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衝不動的“尾款人”,玩不起這屆雙十一,歡迎閱讀。
文 | 溫度紀,作者 | 何惜金,編輯 | 路子甲
今年的雙 11,轉眼已經過去一半。如果不是社交媒體上滿是消費者的吐槽和抱怨,這屆雙 11 或許又要和去年一樣撲得無聲無息。
雖然早已經對各類電商大促感到麻木,但平時省吃儉用,壓抑着的消費需求的年輕人,難得找到了釋放的出口。為了湊夠七千,獲得大額減免神券,機智的年輕人瞄準了 " 湊單神器 " 拉夫勞倫,硬是把全店 " 買空 "。
拉夫勞倫以為自己火了,結果是被傷害了
好像年輕人已經在復雜的機制中找到了漏洞,但大家很快就會在預熱、預售、滿減優惠、品類優惠券中再次功敗垂成。要麼,熬夜定點蹲守卻一直搶不到想要的優惠券,連李佳琦都焦慮喊話天貓後台。要麼,好不容易在第一波銷售中,東拼西湊拿到了滿減優惠,卻在第二波活動開始後,發現領券門檻更低。
領不到美妝券的 " 所有女生 " 湊不到最低價
精打細算的年輕人,踩過了一次又一坑之後,驚覺這是史上最長的雙 11,也可能是抱怨最多的雙 11。
01 想淘金的年輕人,反被強制退單
将最後一件曼卡龍項鏈加入購物車,總訂單價格已經突破 2 萬,然而看着列表裡金燦燦的黃金首飾,00 後的慧慧有種即将暴富的快樂。
這次雙 11,為了買到價格猛漲不下的黃金,她做足了功課:進入淘金币的入口點擊 " 搜索店鋪 " 即可得到一個紅包。再進入店鋪領取滿 3000 減 150 的優惠,平時攢着的一萬淘金币能夠再抵扣 100,出門再去隔壁店鋪買兩件首飾湊滿六千,就可以再使用一張 " 黃金券 "。
雙 11 攻略復雜,還會區分低階和高階玩家
機制越來越復雜,但财務專業的慧慧早看透平台的套路。" 為了湊單,你會買一些根本不打算買的東西。"
但 2024 年不一樣,趕上了黃金大年,金價一路走高,慧慧購買黃金理财的血脈也随之覺醒。她順理成章接過了媽媽輩的消費接力棒,将綠油油的基金定投改成了金燦燦的攢金計劃。每月買兩顆金豆子,成了慧慧生活裡的儀式感。
看着日漸陡峭的金價曲線,沒能趕上最低點上車的慧慧,心情矛盾。想要在 600 元 1g 的當口再梭哈幾件,又怕金價應聲下跌;可等到金價跌到了 589 元 1g,又怕跌跌不休;眼看着它這一個月飙升到了 624 元 1g。整整一年,黃金都在上漲,現在入手,總有種高位買入的血虧感。
雙 11 的黃金券,給了慧慧入場的理由。她将手機計算器幾乎撥拉出了火花,計算着疊加黃金券後,每一件首飾最後的平均克價,從 566 到 584 元不等,但最終價格都要遠遠低于現在 620 元的國内金價,黃金這麼保值,買到就是賺到。
社交平台上,教消費者怎麼湊單黃金券
早在 10 月 14 日晚上八點,慧慧就定好鬧鍾,準備随時衝入會場開搶。她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代,在龜速的校園網加載頁面裡為選課坐立不安。當然平台的技術能力更強大,系統沒有任何卡頓卻提示——券已搶光,明天再來。
一連兩天,慧慧都沒有搶到黃金券,就去找客服,卻發現領券時間改成了每天上午十點。
活動時間變了,搶券也成了玄學。慧慧模仿着小紅書上的各種攻略,比如不進主會場,卡着 9:59 的時間點,找到 VIP 專屬客服,點擊客服給的會場鏈接,找到專屬黃金券,再反復點擊其中的黃金首飾,下拉優惠。這樣反復操作,慧慧才終于搶到了一張 " 黃金券 "。
朝思夜想的黃金券長這樣
領券的艱難,讓下單那一刻的快樂翻倍,慧慧總算體會到了購物節的狂歡味道。可是第二天醒來,這份快樂不翼而飛:黃金訂單竟然被強制關閉。
她找到客服想讨要說法,給出的理由是存在交易風險。慧慧追根究底,想弄清楚是什麼風險,可客服也只有一口一個 " 親親 " 道歉,仿佛是冷冰冰的電子生命。其實點開黑貓投訴和小紅書,就會發現雙 11 期間和慧慧有同樣遭遇的消費者還不在少數。他們的共同點都是使用了平台發放的黃金券,卻被提示有風險而強制關閉訂單。
憤怒的消費者們發起了集體投訴
花了小半個月時間精力做的攻略打了水漂,憤怒的聲浪在社交媒體上一浪高過一浪,而那些 " 順利發貨 " 的消費者則覺得自己異常幸運,甚至開始總結如何讓平台發貨的規律。本想淘金的年輕人,卻被平台套路了一把。可面對店大欺客的吐槽、質疑,平台卻始終沉默,不做回應。" 平台是不是玩不起?還是覺得之後再多發一些消費券,讓我們再來一次?"
