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王俊凱的演技,粉絲還是别吹了,歡迎閱讀。
中秋檔,開始了。
21 部電影上映,魚叔的試毒任務又提上了日程。
首選,《野孩子》。
因為這個片子實在離奇。
倆月前突然提檔,又在當天突然宣布撤檔。
一個閃現消失的動作引來不少猜測。
至于撤檔原因,有人說是内容太苦、題材太敏感。
也有人說是預售票房未達預期。
官方回應是「後期進度」問題。
但這個說法太勉強,顯然沒有打消觀眾疑慮。
如今電影終于上映,觀眾評價又有些撲朔迷離。
一撥人說看完感動哭死。
另一波人也在電影院裡落淚,因為太難看了心疼票錢。
魚叔很堅強,看完沒哭。
只是簡單地坐在電影院裡絕望了一會兒——
《野孩子》
題材内容敏感嗎,其實也算敏感。
它改編自一個真實案件。
案情涉及一個不為人知的社會群體——事實孤兒。
「事實孤兒,正式名稱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指父母沒有雙亡、但家庭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撫養的兒童。」
2019 年,《今日說法》播出了一期名為「流浪兄弟」的案件。
一名 21 歲的男性馬亮,與 8 歲的男孩軒軒一起生活。
馬亮偷盜,軒軒銷贓。
倆人互稱兄弟,算是一個小型「犯罪團夥」。
而後馬亮落網,獲刑四年六個月。
本以為是普通盜竊案,誰知馬亮背後的故事一被挖出,即刻引發了輿論轟動。
原來,所謂的兄弟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
倆人相依為命,是因為同樣被棄養的經歷。
二人意外結識,然後關系越走越近。
平時他們一起住在一片野草高茂的荒地上。
一個門板兩條被子,就是床了。
不論冬天夏天,只要天上不下東西,倆人就在這裡睡覺。
馬亮偷盜,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弟弟。
自己一身衣服都不舍得買,卻給弟弟買衣服、牛奶、零食、玩具。
他像一個真正的哥哥那樣管束弟弟,不允許他像自己一樣犯錯。
親情還是友情,救贖還是自我救贖,似乎都不重要。
能确定的是,情感是真摯的。
所以馬亮入獄後,軒軒仍然不時回到那片荒地。
還拿出馬亮送給他的吊墜給警察,問這些東西還回去,哥哥是不是就能盡早回來。
馬亮在獄中受審,提到軒軒也是不停落淚。
「- 你願意見他嗎?
- 不見(馬亮拒絕被軒軒見到自己入獄的樣子)。
- 你怕不怕他把你忘了?
- 忘了就忘了。
- 你會不會把他忘了。
-...... 忘不了。」
看到這樣的故事,很難不震撼于人性溫情,同時追問社會問題的成因。
素材珍貴,要是改編好了,很有可能成為那種能以小見大的好電影。
當時就有不少媒體報道,稱這是現實版《小偷家族》。
接手導演殷若昕,對現實議題也有一定把控力。
前作《我的姐姐》,獲得國内三大獎多項提名。
魚叔覺得,她算是國内比較懂得克制技術的導演了,很會為演員保留表演空間。
像片中朱媛媛和張子楓的一場對手戲,我印象就挺深。
配樂只是輕巧點綴,鏡頭交給演員發揮。
按配置來講,《野孩子》怎麼都不會太差。
剩下的就看上限能發揮到哪了。
但進了電影院,我很快就為自己的樂觀天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電影的劇情基本依賴現實原型,并有意淚點加碼。
乍一看,整體走的還是前作的現實感路線。
但意外地,效果很災難。
最突出的一點,馬亮這個角色塑造得太糟糕了。
糟糕到什麼程度?
