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DeepSeek“入侵”音樂平台:搜歌是其次,創作才是正職,歡迎閱讀。
DeepSeek 的風,終于還是吹到了音樂平台上。
2 月 20 日晚,網易雲音樂發布 24 年 Q4 以及全年财報:2024 年實現收入 79.5 億元,同比增長 1.1%;經調整淨利潤為 17 億元,同比增長 107.7%;毛利率由 2023 年的 26.7% 上升至 33.7%。2 月 21 日,截至港股收盤,網易雲音樂股價大漲 18.05%,盤中股價創 52 周新高,市值 369 億港元(約合 47 億美元)。
(圖片來自富途牛牛)
會員規模的擴大是網易雲在線音樂營收上漲的主要原因之一,2024 年會員訂閱收入 44.6 億元,同比增長 22.2%。會員訂閱增加,離不開内容規模的擴充和用戶體驗的提升,其通過擴大内容版權合作,引入創新功能、完善個性化推薦,進一步加深用戶參與度。
熱門的 AI 也成了網易雲音樂的創新工具,其宣布已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雖說網易雲音樂此前已在音樂生產等環節應用 AI 能力,但 DeepSeek 的接入,無疑會成為加速其 AI 化的關鍵舉措。同一時期,QQ 音樂也在推動 DeepSeek 的深度融合。
而小雷的疑問是:能主動識别用戶意圖的 AI 助手,真能成為聽歌識曲、大數據推薦之外的第三大搜歌渠道,解決用戶的 " 歌荒 " 問題嗎?除了音樂推薦外,基于 DeepSeek 的大模型能力,音樂平台到底還能卷出什麼 AI 玩法?
2 月 11 日,QQ 音樂宣布旗下自研 AI 助手已經完成對 DeepSeek-R1 完整版大模型部署,成為首個應用 DeepSeek 的音樂平台。
早在 2024 年,QQ 音樂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 AI 虛拟人(斯達羅和艾音女士),可以和用戶簡易對話,支持找歌、音樂知識問答、功能跳轉和聊天陪伴服務等。
事實上 QQ 音樂的 AI 虛拟人在當時就已經支持了找歌功能,此次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小雷認為目的應該是提高人機互動的上限,比如 " 更類人 " 之類的,或者說深度思考後的虛拟人能夠輸出更詳細、更精确的回答。
(圖片來自 QQ 音樂)
網易雲音樂緊随其後,在 2 月 18 日宣布完成國產開源大模型 DeepSeek-R1 的全能力接入,并集成到面向創作者開發的 " 音樂播客生成 " 和 " 對談博客生成工具 " 中。
官方還表示,将會基于 DeepSeek-R1 大模型整合自有 AI 技術能力,在歌曲智能推薦、音樂資訊搜索、用戶歌曲定制等方面的服務會變得更全面、更個性化。
按理說 DeepSeek-R1 的優勢不在于内容檢索,QQ 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配合自己的網絡曲庫資源,甚至在 AI 檢索方面可能還會有更多優勢。不過這兩個音樂平台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個更适合 DeepSeek 的應用場景,那就是内容創作。
要知道 DeepSeek 畢竟是通過強化學習 + 獎勵模型的模式下訓練出來的,與音樂相結合,厲害的地方不在于它能更精确地匹配用戶需要的音樂資源,而是能夠更好地學習、模仿音樂,最後創作音樂。
強化學習模式下的 DeepSeek 更容易產生 AI 幻覺,根據 Hughes 的模型幻覺評估排行榜,DeepSeek-R1 的幻覺率比表現最好的谷歌 Gemini-2-flash 高出 20 倍。
AI 幻覺在日常使用和訓練當中是貶義詞,但在音樂創作上就是褒義詞,天馬行空,腦洞大開,藝術創作沒有标準答案,DeepSeek-R1 更有用武之地。換句話說,日常中的 DeepSeek 可能是個 " 神經質 ",藝術創作裡則會是個 " 奇才 ",或者還可以幫助更多的 0 基礎用戶打造音樂。
QQ 音樂還在微博當中發起了一個用 AI 生成歌詞創作音樂的比賽,其實能夠看出 DeepSeek 在音樂平台的一些發展方向。
但在這之前,音樂平台接入 DeepSeek,當務之急還是解決目前音樂搜索、推薦,以及人機互動方面的不足。
截止目前,行業還未出現第三家接入 DeepSeek 的音樂平台,只有騰訊、網易兩家 " 财大氣粗 " 的品牌率先動身。另外,或許是接入工作展開不久,網易雲音樂的搜索暫時還沒有提供 DeepSeek 深度思考的入口。
那麼接入 DeepSeek 深度思考的 QQ 音樂 AI 虛拟人體驗怎麼樣呢?小雷順便體驗了一下。AI 虛拟人的入口沒變,點進去後可以看到 " 斯達羅 " 跟 " 艾音女士 " 兩個虛拟形象都默認接入了 DeepSeek-R1 的深度思考能力。