02 搶不到的美妝券,玩不轉的所有女生
在全民奧數比賽的狂歡裡,有人也在享受着和平台鬥智鬥勇後,薅一把羊毛的快樂。
90 後的張凌是個掌握家裡衣食住行的寶媽,她将雙 11 定為自己的采買節日,會在每一年的這個時間段開始大量采購下一年的消耗品:護膚品、化妝品、身體乳、面膜、衛生紙、貓糧、童裝、零食……不一而足。
大家吐槽的算術題,她樂此不疲。怎麼過雙 11,她早就有了一番心得:舍不得買的商品,會在逛淘寶時就提前收藏,只等着雙 11 前後,在直播間裡蹲到優惠和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
分享手寫清單,雙 11 的儀式感
能從精明的運營者手裡占到便宜,就像小時候在必勝客堆沙拉塔一樣刺激。從定金、付款到收獲滿滿的快遞,經年累月,雙 11 和春節一樣,成為了張凌感受年末氛圍的快樂節日。
然而這個史上最長的雙 11,張凌卻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挫敗感。不過打敗她的不是擺在明面上的算術題,而是藏在算法機制後面的 " 美妝超級券 "。
品類優惠券并不新鮮,但或許是為了刺激消費,以往每年只能領一次用一次的美妝券,今年在活動期間平台每天都可以領取一張,聽上去這意味着更大的優惠力度。張凌興奮不已,她立刻重新調整了自己的計算表,力争沒有一筆湊單是雞肋,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預售階段,積分兌換好消費券,在直播間裡搶到了紅包,付完定金,只等着搶到美妝券,尾款能夠抵扣。為了不錯過每一個搶券的時間點,張凌比上班打卡還要敬業。手機卡着 10、11、12、20 點,定了整整四個鬧鍾,就為了第一時間開搶。
購物群裡的群友吐槽,搶美妝券可比上班痛苦多了,上班付出時間就有收獲,但美妝券卻不一定。
美妝券,搶不到,根本搶不到
搶券就像抽卡遊戲,張凌早對自己的非酋體質有了心理預期。幸運的是,她第一天就搶到了一張 1000 減 120 的美妝券,但接下來她連續蹲了四天,想要搶到滿 2000 減 280 的大額券,卻始終一無所獲。熬不住的張凌,等到支付尾款時才發現,自己唯一一張美妝券已經作廢。她細看活動規則,才發現原來每天都能領的美妝券,有效期僅限于當天,後續只能每天盯着會場和直播間開搶。
" 只用一張 280 元的購物券,就能把消費者鎖在雙 11 裡半個月。這麼多消費者,總有人嫌麻煩,直接付清尾款的。" 張凌感嘆着平台的好算計,卻有些如鲠在喉。她喜歡數學題的加加減減,卻不願意自己作為一個消費者,也成為流量和 GMV 裡的一個數字。她一氣之下取消了所有訂單,不再看李佳琦的購物清單,這個雙 11,她想要簡單一點。
厭倦了被套路,消費者開始選擇退款
領不到券的姐妹,有些不再繼續這場狂歡。而領到券的姐妹們,卻在付尾款的環節,再次被迫挑戰最強大腦。
紛繁復雜的優惠券,消費規則就像一段拗口的繞口令:" 參加美妝超級的品和參加美妝驚喜的品不能疊加湊尾款;參加美妝驚喜的品和參加精致生活的品可以疊加湊尾款;同時參加美妝超級和精致生活的品,不能和其他精致生活的品疊加湊尾款,只參加美妝超級的產品,可以和參加精致生活的產品疊加湊尾款…… " 一長串的規則,就像在故意為難記憶力。從學校畢業多年的打工人,為了省個幾十塊錢,還得再做一遍復雜的應用題。更崩潰的是,題做完了,尾款付了,點擊另一個購物 APP 或者免稅商城時,卻發現标價比自己辛苦湊單還低,白忙活一場。
03 殺熟第一刀,先斬 VIP
雙 11 有一種優惠叫做 VIP 專屬,它的優點是能夠體現客人的尊貴,缺點是因為太熟悉了,幾乎沒有優惠。千人千面的精準畫像,價格同樣也千人千面。
95 後的王玥第一次發現自己的會員買得有點虧,還是在今年九月。她看中的綠裙子,打完折後的價格要六百多。趕上公司裁員,王玥想着遲遲還沒發的工資,猶豫着沒有付款。
