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新能源汽車,純電不是唯一選擇,歡迎閱讀。
導語
Introduction
" 既要又要 " 的不二選擇。
作者丨 Poinko
責編丨楊晶
編輯丨段永琪
3 月 5 日,國務院在發布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官方在圍繞着 " 雙碳 " 工作提出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等思路的同時,也強調為了實現 " 雙碳 " 目标,必須 " 多鏈路推進 "。
對于發展新能源汽車," 多鏈路 " 含義不僅是強調配套體系的建設,更是表達了對技術的多元化的支持。而關于這一點,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直接在本屆人大會議期間建議,官方應當采取 " 節能油車 " 與純電汽車并舉的态度,因為前者對于實現 " 雙碳 " 目标的作用也同樣不容忽視。
圖 |2023 年,中國出口汽車總量已達 492 萬輛,登頂全球第一
馮興亞認為,從市場發展階段來看在未來相當一段時期内,燃油車仍然是汽車市場的主流。而且對國家整體能源戰略來說,汽車產業過度依賴單一能源路線也存在着巨大的戰略風險。
所以這位代表也同時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出台針對節能車的中長期專項規劃和支持政策,完善稅收及限購等配套措施,加大正面引導、提高節能車的社會認可度。
眾所周知,純電汽車目前已發展為中國汽車制造業的一張名片。包括比亞迪、蔚來等一眾自主品牌的高性能智能純電汽車,已經在歐洲、日本等高調亮相,并且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市場反響。而廣汽集團憑借埃安品牌,也在純電汽車領網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
那麼,這樣一位專業人士,為什麼會在這個當口,提出這樣一個看起來有些逆潮流而動的建議,反過來建議官方回頭鼓勵 " 油車 " 的發展呢?
歸根結底,正因為是真正的專業人士,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純電汽車優點與缺點,以及動力模式多元化在現階段新能源發展大戰略中的關鍵意義。
純電汽車的絕對 " 客場 "
" 瞧你大冷天開個‘電車’的……還‘鷗翼門’,瞎嘚瑟!介孩子,去了南方過了十來年咋成了‘南方小土豆’了,把自家這嘎嗒啥天氣都丢腦後去了。這下可咋整,耍大刀麼?"
在鐵嶺那邊的方言裡," 耍大刀 " 指的是辦事沒個準,随便戲弄人。
而之所以有如此嚴重的評語,主要是因為這次被 " 電車 " 耽誤的,是過年前一家人約好走親戚的這種,東北人心目中的家庭大事。
今年一月末,筆者的好友,常住南京的鐵嶺人小劉,堅持早早請了假,開着自己新購置不久的某品牌的六座豪華電動 SUV,踏上了回老家的旅途。大家不要誤會,下面要介紹的小劉的經歷中,麻煩并沒有發生在返鄉的路上。
小劉早早就規劃好了路線,安排了沿途的補能方案。并且調用了積攢的調休假以及年假,提前了近兩周出發。
圖 | 今年春節前夕,因為突發 " 凍雨 " 而困在路上的返鄉車流
由于做到了算無遺策,所以小劉攜妻帶子的返鄉路一切順利,但這也不代表這個甲辰龍年小劉的 " 衣錦還鄉 ",就沒有遇到特别狀況。
從 1 月最後幾天起,來自西伯利亞方向的一陣猛烈寒潮,席卷了整個中國北方。鐵嶺市所在地區的夜間最低溫度,也跌至接近零下三十攝氏度的區間。
2 月 1 日一早,當小劉開着自己的愛車,打算帶自己一家、父母以及還在讀大學的妹妹,按照計劃六口人出發前往四平走個親戚。但直到出發後他才發現,自己那 CLTC 标稱續駛裡程達 664km 的愛車,表顯續航裡程和實際行駛距離,實際在以接近 1 比 4 的交換比,譁譁地直往下掉。
這就意味着明明滿電出發單程 180km 左右的旅程,也有可能面臨風險。
圖 | 此圖,可作為純電汽車對未來的美好暢想。但現實裡就目前而言,除非你住在北歐有極其完善的補能體系且汽車主要作為短途出行工具,否則最好不要這麼操作
慎重起見,一車人在昌圖縣境内選了個匝道口開了下去,然後折返回程。前面那段話,正是劉父一路埋汰兒子時的絮絮叨叨。
一來二去折騰一個半小時,全家人終于再度上路。不過這一次,六座車是沒有了。一大家子人被迫分乘兩部車。除了老爹的那台開了十五六年的燃油家轎,另一台是臨時問大伯家借來救場的,油電混合 SUV。
作為一位資深科技愛好者,小劉日常酷愛各類科技產品,也曾經激進地認為就目前的技術發展程度,純電汽車已經具有了淘汰 " 燃油車 " 的能力。但老家冬季的現實體驗,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這一切。
圖 | 在低溫環境下,可靠性才是第一位
" 我覺得,後續給老婆買車時,應該考慮搞台‘混動’車。" 這是年後小劉和我們聊起這一經歷的時候,進行的自我總結。
新能源汽車,進入下半場
自從 2010 年《關于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的下達,中國開啟了轟轟烈烈的新能源汽車大發展時代。
