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健康經驗:預制菜,處于效率至上與美食至上之間,歡迎閱讀。
攪拌即享的麻醬涼皮、煮沸就能吃的金湯酸菜魚、微波幾分鍾就可以上桌的魚香肉絲、蒸 10 分鍾就是 " 大廚同款 " 的梅菜扣肉……預制菜的興起,正讓不會做飯或者追求便捷的都市人群,從廚房的困窘中解放出來。
預制菜,這一本質上是城市化追求效率至上的產物,卻也面臨着與中國人對 " 家 " 的味道的天然對立。無法說服多數中國人的舌頭,是這個行業的首要痛點,安全問題、營養問題、價格問題也同樣不可忽視。預制菜行業面臨什麼樣的市場需求?又将如何解決消費痛點問題?
《時尚健康》邀請了三位這一領網域相關的資深人士,有專注消費領網域投資和商業洞察的投資人,也有成功孵化新式餐飲品牌的創新企業代表,還有新中式預制菜品牌珍味小梅園 CEO,一起洞察正處于風口與争議之間的預制菜,共同關注商業與生活。
很多人會把預制菜和外賣、餐廳就餐進行比較,從根本上說,這是消費者用餐場景的問題。預制菜更适合居家場景,特别是有孩子和老人的家庭場景中。對現在的 80 後 90 後來說,時間壓力和操作技術都成為了家庭做飯的門檻,因此,預制菜的典型使用人群和場景就是年輕父母以及養育兒童、照顧老人的家庭場景。至于外出用餐,對于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不具有日常性。
作為投資人,經常被問到投資預制菜領網域與投資其他食品領網域有什麼不同,拿飲料行業來做個簡單比較:大多數食品飲料行業的消費場景是休閒場景,而預制菜的使用場景是餐桌場景。這個場景與其他食品領網域最大的不同在于,沒有人想每天都吃同一道菜,因此就需要不斷豐富產品選擇和口味,這對預制菜企業來說是非常大的挑戰。
從目前預制菜發展的狀況來看,推動 C 端消費市場是未來的必然趨勢,而預制菜的線下門店也将成為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品牌把門店開在社區裡,方便消費者就近購買。食物買回家稍微加熱或者适當加工就可以食用,既滿足了家庭餐桌營養健康的需求,又節省了下廚時間,為家庭用餐提供了便捷,實現想吃就能吃到,比僅僅依賴線上購買渠道,等待配送周期,能吸引更多用戶。
預制菜雖然算不上是一個新鮮事物,但預制菜的概念,确實是這兩年在國内興起的。網上有很多關于預制菜的負面想法,大多是由于中國的消費者對食材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認知,認為只有天然的、新鮮的才是好的。
從這個邏輯來看,很多人認為預制菜作為一種工業化的產物,在制作過程中一定會添加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特别是曾經出現過一些食品領網域的安全性問題和事件,大家普遍認為只有自己去市場采購了新鮮的食材才是對健康最好的保證,這種想法不應該被否定,但确實存在某種偏見,而這種偏見主要來源于對預制菜產業的不了解。
在歐美、日本這類發達國家中,預制菜的消費量非常巨大,從產業及市場的角度看,預制菜是食品領網域中一個相當成熟的產業鏈條,從上遊供應鏈到下遊消費端,只要嚴格遵守國家的食品安全标準,就能保證食品安全性。這也對預制菜行業以及整個食品加工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消費者的需求永遠是倒逼行業更新發展的利器。
預制菜并不是一個新興的食品行業,早在上個世紀,預制菜就已經發端于美國,并成熟于日本。中國的預制菜發展也經歷了幾十年的變遷。
伴随着社會分工的細化、社會老齡化、家庭規模小型化以及女性職場壓力普遍增大等趨勢,預制菜越來越成為家庭餐桌的新選擇。從產業的角度看,預制菜產品與其他商品一樣,都是要解決人們的需求。
随着 80 後、90 後開始進入獨立生活狀态,能夠下廚做飯,燒得一手好菜的人卻越來越少,而人們對食品口味、營養、健康的需求又越來越高,這也促使我們開始思考自己的企業和產品方向。