然而當她晚上用男朋友的手機刷平台時,卻發現價格便宜了五十多。相同的面料,相同的設計,她定睛一瞧,甚至連店鋪也相同。唯一的區别,有點貴的那件——是尊貴的會員價。
大數據殺熟的風,終于吹向了自己。她點開社交媒體,才發現看人下菜碟這件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會員能逃過。同樣一件普普通通的帶 logoT 恤,有人的折後價格 86.94,有人券後價格 75.09,精确到小數點的标價,把算計寫到了極致。
厭倦了被套路,消費者開始選擇退款這個雙 11,王玥本打算還像往年一樣,把想買的商品放進購物車,再領幾張滿減優惠券,付清尾款就算過節,可是領優惠券時才發現自己再次被看不見的手掌控。
為搶美妝券,她定鬧鍾,掐分秒,但每一次都空手而歸。
為了提高作戰效率,她拉男朋友組隊入局。晚上七點五十九的倒計時開始,她便嚴陣以待,但最終收獲的還是失望。反而是不愛購物的男朋友,随便一點,滿 2000 減 280 的美妝券入手。" 這不是挺容易的嗎?" 男朋友的不解,更像是平台對自己智商的嘲諷。
本以為自己是不幸碰上小概率事件的冤種,但翻看社交媒體平台才發現另有玄機。看似随機發放的優惠券,實際發放的對象卻格外精準——精準投遞到沒有會員的用戶手上,喚醒沉睡的消費欲望。
VIP,被屏蔽的優先權 VIP 專屬的黃金券無法結算訂單,随機的美妝券 VIP 優先被屏蔽。" 那我買這個會員有什麼意義?" 王玥甚至想直接退了這個會員。
見證了中國互聯網電商崛起的年輕人,也見證着互聯網每一年的新鮮事。就像今年雙 11 打破了支付壁壘,支付寶和微信可以互相支持,然而各個平台之間也開始共享着同樣的營銷套路。
直播電商平台上,iphone15Pro Max 從 9998 價格跳水到 7998,直降了兩千價格,吸引着不少新用戶下單付款,但過了 48 小時審核期,他們便會發現自己被強制退單退款。理由和 " 黃金券 " 一致,交易存在風險。
直降兩千的優惠,将近五折的力度,平台肉疼可以理解,然而滿 3000 減 300 的優惠券,有時卻被藏在了意想不到的犄角旮旯。
打開短視頻 APP,想要搶一張優惠券,就會發現自己像進了迷宮,從一個頁面進去,再點擊一個頁面,不斷跳轉,卻怎麼也找不到領券入口,最終還得在購物群小夥伴的指導,解除安裝安裝最新版軟體,再下載一個本來不需要的旗下電商 APP,這樣才算搶到了優惠券。
相似的套路,在不同的平台重復。消費已經降級的年輕人,精疲力竭,只好選擇不過雙 11。
04 結語
回顧 2009 年的第一屆雙 11,沒有預售,沒有返券,只有粗暴的全場五折。實實在在的優惠,點燃了這次購物狂歡,雙 11 也由此成為了中國人的新節日。
從 2009 年的 5200 萬銷售額,到 2019 年的 2684 億,指數型增長的背後,是電商平台的崛起和壯大,也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只是随着定金、滿減優惠、跨店紅包等玩法的加入,雙 11 變得復雜,也失去了最簡單的樂趣。
或許在精明的運營人員看來,大家在為滿減湊單絞盡腦汁時,才能多逛幾個店鋪。優惠券每天凌晨就作廢,第二天八點會場内才能再次湧入新的人流。給沉睡的用戶盡可能享受更多優惠,才有可能刺激對方購買 VIP 會員。
陪着電商平台狂歡了十年的消費者,早已經在開學季、女神節、618、年貨節等等電商大促之中,學會了精明。他們有些厭倦和麻木,之所以還在繼續狂歡,只是因為對物美價廉的產品還那麼一點點期待。
沒有人喜歡被算計成一個數字,雙 11 的戰線拉得再長,也只會消耗掉消費者本就為數不多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