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看劇賺錢,紅果短劇“復制”拼多多?,歡迎閱讀。
文 | 号外工作室,作者 | 潘捷,編輯 | 白帝
熱火朝天的短劇在春節檔遇冷。
2025 年春節檔,短劇市場上線了近 2000 部作品,遠超去年同期的數百部,總播放量突破 120 億次,用戶日均觀看時長同比激增 43%。
雖然整體數據還算亮眼,但這場看似 " 流量盛宴 " 背後,卻是市場預期的全面落空,一方面短劇爆款缺席,另一方面,短劇帶來的消費動力也明顯不足。
據 DataEye 統計數據,今年抖音全力營銷的短劇《夫妻的春節》播放量為 3.3 億,與 2024 年的熱門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後媽》7.1 億的播放量相差甚遠。
同時,相比 2024 年出圈的春節檔短劇,2025 年春節期間短劇付費大盤維持在 6000 萬 + 的熱度值,免費短劇在春節檔占比又超過 80%,短劇消費動力比較疲軟。
失落春節檔:明星下場,短劇未迎爆款
今年短劇的春節檔," 卷 " 字出頭,大廠争相入局,影視明星倪虹潔、金靖、徐夢潔等也紛紛入場試水,開創 " 大廠 + 明星 + 品牌植入 " 的短劇全新模式。
面對春節檔的潑天流量,各平台都想分一杯羹,2025 年抖音、小紅書、拼多多、B 站等平台各顯身手,都推出了短劇春節檔專題頁面。
其中,抖音官宣出品《以愛之名》《朝陽初升》等 30 部短劇,紅果短劇也與華策影視、檸萌影視等 30 餘家影視公司聯手推出超百部免費短劇,拼多多針對春節推出短劇激勵政策,小紅書上線短劇頻道并推出百部免費短劇開啟春節檔。
據 DataEye 提供的 2 月 3 日— 2 月 9 日的短劇熱力周榜,排名第一的《蛇年大吉之婚不可擋》熱力榜 2386.32 萬。熱力值基于播放量、點贊數、評論數、分享數等數據,熱力值高的内容通常會被平台推薦給更多用戶。
短劇熱力周榜,《蛇年大吉之婚不可擋》排名第一 圖 /DataEye
明星們也開始試水,倪虹潔主演的丸美定制劇《夫妻的春節》;金靖主演的伊利定制劇《大溏乳業風雲之九粒傳奇》;徐夢潔主演的谷雨品牌定制劇《以愛之名》;由國家一級演員韓童生和李嘉琦主演的谷雨品牌定制劇《河豚小姐》;以及童星舒暢主演的《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等。
其中,金靖主演的《大溏乳業風雲之九粒傳奇》以「重生 + 商戰」的輕喜劇設定,獲得超過 2 億的播放量和 400 萬的點贊數。
然而,這些明星參演的短劇并未成為大眾爆款,專業人士告訴《号外工作室》,2025 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異常火爆,尤其是《哪吒 2》等影視大片吸引了大量觀眾,擠壓了短劇的市場空間。
截至 2025 年 2 月 13 日 19 點 11 分,《哪吒 2》的總票房已達到 100 億元,貓眼專業版和燈塔專業版預測其總票房将達到 142.57 億元或 145.28 億元。
在強大的影視競争對手面前,春節檔的短劇大眾關注度明顯不足。面對多樣化的選擇,觀眾對短劇的期待值也在不斷提高,包括内容質量和題材的多樣性。
但遺憾的是,今年春節檔短劇尚未能滿足觀眾的新需求。
一位短劇用戶告訴《号外工作室》,自己是短劇的忠實用戶,喜歡在碎片化時間刷短劇,對方表示,春節檔的短劇,比如婆媳矛盾題材很多劇情雷同,場景相似,觀看越多越能猜出劇情發展,感覺沒有新意。霸總題材曾是短劇主流,但無論是古偶霸總還是現代霸總,都充斥着 " 追妻火葬場 " 等狗血劇情和套路化情節。