我們的產品基本可以匹配家庭餐桌的一日三餐,目前的主要消費者是 18-35 歲的女性人群,很大一部分是職場媽媽。她們整體的特點是追求精致生活,同時又被繁忙的工作占據掉大部分時間,需要有高效解決家庭餐桌問題的產品和辦法。在保證健康、營養、安全的基礎上,減少時間成本。
中國人的餐飲口味非常豐富,我們在研發產品時,特别考慮到兒童這個特殊群體的需要,對食材的口感、烹煮的時間、以及調料的配置等都進行了優化,有寶寶們普遍喜歡的意式肉醬口味、媽媽們反饋非常好的黑椒牛柳口味,很多年輕人喜歡的奶油培根口味等等。
我們的團隊是設計公司出身,對消費者市場有自己的洞察。不論是 2019 年開始做空刻意面,還是這兩年推出的藍色煙囪,首先考慮的就是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
比如,意面是很多小朋友喜歡吃的食品,但小朋友吃飯時很容易把食物弄得到處都是,媽媽們在用餐結束後需要花一定的時間去打掃餐桌。于是我們在做包裝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這一點,意面的三角形包裝不僅是一個包裝盒,拆開後就可以變成一張餐墊,用餐結束後,整張餐墊扔掉,桌上整潔如初,整個使用過程也讓使用者能產生很強的儀式感。
未來我們還将在西餐品類上花費更多的功夫,為消費者提供更廣泛的品類和口味選擇,讓更多的中國家庭能夠實現西餐自由。
在過去的中國傳統家庭中,大多數都選擇去市場采買新鮮的食材回家,洗菜、切菜、配菜再進行烹饪,整套流程耗時費力,而大多數人認知中家的味道、現炒的 " 鍋氣 " 也是由此而來。
但伴随着社會結構的改變及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飲食需求都在發生變化。到了我們這一代人,還有現在的 "Z 世代 " 年輕人,社會職場壓力與家庭繁瑣的家務壓力之間形成了一種對抗,在大多數家庭中,母親既要上班工作,又要承擔大部分育兒和家務壓力,這就只能通過擠壓女性的自我時間來解決。
在面對這些現實的社會問題時,我們這些食品行業的從業者也開始思考未來餐飲企業的方向。通過市場調研,我們發現預制菜的主要消費用戶中,70% 以上是有在家做飯需求的寶媽和銀發人群。
因此我們在研發菜品上,也會着重考慮女性消費人群以及孩子、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飲食特點與需求。在我們品牌的菜品中,沒有過分麻辣和重口的品類,酸甜口味、微辣口味是大多數消費者普遍能接受的。營養搭配與均衡也是必須考慮的原則。
很多人說預制菜大多以肉類食品為主,主要原因在于肉食類菜肴是中餐中技術和時間門檻比較高的一大類菜品。
作為預制菜品牌,我們提出了 " 給餐桌增加一道菜 " 的理念,幫助消費者更加高效地完成葷素搭配和滿足多樣化餐桌的需求。例如,消費者可以選擇一道酸菜魚作為主菜,自己搭配一些蔬菜、主食、湯,這樣就能快速完成日常家庭用餐的需求。
同時,消費者也關注食品的營養、健康與安全問題。我們要求食材必須能夠溯源,并對每個批次的產品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在安全的基礎上,通過預制菜幫助家庭人群減少了復雜的烹饪環節,降低了中餐做飯的門檻,提升了時間效率。
此外,我們提供的預制菜是全程冷鏈運輸,同時需要家庭制作者開火做飯的,這個過程也是實現安全健康的一個重要步驟。不管是外賣還是去餐廳用餐,我們都無法控制油和調料的添加量,而預制菜的使用就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很多預制菜需要簡單地上火烹煮,消費者可以自己控制所用油的種類、數量,調料包也是單獨包裝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需求添加。開火做飯這個制作過程本身,也滿足了中餐所講究的 " 鍋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