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海軍新型核潛艇亮相!網友卻不滿意:大黑魚“龜背”造型引争議,歡迎閱讀。
元宵節晚上,中國海軍一部名為《忠誠使命》的紀錄片上線了,首次向公眾展示了 094 · 型戰略核潛艇的畫面。鏡頭中,潛艇隆起的 " 龜背 " 瞬間點燃了網絡熱議。不少網友直呼這 " 龜背 " 太顯眼了,不太好看!不過,這其實也有大國重器在技術、戰略與時間博弈中的深層原因。
戰略核潛艇的 " 龜背 ",本質上是導彈發射筒與耐壓殼體尺寸不匹配的產物。以 094 型為例,其搭載的巨浪 -2 導彈長度達 13.2 米,直徑 2 米,而潛艇耐壓殼體的最大直徑僅為 11 米。如果強行取消 " 龜背 ",要麼縮小導彈射程,要麼就要擴大耐壓殼體直徑,但這也意味着潛艇得增加噸位、建造成本也會飙升。
要知道,美國俄亥俄級潛艇為消除 " 龜背 " 采用 12 米直徑殼體,單艇造價突破了 150 億美元;法國凱旋級則通過延長耐壓殼體 4.5 米隐藏凸起,但是也犧牲了 22% 的轉向性能。反觀中國的 094 型,通過優化填角設計和流體布局,将 " 龜背 " 高度較前代縮減了許多,而且在成本與性能間做到了最佳平衡。
其實," 龜背 " 的設計更關乎技術和戰略的時間視窗。2006 年 094 型服役時,中國海基核力量尚處起步階段,如果當時是非要追求 " 無龜背 " 的完美設計,則需要耗費十數年研發超大直徑耐壓殼體,比如蘇聯為德爾塔 IV 級就耗時 12 年研發。而現實則是,094 型提前四年就形成了戰鬥力進入作戰值班,迫使美國将關島基地的反導系統預算增加了五倍。而中國已經在 094 型基礎上已完成三次技術更新,最新批次 " 龜背 " 高度再降了近兩成,既保障了威懾力,又為下一代潛艇積累了技術儲備。
有網友質疑 " 龜背會增加噪音 ",但實戰數據可沒有這麼說。據悉,2023 年鄂霍次克海的美日反潛演習中,一架 P-8A 反潛機曾捕捉到 094 型信号,卻在 23 分鍾後丢失了目标。五角大樓分析指出,該艇是利用海底山脈陰影區與 " 龜背 " 流體特性,成功創造了持續 41 分鍾的 " 聲學隐身 " 視窗。
而來自哈爾濱 702 所的消音實驗也顯示,094 型通過填角設計,将 " 龜背 " 渦流噪音降低了很多,綜合靜音性能甚至能優于部分 " 無龜背 " 潛艇。由此可見,潛艇的較量,不在于 " 顏值 " 好不好看,而在于誰能将工程缺陷轉化為戰術優勢。
094 型的真正價值,在于其支撐起了中國的海基核威懾能力。去年底,根據美國《新聞周刊》報道,三艘 094 型同時現身某軍港的畫面被美國衛星捕獲後,五角大樓深感壓力,這意味着更多潛艇可能已潛入太平洋深處,形成了全年的戰備值班。要知道,巨浪 -2 導彈射程覆蓋美國西海岸,如果未來換裝射程更遠的巨浪 -3,094 型甚至無需突破第一島鏈,即可威懾北美本土。而且解放軍海軍的海底傳感器網絡、戰機與艦艇的協同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推進,美軍還怎麼有效反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