十餘年間,數以萬計的企業,圍繞着如何打造并支持一台新能源汽車這個問題,建設起了全球規模最為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其直接結果就是,到了 2023 年,中國汽車市場在首次實現年銷售超 3000 萬輛的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也創下了 31.6% 的歷史紀錄。
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除了謀求中國汽車制造業的技術突圍之外,一開始就蘊含着節能減排與有效提升國内資源利用率的宏大考慮。而到了 2020 年 9 月,随着我國政府明确提出 2030 年 " 碳達峰 " 與 2060 年 " 碳中和 " 的戰略目标,在 " 雙碳 " 的宏圖之下,這一成就也越發地熠熠生輝。
圖 | 從 2010 年起,我國耗時近十年,打造了一個全球獨一無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而這也是國内汽車產業能夠在最近兩年飛速崛起的關鍵
雖然,純電汽車有着結構簡單易于生產維護、使用成本低廉等眾多優點,但其發展勢頭如此地驚人,不能不說也是政策傾斜,以及專門導向的結果。作為日常通勤以及市内出行,以目前的技術而言,純電汽車可以說是勝任有餘。實際上在非高峰期出個省,也并沒什麼大問題。
圖 | 只要是高峰期,公用充電站必然排隊
盡管補能困難的問題自純電汽車誕生起,歷經無數的方案和新技術,依然沒有能夠徹底解決。锂離子動力電池不耐低溫這個缺點,卻是車主憑借主觀能動性無法解決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小劉春節出行的例子。
事實上,中國是個幅員異常遼闊,南北跨越巨大的國家。涵蓋氣候帶,從全年氣溫不下 15 ℃、年平均氣溫 27 ℃的熱帶長夏之地,到全年平均氣溫 -5.5 ℃、極端最低溫度 -52.3 ℃,每年有 7 個月平均氣溫低于 0 ℃的寒溫帶。
每當進入北方地區的霜期,純電汽車都會面臨嚴峻考驗。即便沒有 -30 ℃那麼誇張的低溫,在 0 ℃環境下,锂電池的有效容量也會有 30~40% 的衰減。而這也是國内純電汽車南北銷售差異化的根本原因。
圖 | 由吉利開發的,帝豪 L 車型搭載雷神 Hi · X 超級電混(插混)系統
當然,新能源汽車并不只有純電汽車。使用插電混動(PHEV)和增程混動(REEV)動力模式的汽車,同樣也被納入到國内新能源汽車的綠牌範疇。而作為全球最早投入大規模商用的混動系統,是在上世紀 90 年代由豐田汽車公司開發的,使用行星齒輪裝置的油電混合動力系統,也是廣義上的 " 混動 "。
圖 |Toyota Hybrid System 目前已經發展五代
當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逐漸領先于世界,這場發生于全球範圍内的新能源汽車革命進入到下半場階段時候,也是時候回過頭來考慮一下,包括氣候适應性等在内的其他問題,以便讓新能源技術惠及更多的群體。畢竟,汽車首先是一種交通工具。
而上述這些,涉及 " 純電 " 與 " 燃油 " 的争議,也是今年 " 兩會 " 期間各界代表以及多個部委當前關注的重點方向。
相較于 2018 年以後開始爆發的純電汽車,混動車型無論國内還是國外起步均要更加地早,基礎用戶量也積累眾多。以豐田混動車型為例,自 1997 年上市以來,全球累計銷量突破 2500 萬輛,混合動力系統已發展至第 5 代。而國内包括豐田、本田合資品牌,以及比亞迪、吉利,還有各種新勢力等等在内的自主品牌,各色普混、插混、超級混動,乃至于增程等車型,總銷量也已達到了大幾百萬輛的規模。
圖 | 開啟現代混動節能汽車歷史的豐田普銳斯
由于混動車型起步早,用戶數量多,長期以來對環境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近年來純電車型異軍突起,但無論以豐田為代表的海外車企,還是比亞迪吉利等國内車企,都沒有放松對各自混動技術的研發與探索。
站在 2024 年初這個時間節點上,固然純電汽車正在大行其道,但各種混動車型仍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依然有着頑強的生命力以及巨大的技術潛力。而考慮到燃油車市場依然是中國汽車市場最重要的銷量 " 基本盤 ",則與之具有巨大技術共通性的混動車型,其意義自不待言。
顯然,現階段混合動力車作為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之間的銜接與補充,無論對于 " 雙碳 " 大目标還是保障汽車產業技術安全的目的,仍舊有着非凡的意義。
總之有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即使站在 2024 年談新能源汽車,純電并非也不該是唯一的選擇。
|Poinko|
咱真的不叫 " 脆皮鹦鹉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