這根本不像是一個多年流落街頭、靠偷雞摸狗為生的「野孩子」。
反倒更像是一個家教不錯的優等生,下凡體驗生活來了。
王俊凱從形象到表演,都離這個角色十萬八千裡。
皮膚十分光滑,連憤怒都帶不起人物情緒該有的紋路。
眼神極其純淨,裡面看不到任何被命運鞭打後的絕望。
聲音也很穩定,台詞有如 AI 朗讀,說是像根木頭也不過分。
差成這樣,還要作為一番擔起重磅戲份貫穿收尾。
王俊凱很辛苦,觀眾更辛苦。
但平心而論,這次王俊凱演技差出近期新水平,也是有客觀原因的。
不知是不是本人有意挑戰,他選擇了一個目前為止最不适合他的角色。
因為,這個角色太沉重太灰暗,也太復雜了。
現實中的馬亮,雖然經歷悲慘,卻保留着奇迹般的善良。
父母離婚,父親不管不問,馬亮去找媽媽,又再次被抛棄。
自己到處流浪,被人打被人騙,十五歲就因為偷盜上了新聞。
可以說,他小小年紀見遍了人性陰暗面。
他是消極沉郁的,采訪裡還說自己曾經想過死。
「如果有一天活夠了,買上一瓶白酒,喝幹了躺在雪地裡,睡着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這樣的人生,卻仍願意對一個陌生的八歲小孩付出信任和照顧。
晚上給弟弟講故事,荒草堆裡一起看星星。
與民警交流時,比起抗拒和怨恨,也更多是抱歉。
源自報道:《現實版 " 小偷家族 ":被抓 5 年後弟弟已上五年級,哥哥出獄又再次消失》
善良卻犯罪,是多方教育的缺位和現實逼迫的無奈。
匮乏仍付出,是成長中極致的孤獨。
甚至馬亮出獄後再次「消失」,更為悲劇的重演添上一抹化不開的沉重。
馬亮身上的雙面性不只一層,人物塑造好了,影片主題其實也就呼之欲出。
可惜,演員能力不夠。
只有動作扮演,沒有人物特質的注入。
說白了,沒有靈氣。
他似乎既無法從生活經驗中提煉情感,又不會借助技巧模拟情緒。
只是呆板地做着一個悲慘小孩可能會做的動作,還時不時刻意到出戲。
沒有真實的壓抑與渴望,只有故作深沉的憂傷表演。
相比之下,連對手的小演員,哭與笑的直接經驗,都要明顯生動鮮活許多。
這也是為啥有人說,北電表演系科班出身的王俊凱被小孩「秒了」演技。
當然,影片風格也進一步暴露了演員個人能力的不足。
導演追求現實感,保持鏡頭的平實。
但越靠近現實生活,就越考驗表演的連貫性、自然感、投入度。
好的飙演技,差得更顯差。
劇本的完整度側重情節重演,并未真正縱深人物。
主演的表演實力也沒啥助益,甚至連情感上的鋪墊與連貫性都欠缺。
完全沒有看頭,勢必就開始無聊。
所以影片只能調整畫風。
上一秒還現實着呢,下一秒就來段音樂短片助燃兄弟情。
可能是回到了舒适區,技術加持之下王俊凱的表演在 MV 裡倒是顯得合理多了。
但可想而知,影片節奏随之變得奇怪。
風格亂套,叙事散掉。
原型人物被大大的浪費,觀眾壓根無法沉浸在故事中。
只看到廢墟之上,王俊凱還堅在持表演。
撐到電影結束,絕望還在繼續。
掃了一眼中秋國慶檔的片單。
《刺猬》《野孩子》之後,王俊凱還有一部陸川導演的《749 局》待映。
是驚是喜,還未可知。
說到這,魚叔不禁對王俊凱的表演之路有了一些好奇。
他的電影資源絕對算不上差。
團隊參演就不說了,個人起步是張藝謀的《長城》。
大一時就演男一号了。
《解憂雜貨鋪》裡的小波一角,僅僅是他第二部電影作品。
接着,要麼是一線導演大制作,要麼是與影帝演對手戲。
他似乎也有意嘗試一些邊緣人物來完成轉型,拓寬銀幕可能性。
比如孤兒、逃犯、天才、心理病患 ......
但,表演水平實在是不穩定。
好的沒多好,差的很絕望。
碰上極度風格化的創作者,或是能帶戲的對手演員,好像就強了點。
比如《斷 · 橋》裡,他飾演殺人逃犯孟超一角。
為了替姐姐報仇,孟超捅死了強奸她的村霸,因此到處躲藏。
電影确實存在很大創作問題。
但不知道是不是李玉風格化和方言陌生化的加持,王俊凱在片中其實不算出戲。
王俊凱與範偉在片中的對手戲片段
不久前上映的《刺猬》裡,王俊凱飾演一個口吃的自閉少年周正。
突出幻想與荒誕感的故事裡,人物個性被推到極致,反而有了一股勁。
加上有葛大爺的神級演技打底,倒也沒有離譜到哪去。
但,一旦獨立行走就不太行了。
當失去一切加持,王俊凱的演技便瞬間孱弱起來。
碰上依賴演員演技的年輕導演,更是直接悲劇。
《野孩子》最後,導演單獨留了一段表演空間給演員。
就是前文中,馬亮在獄中提到軒軒時說的那句「忘不了」。
無配樂、長鏡頭、大特寫中,王俊凱的表情眼神木讷而又空洞,用力卻又無力。
不知道創作團隊看了什麼感覺。
大銀幕下無所遁形,觀眾倒是能替演員感覺到絕望。
不管是長久扮演一位偶像的慣性,讓打破安全感成為困難和問題。
還是沒時間往個人生命裡填充進更多現實内容,累積起感受和經歷。
無論如何,這位年輕的 25 歲的演員還遠遠沒有獨立支撐起一個故事的能力。
最直觀的對比,便是安藤櫻在《小偷家族》中被抓後審問時的一段哭戲。
相似的處境,相似的問題,兩個世界的表演。
即便不與安藤櫻這種 bug 級演員相比。
同樣年紀小的演員,《無人知曉》裡的柳樂優彌也是飾演了相似的「野孩子」,相似的大哥角色。
那種鮮活生動,又充滿情感張力的演繹效果,也是《野孩子》遠遠不能企及的。
再寫可能就有點說太狠了,那就到這吧。
看到有觀眾推薦王俊凱放棄電影去演偶像劇,畢竟那邊演技要求低。
魚叔只能說,偶像劇觀眾的命也是命。
實在不行,先去生活吧。
或許永遠不可能在躺在一片門板上看星星,但起碼讓雙腳先落地。
全文完。