據第三方監測,2025 年抖音春節檔古裝劇場景復用率高達 68%,武俠劇打鬥分鏡相似度超 45%。春節檔短劇在内容創作上存在一定的同質化問題。中小制作方為了提升利潤空間,降低成本,可能會重復使用場景或采用相似的分鏡頭設計。
審美疲勞加劇是春節檔短劇難以避免的問題,專業人士向《号外工作室》透露," 豎屏短劇雖然利用了用戶的碎片時間,具備靈活性和便捷性,但其定位還不夠清晰,缺乏穩定的用戶粘性,導致熱度波動較大,難以形成持續的吸引力。"
值得一提的是,短劇平台過度依賴算法推薦來驅動流量,但算法偏好一味追求短期流量,這種單一的流量導向模式導致觀眾產生疲勞感,短劇的吸引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短劇的熱力值和市場表現。
另外,除了過度同質化,短劇違規内容層出不窮,有的題材短劇甚至出現了含有不良價值觀導向、違反公序良俗、低俗 " 擦邊 " 等違規内容。
2 月 10 日,微信、抖音、快手、紅果短劇等平台官方相繼發布公告,處理封禁了一批違規短劇。同時,監管層對 " 霸總 "" 婆媳矛盾 " 等熱門題材的整頓,廣電總局明确要求禁止以 " 荒誕藝術手段編造離奇情節 ",并下架多部涉及不良價值觀導向的劇集。
快手平台公布違規短劇治理公告 圖 / 快手
抖音平台公布違規短劇治理公告 圖 / 抖音
流量與資本的 " 牢籠 ":投流成本占比九成
短劇春節檔如同一場被流量綁架的 " 狂歡 ",單集制作成本卻在不斷攀升,2025 年春節檔短劇的平均制作成本同比上漲了 120%,專業影視團隊的參與率也超過了六成。
據《新聲 pro》消息,衝刺春節檔的劇組團隊在不斷擴大,從原先 30 多人漲到 50-60 人。知名演員的加盟,提升了短劇的市場影響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成本的上漲。
頭部公司聽花島曾發出 " 去年的頂配成了今年的标配 " 的感嘆,此前 50 萬左右是行業水平,而今年春節期間短劇制作成本已提升到了 80-100 萬,幾近翻倍。
春節檔投流成本居高不下,資本編織的牢籠将讓每個從業者受困其中。行業内消息稱,投流成本是制作成本 10 倍,占 80%~85%,而今年短劇的投產比還在增長。一位業内人士告訴《号外工作室》,雖然缺乏具體數據,但可以推測在春節檔沒有大爆款的情況下,投流成本占比還會增高,可能達 90%。
高成本壓力下,制作方被迫依賴廣告植入和品牌定制劇盈利。數據顯示,某平台短劇中 30% 的劇集廣告轉化率超傳統貼片廣告 2.7 倍,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内容的完整性。
把握不好内容和廣告的比例,短劇就容易從内容載體變成廣告容器,如《大溏乳業風雲之九粒傳奇》,古裝戲和頻繁出現的伊利奶箱,畫面上有違和感。
目前短劇的主要商業模式圍繞廣告變現和會員訂閱展開,傳統模式上,會員訂閱用戶通過付費充值會員或者單部付費的方式觀看或解鎖完整劇集,這種模式在 2024 年曾取得成功,2024 年小程式短劇曾創下單日充值超 2000 萬的神話。
如今,模式難復制,爆款率下降的同時,用戶付費意願因同質化嚴重而銳減,短劇行業單集價格下降,付費單集價格從 2 元降至 0.5 元,甚至出現 "2 元看全劇 " 的内卷。
另一方面,短劇創作者的收入不穩定性的情況加劇,一位行業從業者告訴《号外工作室》,短劇編劇的收入有兩種,一種類似直接幾萬塊被買斷劇本,買斷劇本的費用由 2-10 萬元不等,另一種是先支付創作者一部分費用,後續給予作者抽成。
對于短劇創作者來說,容易陷入收入不穩定的窘境,一位專寫霸總題材的創作者雯雯告訴《号外工作室》,除了日常的短劇創作,自己還有别的副業,如水晶手串來維持日常收入來維持收入。
