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不爛,但看膩了,歡迎閱讀。
繼續聊院線片。
今天評邱禮濤導演的《暗殺風暴》。
《暗殺風暴》沒有讓我失望。
因為看之前,我也沒有太高的期望。
這些年的陸港合拍片,有種復制粘貼般的感覺,總是一群熟悉的人拍着經典的港式警匪題材,偶爾也有驚喜,比如《拆彈專家 2》,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又一個雞肋的誕生。
他們拍沒拍累我不知道,但觀眾屬實是有些看膩了。
一位網友所言深得我心:
" 這些人來來回回,就像是一幫專門拍港式警匪片的公務員,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暗殺風暴》依舊如此,邱禮濤執導,古天樂、張智霖、吳鎮宇主演。
還是邱禮濤,又是古天樂。
其實能理解這個組合為什麼頻頻出現。
因為《伊波拉病毒》、《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等片,我曾經非常喜歡邱禮濤,cult 片導演難得,社會學家型導演更少有。
古天樂更不用多說了,從小看到大,從白看到黑。
但邱禮濤現在成了行活類型片導演,上限不高,下限也不低,拍不出神作,也不會拍出太糟糕的爛片。古天樂的演技也是如此,數十年如一日的穩健,但也僅此而已。
對于普通觀眾而言,不知道看什麼的時候,選他們至少不會出大錯,但也很難獲得太多驚喜。
這個暑期檔,光邱禮濤一個人,就有三部電影上映。更誇張的是,今年他還有五部新片待上映。
你以為邱禮濤已經夠勞模了,再看看古天樂可能會吓到。整個 2023 年,上了的、沒上的、待上的古仔電影,兩只手都數不過來。
說句不好聽的實話,這倆人的确努力,但也僅限于努力了。
私以為,古天樂上一部能摸到 " 優秀 " 邊的作品要追溯到六年前的《殺破狼 · 貪狼》,但這六年裡他拍了多少電影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
而邱禮濤拍片多歸多,但也就一部《拆彈專家 2》算是佳作。
可當你用一張又一張真金白銀的電影票換來的卻是屢屢的失望時,那聲愛在卡在心裡真的難開口。
說回《暗殺風暴》,它絕對不是爛片,但你要讓我把它誇得天花亂墜,恕我無能為力。
影片改編自周浩晖的懸疑小說《死亡通知單:暗黑者》,有人稱周浩晖是 " 中國的東野圭吾 "。
雖然有點捧殺,但這也側面能說明周的水平還是不低的,在國内也有很大一批忠實讀者。
《死亡通知單》是周的巅峰作之一,所以原本野心挺大,定的是讓《踏血尋梅》的導演翁子光執導,雖然年初翁子光的《風再起時》也質量欠佳,但翁子光作為新一代導演,或許還能玩出幾分新意。不過,也不知道中途發生了什麼,最後導演變成了忙碌的邱禮濤,于是又一部行活誕生。
周浩晖是揚州人,邱禮濤幾乎是照搬原著,所以從觀感上而言《暗殺風暴》和以往的港式警匪題材都不同,呈現出來的電影感很弱,看上去更像是一檔類似《明星大偵探》的綜藝節目。
尤其真相揭曉那場戲,張智霖扮演的刑警羅飛就站在那,對着兇手開始個人演講,從頭到尾一五一十地捋了一遍案件經過以及他的推理過程,給人的感覺實在出戲。
影片的故事橫跨十年,十年前羅飛因一場爆炸案痛失好兄弟和未婚妻,從此一蹶不振。
十年後,一樁兇殺案讓羅飛與當年的爆炸案聯系起來。因為兩個案件的受害者,都收到了同樣一張 " 死亡通知單 "。
這之後又連續發生幾起殺人案,受害者也都同樣收到了 " 死亡通知單 "。
死亡通知單上标明的信息除了死者的姓名和日期外,還分别寫上了他們的死因,辦事不力的、勾結黑社會的、貪污的 ······ 總之各個都有理由。
