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楊濤:產業鏈金融最缺哪些新型平台模式,歡迎閱讀。
中新經緯 7 月 21 日電 題:產業鏈金融最缺哪些新型平台模式
作者 楊濤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
金融作為添加劑和潤滑劑,可以改善產業鏈的韌性。數字化時代,產業鏈企業的金融需求與供給側正發生着變化,行業亟需構建數字產業鏈金融新生态,以新型科技力量打開新空間,當下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最缺的就是新型平台模式的介入。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包括可靠性、響應能力、協同性跟敏捷性幾個維度。可靠性是指應對外部衝擊的能力;響應能力是指彈性與靈活性;協同性是指 " 點 "" 鏈 " 的協同能力;敏捷性是指智能化動态運作與反饋。與之相對應,供應鏈金融作為添加劑和潤滑劑,可以用于改善產業鏈的韌性。
數字化時代下,產業鏈企業的金融需求發生了一些潛移默化的變化,比如對融資模式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不僅僅是單一的信貸融資需求,而且需要根據產業鏈的特征匹配多層次的間接融資或者是直接融資產品;對非融資類金融功能的需求更加強烈,包括支付結算、風險管理、信息管理等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跟風險管理有關的保險擔保類產品,能夠有效地助力產業鏈企業更好地管理風險;從個體金融需求轉換為產業鏈标準化需求,滿足產業鏈各類企業的一般金融需求成為金融創新的着力點;從生存類需求為主,轉化為生存與發展并重的金融需求,尤其要運用金融力量激發企業的内生持續發展能力,有效提高生產效率。
伴随着新技術、AI 大模型、大數據等技術的演進,上下遊企業之間的交易模式跟渠道變得更加多元化,并且依托于新技術的支撐,通過發掘跟積累交易信用數據,可以全面拓展功能服務的金融服務鏈與產品鏈。然而,當下供應鏈金融仍面臨一些問題,比如違約和欺詐事件還是在一些非規範的活動中經常存在,應收賬款和存貨仍然有管理的難題;風控在很多情況下也難以做到完全地模型化、标準化;產業鏈上中小微企業發展面臨的困境仍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徹底解決;仍然沒有完全徹底地跳出傳統供應鏈金融模式過度依托核心企業的一些局限等。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同時提升供應鏈金融韌性?筆者認為要從穩定性、适應性、創新性、服務性四個方面進行解決。比如穩定性是指在現有的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中,如何實現可持續性,如何實現金融活動的穩健性;适應性是指需要更好地适應產業鏈自身不斷優化迭代;服務性是指服務中小微企業的產業鏈全要素生產力提升。
基于中長期視角,需要構建產業鏈金融的新生态。第一,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優化產業鏈金融的全流程,實現交易更透明、更可追溯,提升參與者的信任與信心。第二,全面優化數字產業鏈金融的數據基礎,實現數據要素到數據資產的更新,使其更加可計量、可分析、可确認、可流通,可以有效地彌補產業鏈中小企業在融資活動中的信用缺失。第三,進一步促進產業鏈金融服務的标準化建設。第四,持續改善產業鏈金融的風險管理。第五,產業鏈金融創新也離不開必要的政策支持。
結合科技企業在供應鏈金融生态中的角色,當下產業鏈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最缺的就是新型平台模式的介入。所謂平台模式的特征,第一個層面是指擁有網絡外部性,參與的主體越多,這種網絡外部性帶來的正的規模經濟效益就越大。第二個層面是指多歸屬性,意味着參與這個平台的客戶有各種各樣的多種選擇,平台不具有排他性。最後一點是定價策略,把外部的一些交易活動所需要的定價方式,轉化為在平台的鏈條内部,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價格優化。而 " 新型 " 平台模式,則意味着數字化與新技術的力量全面介入,促使平台服務效能全面提升。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產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部門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孫慶陽 實習生 張可
作者:王亞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