" 現在的項目會直接對接制片人,一些大公司比如字節跳動有專門的編劇團隊 ",雯雯坦言作為獨立創作者,競争壓力增大,不确定性也在不斷提高。
免費模式衝擊市場:紅果領跑
紅果短劇依靠字節的流量、資金、番茄系的版權優勢,同時通過免費 APP、" 看劇領紅包 " 等福利優勢的加持,迅速圈定大批量的用戶。
據悉,紅果短劇在春節檔期間的總觀看量達到了 193 億次,總觀看人次 6 億。爆款《有好一個乖乖女》和《老千》,其中《有好一個乖乖女》追劇量破 200 萬。
紅果短劇憑借 " 看劇領紅包 " 的網賺模式,自 2023 年 5 月上線後,用戶數量迅速增長。截至 2024 年 11 月,其月活用戶突破 1.4 億,單月分賬額超 2.5 億元,成為免費模式的領跑者。
免費模式的背後是大環境的轉變,數據顯示,2024 年短劇免費與付費市場規模比例已達 1:1,預計 2025 年免費将全面超越付費。紅果短劇曾短暫實行過會員付費模式,部分會員用戶可以免除看廣告的步驟,直接觀看短劇,但很快又恢復了免費模式。
免費策略并非單純 " 燒錢換用戶市場 " 的傳統策略,而是字節系生态資源的整合結果,依托字節系生态番茄小說,紅果短劇實現跨平台引流。用戶無需付費,僅需觀看廣告即可解鎖内容,單日使用時長高達 1.38 小時,超過長視頻平台。
春節檔,紅果短劇春節檔用發紅包的方式,拉新用戶和提升老用戶的留存時長。《号外工作室》在春節期間體驗發現,在點開紅果短劇 app 後系統會彈出一個新春賀年紅包,比如 28.43 元的春節紅包,需要集滿 36 元才能提現,任選一部劇看劇 5 分鍾可以提現 1 元,如同 " 砍一刀 " 要保持時長,看短劇更像是機械完成任務。
紅果短劇春節檔拜年紅包 圖 / 紅果短劇
紅果短劇春節檔拜年紅包,價值 28.43 元的紅包集滿 36 元提現 圖 / 紅果短劇
這種模式直擊下沉市場用戶痛點。在觀看短劇的人群中,銀發族、寶媽等群體對價格敏感,在意性價比,對 " 看劇賺錢 " 模式參與感較為強烈,平均每日刷劇賺 2-3 元,在春節期間,紅包模式引起良好的觀看效應。
在此情況下,紅果短劇形成 " 流量 - 廣告 - 分賬 " 的滾雪球效應;通過保底分賬政策吸引制作方将付費短劇二次投放免費池,匹配用戶情緒需求,85% 的短劇分享行為發生在同質化社交圈,形成自我強化,增強用戶粘性。
據了解,紅果短劇每月投入超 3 億元内容預算,單部短劇最高分賬達 140 萬元,紅果短劇自制中心,采用 " 高投入—高回報 " 的分賬機制,吸引了 600 餘家制作機構入駐,形成 " 内容生產—流量分發—廣告變現 " 閉環。
除了給予制作方保底費用外,短劇上線後的流量收益會按照固定比例給制作方公司抽成。根據官方公布的數據,紅果短劇 10 月總分賬超 2.5 億元,單作品最高月分賬超 400 萬元,四家版權方單月分賬超千萬元。
除紅果短劇的模式之外,短劇免費模式也在探索新路徑," 免費+增值服務 " 模式,即劇集内容本身免費觀看,但通過提供會員專享内容或觀影體驗來獲取額外收入。也有平台通過 " 觀眾互動+内容打賞 " 模式吸引用戶參與,例如觀眾通過投票或評論影響劇情走向,或通過小額打賞支持劇集制作。
紅果的領跑,也預示着未來短劇的走勢,很可能會呈現 " 強者愈強 " 的頭部效應,最終走向集中和壟斷。
2025 年的短劇行業,開始經歷痛苦的蝶變。當流量崇拜遭遇 " 審美 " 反噬,當優質創作與商業邏輯碰撞,被資本催熟的短劇行業正在經歷新的一場征途,春節檔的墜落可能不是終點,也可能重新開啟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