,可能是我們越活越累的更重要原因。
變輕松,從學會休息開始
最近的一本暢銷書《時間貧困》,裡面探讨了關于 " 空閒時間 " 的話題。
在分析了大量數據後,作者發現,每天的空閒時間過少(少于 2 小時)或過多(多于 5 小時),都會讓人覺得不幸福,而當我們的空閒時間介于這兩者之間時,影響我們幸福感的,就不是時間的多少,而是利用時間的方式。
作者指出," 有沒有空閒時間 " 與其說是客觀事實,不如說是一種主觀感受:當我們因為沒有時間而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時,往往只是我們 " 覺得 " 沒有時間。
比如,當我們說沒有時間鍛煉時,卻總能發現有比我們更忙的人,能夠堅持每周健身,而這些人,往往也并不會因為花了時間鍛煉,就擠占做其他事的時間,他們的狀态,也不會顯得匆匆忙忙。
" 當一個人能夠安排出時間完成鍛煉計劃,他就會覺得自己是時間充裕的。" 作者總結到。
當然,并非做所有事都會給我們這樣的感覺,我們在休閒時光做的不同的事,其價值其實是不一樣的。
有些事能明顯提高我們的自我認同感,讓我們覺得渾身充滿能量,作者将這類活動,稱為能夠提升 " 自我效能感 " 的事。
多做能提升 " 自我效能感 " 的事,就能讓我們產生 " 我的時間很充裕,我能做好所有事 " 的感覺,改變疲于奔命的狀态。
這些事包括:運動、關懷他人,以及體驗敬畏感。
除了運動外,幫助他人,能讓我們更加自信,覺得自己有能力、有時間把事情做好;而當我們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廣博,或者坐下來看一場精彩的比賽,感受人類的偉大成就時,這種油然而生的敬畏感,同樣會讓我們感覺時間變慢,内心充滿力量。
寫在最後
150 多年前,馬克思指出,每個人的時間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用來維持生存、為了活着而活着,而除此之外的那部分,才是我們真正活着的時間。
如果你也同樣處在 " 工作時體會不到成就感,休閒時體會不到快樂 " 的境地,想要找回内心的平和,不妨先做到馬克思說的: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工作時間上有所節制,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地活着。
然後,再學着把休閒時間,過出幸福感。
正如美國休閒研究專家布萊特比爾所說:未來不僅屬于受過教育的人,更屬于那些懂得善用閒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