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美是美,可惜爛透了...,歡迎閱讀。
事實證明,對于某些國產劇來說," 冷藏 "N 年沒播,是件好事兒。
比如正播的《戰火中的青春》。
咱就說,想當初該劇的名字還是《西南聯大》的時候,有誰沒有被提前曝光的合照所吸引?!!
棣帥周美,兩人的顏值實在是太太太太可了。
這對 cp 憑一己之力,直接讓整部劇火出圈。
包括廠長,更是垂直入坑,成為了顏粉。
然鵝 ......
心心念念了許久,等來的卻是 " 詐騙 "。
援引一則評論寫的——
那麼漂亮的孩子們,可惜不會演戲。
那麼大的制作,可惜剪輯稀爛、導演不會講故事。
确實,幾個年輕主演,在配音和亂飛的五官的助力下,努力往偶像劇跑偏。
明明是清北高材生,卻渾身透着吊兒郎當,滿腦子追姑娘。
而另一邊,老戲骨則在認真演文人。
同框,不同畫風,強烈的割裂感讓觀眾看得頭暈。
此外,抛開演技不談,這劇一點兒也看不出是編劇打磨了幾年寫出來的。
感情線被剪得七零八碎;
拍西南聯大,非但沒有家國情懷的感動,還滿是幹巴巴的說教和歌頌,滿屏寫着 " 假大空 "。
幾集下來,廠長似乎明白了,它為什麼改名,以及這麼多年不播的原因。
不是不能播,應該是害怕播吧。
哎!
真是越看越無語。
講真,作為一部以年輕人為主角的歷史題材,本可以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拍出青春戰火理想交織的故事。
不需要多麼宏大,就足以感人至深——
《戰長沙》
再次打開本劇,評分不知不覺已經高達 9.1。
但要知道,它開播前面對的争議,要遠大于文章開頭的《戰火中的青春》。
争議最多來自主演。
霍建華,灣灣的人氣小生,代表作《海豚灣戀人》、《千金百分百》、《天下第一》、《仙劍 3》......
無論是現代還是古裝,皆逃不過 " 偶像 " 的标籤。
和他演對手戲的,是内地童星出身的楊紫。
盡管不用擔心她的演技,但畫風不同、相差 13 歲的兩個人演感情戲,任誰乍一看都接受不了。
更不要說,演的還是一部背景沉重的抗戰歷史劇。
很難不擔心,觀眾點進去将看到的是一群俊男美女,穿着短裙白襯衣,在莊稼地裡搞遊擊。
尴尬寫滿了螢幕。
但正如我們所見,不愧是山影,交出了一部良心作。
故事從一戶人家的雞飛狗跳開始——
胡家,是湘潭的鄉紳大戶。
有土地有商鋪,全家幾十口老小衣食無憂,過得安樂。
但,胡家的奶奶和族長不和,便毅然離家,帶着自家幾口人來到長沙,一過就是數年。
背井離鄉,靠誰?
靠大女婿薛君山。
薛君山是國民政府保衛處大隊長,靠着工資和私底下 " 見不得光 " 的買賣,帶着老婆全家,過上了富足生活。
除了管衣食住行,他還操心小姨子湘湘的人生大事。
那時,時局動蕩。
1938 年,日軍攻陷武漢等地,導致無數民眾無家可歸,溫飽問題沒有保障。
為了生存,他們尋找避難所,來到了長沙。
一時之間,長沙的糧食緊缺,外加敵人逐步逼近,不少人開始計劃離開長沙城。
因此,很多有女兒的人家,迫切找外地人結親,好讓孩子離開這水深火熱之地。
薛君山給湘湘找的,正是國民黨高官的公子顧清明。
顧清明一表人才,不光出身好,還有學問,是德國留學回來的高材生。
與很多纨绔子弟不同,他一心報國,想要上戰場,現任駐長沙部隊的參謀。
能看出,男女主的人設,一個是養尊處優的小姐,一個是世家少爺;
着實對言情文的味兒,讓人分分鍾腦補一出甜膩、拉絲兒的偶像劇。
被迫相親的兩人,在第一次見面時,就鬧了些雞飛狗跳。
湘湘為了不嫁人,先是逃跑,然後當面怼顧清明縮頭烏龜,不上前線卻惦念着兒女私情。
最後還以跳樓要挾姐夫。
對此,本就高冷的顧清明,不屑與她争辯,轉身離開。
此時此刻,湘湘和顧清明都沒有料到,他們的命運從此交織在一起,因戰火變得更加親密。
然而,在接下來的劇情裡,男女主的同框屈指可數,既沒有扶腰深情對視,也沒有霸道總裁式的你來我往。
有的是,湘湘為了 " 報復 " 顧清明,慫恿孩子們去偷壘城牆用的洋灰;
她受到顧清明的斥責,意識到犯了多麼愚蠢的錯誤,她哭着向顧清明認錯。
有的是在長沙城被燒毀的夜晚,顧清明救了湘湘之後,沒有多餘的話,又匆匆投身火場之中。
有的是顧清明看到湘湘拼命闖警局,為軍隊找救命的藥;
只見他把兩盒價值兩根金條的藥,讓手下轉交給她。
可以說,他們的感情戲,發生在匆匆來去之間,一點一滴地積累,含蓄、克制。