相比于之前的 AI 虛拟人,有 DeepSeek 加持之後的确可以分析更多抽象的用戶指令。
(圖片來自雷科技)
小雷問了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比如讓 AI 推薦一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或專注度的音樂。不同于官網,QQ 音樂中集成的 DeepSeek-R1 的思考鏈,其思考過程中會出現許多音樂和作曲家。
同樣的問題在 DeepSeek 官網中,則不會出現具體的曲目,可以判斷 QQ 音樂的 DeepSeek-R1 已經支持聯網搜索。
如果曲庫當中存在匹配的音樂,生成結果的最後則會出現曲目的快捷播放入口。小雷聽了一下,基于 DeepSeek 推薦的音樂,基本上能夠符合上面的需求,只是搜索結果不太多,且大多數是不帶人聲的 " 真音樂 ",暫時不支持基于搜索結果生成歌單。
不過在思考鏈這方面,小雷認為有些争議,雖說思考鏈可以讓 AI 的思考過程更透明,但搜索歌曲的目的在于快速獲得與需求相匹配的結果,而不是看着 AI 一輪長達十分鍾的 " 頭腦風暴 " 後再輸出,有些影響搜索效率。
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思考到一半就停止生成的情況,而小雷的搜索需求只是簡單的 " 節奏感強,能消除疲憊感 " 的音樂。好消息是,對于國内流行的歌曲搜索,基于 DeepSeek 深度思考之後,準确度還不錯。一些經典且有整理歌單的歌曲,QQ 音樂不需要經過深度思考就可以生成結果。
如果是想要了解某些音樂的背景或者是其它音樂知識,基于 DeepSeek-R1 深度思考的結果的确,比如某一首串燒歌曲當中包含哪些曲目的片段,甚至會主動發散告訴用戶某些曲目的創作背景,這一點倒是體現了 DeepSeek 的主動識别和發散能力。
總體而言,從歌曲智能推薦 / 搜索這個角度來看,基于 DeepSeek-R1 深度思考的 AI 虛拟人還有一定的打磨空間。另外,長思考鏈展示在剛接觸 AI 助手的時候會帶來不少的新鮮,尤其是在音樂知識科普當中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過在智能推薦歌曲等快速輸出的場景下,思考鏈其實可以适當地做省略處理。
DeepSeek 大模型對于行業來講可能都是新事物,接入熱潮才剛剛開始,最大的挑戰還是要跟自身資源和使用場景相互結合,光接入不優化,很難說不是 " 蹭熱度 "。
簡單體驗下來,即便打磨空間不小,小雷認為 DeepSeek 走進音樂領網域和音樂平台還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老實說,音樂平台早就不是單一的音樂服務平台,更多的,它只是以媒體為主的綜合性服務平台。社交、短視頻、播客、聽書、動态分享,甚至是線上 K 歌等,充滿社交屬性。
音樂平台功能、曲庫版權的擴張,似乎也離不開廠商之間的明争暗鬥,否則網易雲音樂也沒必要發文 " 致 QQ 音樂 ",更多的功能和玩法、更多的音樂版權,往往會決定誰的用戶群體更龐大。到了 AI 時代,從 AI 虛拟人,再到集體接入 DeepSeek,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第一時間吸引到用戶的注目。
基于 DeepSeek 大模型的推薦 / 歌曲搜索能否取代傳統的聽歌識曲和智能推薦算法,或者是成為音樂搜索的第三大方式,小雷還要打個問号,就目前來看,深度思考在這方面帶來的優勢還不明顯,即便大數據算法不準,它依舊是獲取新歌最快的渠道之一。
(圖片來自 mockup)
DeepSeek 對于音樂平台更大的意義,正如小雷前面所說的,它在音樂創作上可能會有更大的潛力,畢竟音樂以及聲音是 AIGC 生成的重要内容形式之一。此前市面上出現了一度聲名鵲起的 Suno AIGC 音樂平台,由于沒有跑通 PMF(產品市場契合度)未能持續火爆。但基于 AIGC 技術,網易雲音樂等平台可以開發一些有利于音樂創作者的輔助工具,又或者是針對普通用戶推出音樂生成,比智能推薦好玩得多。
尤其是近期 AI 音視頻生成意外走紅,推動了行業向專業生產力發展,動手能力強的網友也會利用 AI 生成 " 整活 ",可以想象,QQ 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集體擁抱 DeepSeek,未來可能還會吹起一股 " 全民音樂創造 " 的風。
畢竟只是剛接入不久,服務體驗和配套上還會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地方,DeepSeek 的上限雖然不在音樂智能推薦,但能挖掘多少潛力,還得看音樂平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