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台“勇鷹”剛上天就“折翼”,民進黨挖坑讓台軍官兵跳,歡迎閱讀。
2 月 15 日上午,一架台灣自研的" 勇鷹 " 高級教練機(以下簡稱 " 勇鷹 ")在台東訓練時墜海。據了解,該機去年 5 月才剛剛交付,使用 9 個月即失事,成為 " 勇鷹 " 首摔案例。台空軍已暫時停飛同型機,實施特檢,并組成專項小組調查失事原因。
從媒體現有報道可知,事故發生時" 勇鷹 " 的兩部發動機全部停火。有台空軍前資深飛行員分析,當天晴空萬裡、能見度高,環境因素可先排除,無法完全排除人為因素。不過,駕駛該機的是一名 34 歲的少校訓練官,其總飛行時數長達 1184 小時,當時正在執行基本航線投彈科目,難度不高;且從事故發生時的應對來看,飛行員處置果斷、專業,人為失誤可能性較低。另外對于所謂撞鳥可能性,台空軍内部消息稱,據飛官回報未發生發動機吸入異物而產生的衝激現象。
綜上可見,此次 " 勇鷹 " 在升空一分鍾後即出現雙發動機故障,原因大概率出在機體本身上,至于究竟是設計問題還是制造問題,則需進一步調查。島内輿論的關注點則聚焦于該機交付 9 個月即失事,這與民進黨當局此前對 " 勇鷹 "不吝溢美之詞的高調宣傳形成強烈反差。
" 勇鷹 "号稱從外型設計、風洞吹試、結構測試、生產制造組裝到整體後勤支援系統等皆自主完成,飛控、航電軟體均為自行研制," 超過 100 萬行的軟體程式也是自行撰寫 "。其主打的優勢之一就是 " 較長的機體壽命 "。
相關話術給人一種 " 勇鷹 " 裡裡外外全由台灣設計制造的錯覺,實際上該機型最重要的航電系統與發動機都依賴進口。不過漢翔公司總經理馬萬鈞此前卻宣稱,該機 55% 的自制率 " 在全世界教練機中應該是最高的 ",枉顧基本事實與常識,強行為 " 勇鷹 " 刷了一波 " 台灣南波灣 "。
在 " 勇鷹 " 設計、制造及交付過程中,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鏡率相當之高,每逢重要節點,蔡均親自出席見證。而" 勇鷹 " 諧音近似 " 擁英 ",确立名稱時又正值 2020 年台灣 " 大選 " 前夕,此舉遭輿論質疑台空軍刻意借此傳達擁護蔡英文競選連任之意。相比機型本身所謂的 " 技術創意 ",台灣社會對台軍 " 馬屁功夫 " 的精進印象更為深刻。
為強調民進黨當局 " 抗中 " 意志,該機還宣稱保留了相關武器設施及系統擴充空間,可根據任務需要轉換為具作戰能力的戰機。按照台軍的 " 算法 ",66 架 " 勇鷹 " 交付後,台軍不止增加 66 架教練機,還增加了 66 架 " 準戰鬥機 "。實際上,教練機與戰鬥機的設計和用途大不相同,台軍說法等同把 " 磚頭 " 當 " 導彈 ",以混淆視聽的論調讨好民進黨當局。
民進黨當局頻繁借 " 勇鷹 " 吹牛,這一點雖令台灣民眾感到反感,但影響有限。然而危險的是,綠營政客為凸顯 " 拍馬成效 " 持續人為快進飛機制造流程。連民進黨自家 " 立委 " 此前都曾提出質疑," 勇鷹 " 在原型機測評尚未結束前就展開小批量生產,是否适宜?
根據規劃,台軍從 2021 年起至 2026 年,将分批采購 66 架 " 勇鷹 ",目前共交機 41 架,接近全部采購量的三分之二。不過在 " 勇鷹 " 逐步服役後,島内始終流傳其制造商漢翔公司為達到每年交機目标而趕工搶進度,導致零件公差、材料強度、機件設備穩定性等方面的品控接連出現問題。
據悉,近 3 個月以來," 勇鷹 " 已發生 3 起嚴重異物吸入事件。有 " 立委 " 透露,有好幾部發動機被發現存在非預期損壞的問題。如今失事的飛機殘骸尚未找到,漢翔公司的交付進度卻未受影響,近幾日持續向台空軍交付 3 架 " 勇鷹 ",本月底還會再交付 4 架。
有台媒指出,該事故再次證明從飛機、戰車到潛艦,每一項新武器、新裝備從研發乃至于服役階段,都必須按部就班、不取巧、不炒短地測試、找出缺點并排除改進,才能保證操作妥善、任務順利及确保操作人員的安全。只可惜,這些 " 應該 " 與 " 應當 ",均因民進黨利欲熏心而遭漠視。
前不久,台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在召集 " 五院 " 負責人會面時,以 "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 " 傲慢回應在野黨發出的 " 停止大罷免 " 呼籲,将民進黨策動 " 大罷免 " 的原因指向在野黨删減預算。此次 " 勇鷹 " 失事後,作為台軍 " 三軍統帥 " 的賴清德毫無檢讨反思之意,又将事故責任指向預算被删減,企圖用政治操作掩蓋 " 勇鷹 " 背後嚴重且危險的品質問題。
被民進黨當局吹捧成明星裝備的 " 勇鷹 ",因雙發動機失效而墜機,這是民進黨意識形态作祟、只顧收割政治利益、不顧台軍官兵死活之禍因造成的惡果。自視為 " 菩薩 " 的賴當局沒有對禍因有絲毫敬畏,直接導致 " 眾生 " 之一的台軍士兵,被迫置身于 " 飛行棺材 " 之中,不知惡果何時發生在自己身上。
" 勇鷹 " 首摔原本可以成為警鍾。只要執政者務實檢讨,修正疏失,同樣的悲劇即可被按下中止鍵。不過從民進黨當局的現實表現來看,他們正向着相反的方向突進,漠視質疑、掩蓋問題,甚至借題發揮 " 甩鍋 " 卸責。這讓人不得不為台軍官兵捏一把汗,類似事故不久後或将以更加悲慘的方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