貫穿其中的是兩個人的成長。
湘湘,原本是受到全家寵愛的小姐,任性、刁蠻,以自我為中心。
哪怕在兵荒馬亂之際,在别人餓到啃樹皮的時候,她在姐夫的庇護下,衣食無憂,塗着從上海運來的雪花膏。
直到長沙城一夜之間被大火燒成灰燼;
直到前一天還跟在她屁股後想娶她的盛家公子,命喪火海;
直到姐夫這個保護傘,離開長沙,被派往前線;
家庭接二連三的變故,使得她開始保護家人,去醫院當護士,加入保衛家園的隊伍。
顧清明也成長了。
一直以來,他都是個理想主義者,一心想上前線施展拳腳,對試圖把他攔在城内的父親感到不滿。
而當大火來到眼前,民不聊生,戰友犧牲,他才真正意義上認識到,打仗不是書本上學到的多麼巧妙的戰術。
他懂得了恐懼,理解了父親的保護,害怕失去愛的人。
廠長印象很深的一個片段是——
顧清明率領的軍隊,打了敗仗。
那時,他做出了令觀眾意外的決定:投降。
或許,在顧清明的内心,戰友的生命,以及他們的家人,比一切都來得重要。
正如一則評論寫的——
與其說這是一部抗戰劇,不如說是一部反戰劇。
劇中,沒有高歌主旋律,沒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外挂選手,只有普通人的心酸,和戰争的慘烈。
這裡的抗戰,沒有多麼高尚的意義,甚至,常常以失敗告終。
對于我軍與敵人實力上的懸殊,鏡頭沒有回避。
這種情形下,所有人都是被迫卷入戰争,他們大多是想活命,過安定的生活罷了。
好比顧清明的父親,利用職權,不讓兒子上前線;
好比胡氏一家,族長一直不準家族成員離開,守住家業;
但,家中再有錢,再有權,也擋不住上頭的 " 焦土抗戰 " 策略,即自毀城區,不給敵人留下一磚一瓦。
同時毀掉的是無數人的家園,以及沒來得及逃跑的生命。
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
正如湘湘的好友金鳳說的,當父母兄弟的血浸過臉龐,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
金鳳經歷了南京大屠殺,她曾躺在死人堆裡,眼睜睜看着父母被敵人一刀一刀給刺死。
現在的她變了,沒有心思接受湘湘弟弟的追求,她只想救治從戰場上下來的一個又一個傷兵。
當家園受到侵害,人們便會站起來。
同樣的變化,随着長沙城的毀滅,發生在了胡家每一個人的身上——
湘湘的父親。
是個膽怯、懦弱的知識分子,他空有一身傲骨,在亂世之中,甘當縮頭烏龜。
但最後,面對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他毅然挺直了腰板。
湘湘的奶奶。
身為胡家的主心骨,她為了不拖累全家人,選擇在家中自缢。
湘湘的弟弟。
全劇最不讨喜的人,他耍盡各種旁門左道,軟弱到聽到槍響就尿了褲子,結果在國仇家恨後,也成為了真正的戰士。
還有湘湘的姐夫。
包括廠長在内的很多觀眾最愛的一個角色。
别看劇集開始,他渾身的匪氣,集齊所有壞人的人設。
他和領導合作火車皮買賣,發國難财;開大煙館,直言他不做這買賣,也有别人做;向商人收保護費,自己住上了豪華宅院。
在他眼中,其他人不重要,似乎只有自家人重要。
但,這樣的他,因為收了保護費,就必須做到在關鍵時刻,救人家性命,于是他一遍一遍地深入火海救人。
他上戰場,一直殺敵到最後 ......
講真,看到最後,絲毫感受不到戰争勝利的喜悅。
因為劇中的每個角色都是鮮活的,他們的一生沉浮,始終牽動着我們的心。
可以說,導演和編劇較為真實地還原了這段歷史,認真地給我們講述了那個年代,大多數中國人的坎坷命運。
是啊,在戰争面前,對于平凡人來說,愛情、親情,哪怕三餐溫飽都是 " 奢侈品 ";
他們大多剛開始是逃避,經歷過戰争來時的痛苦、絕望,再到最後不得不參與抗争。
對上前線的 " 英雄 " 來說,也是同樣。
他們既有保家衛國的決心,也有對犧牲的恐懼,害怕留給親人和愛人絕望;
無論他們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都沒有錯,錯的是戰争。
有一說一,能帶來如此錯綜復雜的觀感,引人深思,在遍地的抗日神劇裡,在動辄高呼的口号中,更加顯得本劇彌足珍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