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氫彈試爆”是一場烏龍,國防科技無需誇張叙述,歡迎閱讀。
看到很多人都在網上轉發一條消息,消息講的是什麼東西?" 中國成功在野外試爆了一枚氫彈,火球持續兩秒以上 "。
看标題給我吓了一跳,再往下看具體的内容,這個消息來自于《南華早報》,稱國内的研究人員試爆了一枚氫基爆炸裝置,這是一枚重兩公斤的所謂的 " 氫彈 ",在不使用任何核材料的情況下,将其點燃形成一個溫度超過 1000 攝氏度的火球,火球持續了超過兩秒鍾,宣告此次實驗的成功。據稱這個所謂 " 氫彈 " 爆炸威力相當于 TNT 的 15 倍。
又專門在網上搜了一下,看到《南華早報》的原始的标題,原始的标題是 " 科學論文顯示,中國試驗非核氫彈 "。到這基本上我就明白怎麼回事了,這又是一個大喘氣的所謂的新聞,試驗僅僅是一個使用氫氣作為燃料的爆炸裝置,而非所謂的 " 氫彈 "。
那麼這個爆炸裝置使用的爆炸材料是什麼?是鎂基固态儲氫材料,也就是所謂的氫化鎂。氫化鎂被包裹于爆炸物的外部,爆炸物爆炸加熱氫化鎂,使其分解引發後續的爆炸。最初那個爆炸裝置相當于一個引信,真正的主爆炸是氫氣的爆炸。說白了,這就相當于一個儲氫罐的爆炸,就和溫壓彈和煤氣罐是一個原理的。
氫彈這個詞是不能亂用的,因為氫彈這個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氫彈的爆炸是必須具備核反應的,而普通的炸彈的爆炸產生的是化學反應,化學反應和核反應完全不在一個量級上。
再看一看這個新聞當中所做的具體描述,稍微有點專業知識的人都會哈哈一樂。首先溫度 1000 度的火球,這個對核爆炸裝置來說,那簡直是小兒科的小兒科了。再看他講火球持續了兩秒,火球持續了兩秒是好事嗎?對普通爆炸來說并不是好事,因為對普通爆炸來說,爆炸的總能量是一定的,那麼這個總能量爆發的時間越短,爆炸力就越強,反之爆炸的時間越長,它的爆發力就越小。如果把這個時間再延長一些,那就不是爆炸,而是燃燒了。
至于說爆炸威力相當于同等 TNT 的 15 倍,這個也不是說氫氣有多厲害,因為這一個爆炸前面說了,和溫壓彈是一個原理,它的爆炸材料當中僅僅是燃燒組分,也就是氫氣,并沒有氧化物的組分,所以它的爆炸是利用了空氣中的氧氣,這樣一來它的爆炸威力當然比普通的類似于 TNT 的這種爆炸威力要強一些。而且從描述的結構當中,也明顯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二次爆炸的爆炸裝置。那麼這個東西軍用意義有多大?不能說沒有,但是現實當中,作為高能炸藥的替代品,幾乎是不可能的。
其實對《南華早報》這個媒體,我已經關注了挺長時間了,它經常會爆點所謂的大料,而且很多的爆料都是和國防科技相關的。那麼這樣的一個港媒,它的信息來源在哪裡?它為什麼能爆出這麼多與國防科技相關的信息呢?其實看一看這個消息的原始的标題,你就明白了,原始标題是科學論文顯示,顯然這屬于 " 論文黨 ",也就是說從國内的科技期刊當中搜尋來源,找到了一些東西,對其加以包裝甚至誇張式的描述,于是就成了爆料式的新聞了。
我們的國防科技技術進步,有了成果,有了新的更厲害的武器裝備,當然是好事,大家都高興,但利用這個心理,搞所謂爆料式的新聞,來争眼球、奪流量,這個對于一個新聞媒體,特别是正規的新聞媒體來說,未免是有點走下三路的感覺。那麼對這一類的新聞,我想普通的網友也應該多注意點,網上的專業人士和關注相關領網域的大 V 們,也應該及時給大家解疑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