所有的死亡通知單都出自同一個人的手筆,他給自己取名為 Darker。
Darker 嚣張到直接黑進警局系統,在警方開記者招待會時,直接連線螢幕公然叫嚣整個法務系統,說自己才是正義之劍。
羅飛要做的,就是從蛛絲馬迹中,找到當年好友與未婚妻之死的真相,以及抓住 Darker。
這就是《暗殺風暴》的故事框架,看上去還挺不錯。
周浩晖的原著裡有一個核心命題,當法律不能捍衛公正的時候,是否有人可以 " 替天行道 "?整部小說幾乎都是圍繞這個嚴肅命題展開。
但到了《暗殺風暴》裡,邱禮濤卻是放棄了這個重要的核心觀點,在片中對此只是淺嘗辄止,喊了一兩句口号,轉手将大量的篇幅,用在了如流水賬般還原小說上。
很多人看到這部《暗殺風暴》,會覺得它和去年韋家輝的《神探大戰》有相似之處。但不得不說,只是形似,并不神似。韋家輝雖然已經過了創作巅峰期,但表達還算完整,能把自己想說的東西拍出來,完成度夠高。
邱禮濤不同,他不是沒有表達,只是接的活兒太多,往往就懶得表達了。觀眾看膩了,他也拍麻了,就容易拍得沒有重點,拍完了事,能看就行。
《暗殺風暴》就是一部看不到重點的電影。
整部片子的陣容堪稱豪華,除了古天樂、張智霖、吳鎮宇之外,還有周秀娜、呂良偉、任達華、佘詩曼、胡杏兒、李子雄、黃德斌、陳國坤 ······ 連一個跑龍套的村頭阿婆都請來了羅蘭客串。
可再多的實力演員客串,也難以掩蓋影片的空洞。
邱禮濤做的就是将書中的主要情節都挑了出來,然後挨個分配給各個演員,演完了再組合起來,就成了《暗殺風暴》。
一百分鍾的片子,節奏很快,一場接一場的命案,一個又一個的反轉,每一個人臉上好像都寫着 " 打完收工 ",沒有重點,更沒有爆點。
回顧黃金時代的港片,哪怕再趕工,整部片子看完起碼觀眾是有記憶點的。
對于那些佳作來說,這些記憶點更是像是植入觀眾的腦子裡一般,久久難忘。
我或許會忘了《英雄本色》到底講述了怎樣一個故事,但我一定忘不了豪氣幹雲的小馬哥;我也許記不清《喋血雙雄》中李修賢究竟幹了什麼,但那教堂白鴿所承載的暴力美學影響了我的整個青春。
《甜蜜蜜》豹哥的米老鼠紋身,《天若有情》的摩托與婚紗,《快餐車》的傘棚下樓,甚至是《古惑仔》的 " 我叫山雞 " ······
可再回過頭看《暗殺風暴》,全片竟連哪怕一個讓人記住的點都沒有,我只能将這歸結于平庸。
而作為一部重懸疑推理的作品,影片還有一個最大的 BUG 就是讓古天樂演一個路人、乞丐。
當爆炸案與兇殺案沒有頭緒的時候,找來十年前的目擊證人,雖然面部有着燒傷妝,但難掩古仔的帥氣,讓人一眼就能認出是古天樂扮演。
啊?古天樂?他演一個乞丐?目擊證人?兇手還用得着猜嗎?
可以說從古天樂出場的那一刻起,整部片子就失去了懸念,只看導演怎麼蓋棺定論了。
除此之外,其它諸如發現自己身上綁了炸彈不打給拆彈組而打給男朋友," 剪紅線!啊不對!剪藍線!" 然後砰的一聲炸彈爆炸的離譜;看見朋友家中進歹徒不趕緊打電話警告而是選擇爬十層樓的降智;以及持槍打歹徒不小心打死自己好搭檔的黑色幽默 ······· 我實在是接受困難。
當兇手被逮捕,以為一切終于塵埃落定的時候,古天樂放言,其實他不是 Darker。
到這裡,影片呈現了 " 食神式 " 的藝術性表達:
原來世界上本沒有 Darker,又或者,人人都是 Darker。
可問題是,邱禮濤從一開始就摒棄了原著 " 正義執行 " 的讨論,全片都走了普通警匪片的路子,只為找一個真兇。
通常我們都會講影視改編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暗殺風暴》有意思,去了精華,徒留平庸。
對此我想說六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